《聊斋志异》分类选注

《聊斋志异》分类选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蒲松龄 著
图书标签:
  • 聊斋志异
  • 清代文学
  • 古典小说
  • 志怪小说
  • 文学
  • 中国文学
  • 蒲松龄
  • 选注
  • 文化
  • 传统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5010
商品编码:2974065063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聊斋志异》分类选注 作者 (清)蒲松龄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 9787547305010 出版日期 2012-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59Kg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谈狐说鬼,至情至性。笔端百变,誉满天下。老舍也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这本《聊斋志异分类选注》作者吴丹樱长期从事《聊斋志异》的研究,为了方便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作者机抒自出,选取了书中经典篇章并根据内容进行分类重排,突出了不同主题。


   作者简介

   目录
出版前言【孝悌忠顺篇】 1. 考城隍(卷一) 2. 赵城虎(卷五) 3. 马介甫(卷六) 4. 陈锡九(卷八) 5. 珊瑚(卷十) 6. 二班(卷十二) 7. 张诚(卷二) 8. 斫蟒(卷一) 9. 曾友于(卷十一) 10. 仇大娘(卷十)【科举教育篇】 1. 王子安(卷九) 2. 考弊司(卷六) 3. 贾奉雉(卷十) 4. 司文郎(卷八) 5. 叶生(卷一) 6. 镜听(卷七) 7. 细柳(卷七) 8. 爱奴(卷九)【吏治公案篇】 1. 促织(卷四) 2. 梦狼(卷八) 3. 席方平(卷十) 4. 胭脂(卷十) 5. 崔猛(卷八) 6. 田七郎(卷四) 7. (卷七) 8. 乱离二则(卷六)【情爱婚姻篇】 1. 婴宁(卷二) 2. 黄英(卷一) 3. 连城(卷三) 4. 王桂庵(卷二) 5. 白秋练(卷十一) 6. 瑞云(卷十) 7. 小谢(卷六) 8. 竹青(卷十一) 9. 西湖主(卷五) 10. 香玉(卷十二) 11. 阿英(卷十) 12. 鲁公女(卷三) 13. 晚霞(卷十一) 14. 翩翩(卷三) 15. 张鸿渐(卷九) 16. 阿宝(卷三) 17. 胡四娘(卷七) 18. 莲香(卷二) 19. 青凤(卷一) 20. 长亭(卷十) 21. 聂小倩(卷二) 22. 鸦头(卷五) 23. 姊妹易嫁(卷四) 24. 凤阳士人(卷二) 25. 耿十八(卷二) 26. 恒娘(卷十) 27. 姚安(卷八) 28. 武孝廉(卷五) 29. 鬼妻(卷八)【友情节气篇】 1. 丁前溪(卷二) 2. 鸽异(卷六) 3. 王六郎(卷一) 4. 蛇人(卷一) 5. 义鼠(卷二) 6. 吕无病(卷八) 7. 宦娘(卷七) 8. 陆判(卷二) 9. 禽侠(卷八) 10. 义犬(卷五)【复仇报恩篇】 1. 窦氏(卷五) 2. 九山王(卷二) 3. 绿衣女(卷五) 4. 纫针(卷十二) 5. 小梅(卷九) 6. 侠女(卷二) 7. 毛大福(卷十二) 8. 向杲(卷六)【逸闻劝善篇】 1. 骂鸭(卷五) 2. 种梨(卷一) 3. 画马(卷八) 4. 牛癀(卷七) 5. 瞳人语(卷一) 6. 画皮(卷一) 7. 石清虚(卷十一)后记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谈狐说鬼,至情至性。笔端百变,誉满天下。老舍也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这本《聊斋志异分类选注》作者吴丹樱长期从事《聊斋志异》的研究,为了方便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作者机抒自出,选取了书中经典篇章并根据内容进行分类重排,突出了不同主题。




《人间异谈:聊斋精选与解读》 内容简介 《人间异谈:聊斋精选与解读》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寻中国古典文学瑰宝——《聊斋志异》——精妙之处的读本。本书并非对《聊斋志异》全集进行机械的复制与罗列,而是精挑细选中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蒲松龄先生创作意图与艺术风格的篇章,并辅以深入浅出的解读,旨在让当代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聊斋》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超越时空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书的选篇,力求兼顾“异”与“常”,既保留了《聊斋》中那些狐鬼妖魅、奇幻诡谲的“异”境,也选取了其中触及人间情爱、世态人情、社会现实的“常”态,力图展现一个立体而丰满的《聊斋》世界。我们相信,《聊斋》的精髓,不仅仅在于那些超凡脱俗的神鬼传说,更在于借由这些传说所折射出的,对人性善恶、世道炎凉、人生悲欢的深刻洞察。 选篇的考量与编排 在选篇方面,《人间异谈》秉持以下几个原则: 1. 经典性与代表性: 优先选择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流传甚广的篇章,如《画皮》、《聂小倩》、《婴宁》、《促织》、《山市》等,这些故事不仅情节引人入胜,也代表了《聊斋》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意境营造等方面的最高成就。 2. 主题的多样性: 涵盖《聊斋》常见的创作母题,包括: 情爱幻梦: 描写人与鬼、人与狐的缠绵爱恋,如《陆判》、《小翠》、《连城》等。这些故事往往以浪漫的笔触,探讨了超越生死的爱情,也暗含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挑战。 人性善恶: 揭露人心叵测,也歌颂人性的光辉。如《促织》中官吏的欺压与百姓的无奈,《咬鼠》中恶人的丑陋,《张诚》中君子的仁厚。 社会批判: 借由鬼神世界,影射现实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如《宦娘》中对官场倾轧的描摹,《钱塘君》对科举制度的讽刺。 人生哲思: 探讨生命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如《劳山道士》中对求仙问道的戏谑,《夜叉》中对命运的追问。 奇幻想象: 展现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光怪陆离的异世界,如《山市》、《孙元茹》等。 3. 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展现蒲松龄先生在语言运用、结构安排、细节描绘等方面的独特功力。通过不同类型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其叙事时而婉约流畅,时而幽默辛辣;其人物刻画时而细腻入微,时而寥寥数笔勾勒传神。 4. 解读的辅助性: 每一篇选文后,都附有精炼的解读。解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寓意、艺术特色,而非生硬地灌输某种单一的解释。我们力求解读具有启发性,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解读内容可能包括: 故事梗概与主旨梳理: 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点明其核心思想。 人物分析: 剖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动机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艺术特色赏析: 关注文本的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意象、氛围营造等方面。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思想文化,解释故事的深层含义,揭示其批判现实、寄寓理想的社会功能。 与其他篇章的联系: 在必要时,将所选篇章与其他《聊斋》故事进行比较,以突显其独特性或共性。 本书的编排,力求做到逻辑清晰,阅读流畅。我们可能将故事按照一定的脉络进行组织,例如,可以先从一些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入手,激发读者的兴趣;随后转入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的批判;最后,以一些更具哲学意味或纯粹展现想象力的篇章收尾。或者,也可以按照主题分类,让读者在某一类故事中深入探索。无论何种编排方式,最终目的都是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全方位地感受《聊斋》的魅力。 本书的价值与目标读者 《人间异谈:聊斋精选与解读》的出版,旨在实现以下价值: 普及《聊斋》文化: 让更多不熟悉《聊斋》的读者,能够以轻松的方式接触并喜爱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深化理解: 对于已读过《聊斋》的读者,本书提供的精选与解读,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发现之前可能忽略的细节与意义。 培养文学鉴赏力: 通过对具体篇章的赏析,引导读者学习如何阅读古典文学,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连接古今: 展现《聊斋》故事中对人性、情感、社会问题的探讨,与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思考跨越时空的普遍性议题。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非常广泛: 高中生及大学生: 作为文学鉴赏的入门读物,有助于拓展文学视野,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文学爱好者: 任何对中国古典小说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思想的启迪。 传统文化爱好者: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民间信仰、伦理观念的读者。 对人性与社会议题感兴趣的读者: 《聊斋》中的故事,常能引发对人性的复杂、社会的不公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结语 《聊斋志异》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藏。蒲松龄先生以其惊人的才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人情味的奇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既能看到狐鬼妖魅的魅影,更能感受到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间异谈:聊斋精选与解读》正是试图在这座宝藏中,为你我精选出最闪耀的明珠,并为你我点亮探索的灯火。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你不仅能读到精彩的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笔下那颗洞察世情、悲悯众生的赤诚之心,以及那份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打动我们的艺术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本选本,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蒲松龄先生思想的深度交流,一次对“人间异谈”的全新品读。愿你我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聊斋志异》的选注本,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典雅的装帧吸引了。拿到书后细细品读,发现这选注真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像有些选本那样只是简单地挑一些故事,而是对每一篇的注释都非常详尽,尤其是对那些生僻的古代词汇和典故,解释得深入浅出,让一个对古典文学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比如,讲到狐仙与书生的爱情故事时,那些背景的社会风俗和当时的哲学思想,注释都给得非常到位,让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人鬼恋”的表层。有时候读到一些描绘志怪场景的段落,那种毛骨悚然又引人入胜的氛围,光靠原文可能有点晦涩,但经过编者的精妙点拨,那些画面感就立刻鲜活起来了。能看出编者对蒲松龄原文是怀着敬畏之心的,没有随意增删,只是用现代的语言和知识,搭建起一座通往那个奇幻世界的桥梁。读完几篇,我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的志怪文学乃至当时的社会心态都有了新的认识,这可比单纯看热闹故事收获大多了。

评分

我得承认,我本来对这种“选注”形式的书籍兴趣不大,更倾向于阅读完整版或者纯粹的学术研究。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偏向于文创礼品的质感,让我忍不住翻开来看。翻开后发现,它的选篇很讲究,没有选择那些过度流传、略显俗套的故事,而是穿插了一些视角独特、寓意深刻的篇目。重点是,它的选注风格非常克制和精准。注释不是铺天盖地的,而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你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比如在某些段落,它会用一个小小的侧边栏,简要说明一下古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困境,立刻就能将你从故事本身拉出来,去理解作者的深层用意。这种叙事和注释的留白处理得很好,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避免了被过度“喂养”信息。读完一篇,我不是觉得被解释完了,而是觉得被引导着思考了更多,这才是好的选注本应有的姿态。它像一位高明的向导,指给你看风景最好的角度,但让你自己去感受风的凉爽。

评分

拿到这本选注本,我的第一感受是“清爽”。很多旧版的《聊斋》读起来总带着一种沉重感,可能是因为装帧和字体带来的年代感吧。但这本选注本,却有一种现代的、干净利落的气质。它在对一些篇目进行选材时,显然是考虑了当代读者的审美倾向,挑选了一些情节紧凑、戏剧冲突强烈的佳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术语解释得非常到位,比如涉及地方神祇或者特定祭祀仪式的描述,编者不只是给一个简单的对应词,而是会配上一小段关于该习俗的历史背景介绍,让故事的奇幻色彩变得有据可循,而不是空中楼阁。这种扎实的基础知识补充,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真实感。读完后,感觉像是去了一个充满奇景的古老集市,见识了光怪陆离的表演,但同时又清楚地知道这些表演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历史渊源。非常推荐给希望轻松了解中国志怪文学精髓的入门读者。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经典名著的选注本通常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原汁原味才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力。但这本书,它成功地做到了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转译”。我特别欣赏它在文言文和白话的转换上所采取的策略。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逐句翻译,而是通过精炼的批注,点出关键的意境和情感张力,保留了原著那种特有的韵味和节奏感。读起来,既能感受到古文的典雅,又不会因为理解障碍而感到疲惫。比如那些写精怪形象的段落,编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人感觉书里的狐女、花妖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我感觉这更像是一次高质量的文学导读课,而不是一本单纯的注释书。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时,编者对时代背景的剖析,让我对蒲松龄笔下的世态炎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久远的文本重新焕发了生命力,非常适合希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品味经典的现代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为我这种有轻微阅读障碍的人量身定做的。通常的文言文书籍,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在一起,阅读体验就很差。但这本书,在字号、行距和页边距的处理上,非常人性化。特别是注释部分,没有用那种小到看不清的字体,而是保持了和正文相对协调的视觉重量。更让我惊喜的是,选编者似乎是深入研究了不同故事之间的关联性。有些故事放在一起,能看出作者在不同阶段对某一主题(比如“报恩”或“贪婪”)的不同侧重和发展,这种主题式的串联,是单纯阅读时很难注意到的。通过这种编排,我能清晰地看到蒲松龄的创作脉络和思想变化。这已经超越了“注释”的范畴,更像是一种“文本重构”的努力,让读者能以更宏观的视角去欣赏《聊斋》这部作品的整体架构和艺术成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