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抱着很高的期望买的这套教材,主要是听闻它在欧美地区非常流行,感觉它应该蕴含着某种“普世”的钢琴学习真谛。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略显陈旧的排版风格给震撼到了——那种黑白分明,没有太多花哨装饰的风格,让人感觉它充满了“学术气息”。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它对节奏的训练特别严苛,几乎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书中对于一些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要求,比我之前用的其他教材都要严格得多,它会用非常精确的数学比例来解释这些时值应该如何划分。这对我这种原本节奏感比较模糊的人来说,初期是一个痛苦的矫正过程,但我必须承认,它极大地改善了我对时间感和律动的理解。然而,这种过于强调精确性的训练,有时会让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感觉不像是在弹琴,更像是在做计时测试。而且,书中的“技巧”部分,也就是那些专门的练习曲,我个人感觉很多是为达到某个技术目的而设计的,缺乏足够的旋律吸引力。我经常需要跳着练习,只挑那些我当前最薄弱的环节去攻克,而不是按照顺序一本正经地从头练到尾。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幢房子,那它无疑是打桩和框架的专家,结构非常坚固,但内部的装修和家具(也就是音乐的感染力)方面,就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添砖加瓦了。
评分我是一个成年自学者,对教材的选择非常谨慎,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我学习的路径和最终的上限。当我翻开这本菲伯尔的教程时,第一个感觉是它的“厚重感”——不是指实体书的重量,而是内容上的那种知识密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面向儿童的教材那样,充满了卡通人物或者简单的故事来吸引注意力,它更像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书中对初学者手型和触键方式的描述,简直到了偏执的程度,每一个手指抬起的高度、落下时的力度曲线,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和力度标记,初看之下,会觉得信息量太大,让人有点手足无措。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那些术语,比如“重量转移”和“手指的独立性”是如何通过书上的练习体现出来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和弦的认识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入的,而不是简单地堆砌音符。然而,这种深度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学习曲线非常陡峭。我常常感觉自己在一个技术点上卡住了很久,而教材本身提供的辅助性材料(比如示范录音或者视频解析)相对不足,这使得自学者在遇到瓶颈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说白了,这本书更适合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随时纠正和引导,否则,光靠自己摸索,理解书中的精髓会慢很多。
评分从我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追求能够流利地弹奏一些中等难度的曲子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耐心”的培养上。它不会用那种讨好听众的曲目来哄你开心,里面的很多练习曲,说实话,初听起来非常乏味,节奏单一,旋律平淡,更像是乐理知识的具象化体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指力训练的那几个部分,它要求你用极慢的速度去逐个清晰地弹出每一个音符,并要求每个音的力度几乎完全一致。这个过程极其磨人,稍微分心,节奏就会跑偏,指尖的力度也会忽强忽弱。这种训练的好处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手指稳定性和耐力,让我对“控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然而,这种近乎苦行僧式的训练,也让我一度对钢琴产生了抗拒心理。我感觉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正确地弹奏”那些不怎么好听的曲子,而不是直接去弹奏那些我真正喜欢的、充满魅力的作品。所以,我建议使用者,一定要配合一些更具旋律吸引力的附属材料一起使用,否则光靠这本书,很容易在初期就因为缺乏即时反馈的乐趣而半途而废。它更像是一套严酷的武术基础功秘籍,练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但过程绝对称不上是轻松愉快的旅程。
评分我对这本教材的评价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它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从最简单的音符认知到复杂的指法配合,每一步的逻辑推进都像是数学推导一样无懈可击,几乎没有模糊地带。它强迫你建立一个非常规范的弹奏习惯,尤其是在读谱准确性上,几乎不给你任何偷懒的空间。我过去弹琴总是喜欢“感觉”和“听起来顺耳”优先,但这本书教会了我,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做支撑,任何美妙的音乐都只是空中楼阁。但是,另一方面,这本书的“音乐性”处理得过于内敛,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反人性”。它所有的练习曲,即便是最简单的,听起来也像是某种技术验证码,缺乏应有的歌唱性和情感流动。我记得有一次我弹完一个章节的练习曲,我的手指确实可以灵活地跑动了,但当我尝试去弹奏一首真正的古典小品时,却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注入情感,弹出来的是一堆音符,而不是一段旋律。这套书像是把学习钢琴这件事,拆解成了无数个精密的物理实验,它让你掌握了“如何让钢琴发出声音”,但似乎没有教会你“如何用钢琴说话”。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速成或者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技术过硬、技艺严谨的演奏者,那么它绝对是绕不开的基石。
评分这本教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刚开始接触钢琴时,它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我记得我买它的时候,那个店员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这是最系统、最科学的入门教材。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朴素,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老牌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我翻开第一页,里面的音符排布和指法提示确实挺清晰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完全零基础的小白来说,那种手把手的指导感非常重要。比如,对于“五指位置”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手指应该放在哪里,而是会配上一些非常直观的图示,告诉你手掌的弧度应该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这种细节处理得很到位。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感觉到一些地方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似乎被牺牲了。它更偏向于机械的指法训练和音符的准确性,对于“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它似乎没有给出太多的引导。有时候,我练习那些看似简单的练习曲,却感觉像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享受音乐的创造过程。最让我抓狂的是,一些小节的难度突然拔高,前一页还在慢悠悠地走C大调,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调性,而且节奏型也变得异常复杂,搞得我那个时候的练习效率直线下降。不过,作为一本“基础教程”,它确实帮你把地基打得比较牢固,至少在识谱和基本功的规范性上,我确实受益匪浅,只是后续的音乐表达力,还得靠自己去挖掘和补充其他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