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音乐教育年鉴 |
| 作者/主编: | 余丹红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927380 |
| 出版年份: | 2012/7/1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9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88元 |
| 实际重量: | 839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国音乐教育年鉴(2010)》是中国本以音乐教育为主题的年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一、专题论坛
序曲之后——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回顾与展望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后记
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话—一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二、研究动态
音乐教育——你将会走向何方(Quovadis)?
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香港音乐教育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会音乐教育
边远地区音乐教育专、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云南临沧地区音乐教育状况调查
2010年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综述——基于CNKI与万方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论坛的成立与意义
2010世界合唱比赛——中国的合唱时代到来了么?
三、他山之石
2010年德国音乐教育大事年表
四、访谈实录
陈学娅访谈:改革开放30年学校音乐教材的演进
沃尔夫冈·哈特曼访谈:见证历史——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
郁文武访谈:“教研员”对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意义
陈钢访谈:寻回对“美”的追求——作曲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五、教苑钩沉
民国时期上海国立音专的音乐教育(师范科)
六、文献综述
2010年全国音乐类期刊音乐教育论文综述
2010年期刊文献中的音乐教育研究综述
七、年度纪享
2010年中国音乐教育大事记
《中国音乐教育年鉴2010》聚焦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和发展状况,忠实记录中国当今社会发生的音乐教育事件,及时反映音乐教育学术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中国音乐教育年鉴2010》由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撰文,系中国本以音乐教育为主题的年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初次接触这本年鉴,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仿佛是一扇通往中国音乐教育领域最新动态和深层思考的窗口。无论是宏观政策的梳理,还是微观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都展现出一种立体化的叙事结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不同地区音乐教育发展差异的专题报告,那部分的数据支持和实地调研的扎实程度,远超我之前的预期。报告不仅罗列了现象,更深入剖析了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数据分析变得鲜活且富有启发性。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帮助我跳出日常琐碎的工作,重新审视整个行业的脉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从专业术语的运用和论证的严密性来看,这本书的学术水准无疑是顶尖的。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理论框架的构建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但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即便是涉及复杂理论模型的阐释,作者们也努力做到了清晰易懂,没有故作高深。他们似乎深知,真正的学术成果应该具备有效传递的特性。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晦涩的章节,我发现注释或附录部分总能提供及时的补充解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这种既要求高标准又兼顾可读性的平衡把握,是很多专业出版物难以做到的。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并能从中持续获得新洞见的重量级著作。
评分坦白说,我以前对“年鉴”这类书籍总抱有一种“资料汇编”的刻板印象,觉得内容可能偏向于官方和刻板。然而,翻开这本以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注入了非常多富有生命力的个体经验和鲜活案例。尤其是关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讨,那些来自一线教师的访谈记录,真实而感人,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创造力。这些“人”的故事,使得整本书的温度一下子提升了,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人文关怀。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只是写给研究者看的,更是写给所有热爱音乐教育的人们看的,因为它触及了教育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和良好的触感,内页的印刷清晰度也令人满意,字体的选择和排版布局都体现了出版社对细节的用心。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性年鉴,这样的品质感让人觉得物超所值,也更愿意去仔细研读其中的内容。尤其是目录部分的结构设计,逻辑性极强,使得读者可以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愉悦感。翻阅时,我注意到一些图表的清晰度和数据标注的准确性,这对于需要引用或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可见其在制作过程中下了大功夫进行校对和质量把关。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过去一年成果的简单罗列,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篇探讨新兴科技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教学法的文章,这些前瞻性的思考为我们这些身处教学一线的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引方向。作者们似乎拥有一种敏锐的嗅觉,能够捕捉到行业发展中那些尚未被广泛关注但潜力巨大的萌芽点。例如,其中一篇关于少数民族音乐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的论述,其方法论的创新性就让我耳目一新,它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兼顾文化本真性与现代传播效率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记录历史,更在积极塑造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