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周龙音乐作品选:大曲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周龙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13284 |
| 出版年份: | 2017年9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7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实际重量: | 29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3年开始向罗忠镕、黎英海、樊祖荫学习作曲,向严良垄学习指挥。1983年毕业于音乐学院,师从苏夏。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周龙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波士顿歌剧院与北京音乐节联合委约)。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大奖、美国巴罗基金会作曲比赛首奖、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库茨维斯基音乐基金会、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委约创作。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青岛交响乐团委约的《琴岛》序曲(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由北京交响乐团委约的交响组曲《京华风韵》;由新加坡交响乐团与BBc逍遥音乐节联合委约的钢琴协奏曲《态势》(2014音乐季首演);由北京音乐节委约的大型交响史诗《九歌》(2013年首演)。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乐团体委约演出并录制唱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各自出版中英语乐谱。
正文
中国数千年悠久的民族器乐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凝聚着民族神韵和乡土气息千古而不朽的古典名作。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是热心于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作曲家与音乐学家所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器乐作品,包括用陶埙、古哨、陶钟奏出远古的先秦音乐,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它们的曲调简朴,节奏与古代舞蹈及诗歌融合。早在公元前,中国就出现了编钟、编磬和管弦乐器,而后还形成了小至几件乐器的“房中乐”、大至规模庞大的“钟鼓乐队”。民间音乐则从古至今在人民生活中不断繁衍,简单地复制和失真地再现对创作并无意义,关键是如何较地发掘它、认识它,同时在新的诠释中体现传统,使之传承。
《大曲(原版引进)/周龙音乐作品选》的构思和乐曲结构与其标题的意义和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大曲”即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曲、器乐、舞蹈形式,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曲》亦借鉴了古代“大曲”的结构形式,全曲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散序,节奏自由。初始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序发声,而后层次增加,节奏由散至紧;(二)中序,优雅抒情。以金属敲击组合表现飘然回荡的意境,逐渐引出丝、竹、管、弹拨之共鸣;(三)破,节奏急促多变。以木质敲击引入,运用了传统民间快鼓段的组合形式,同时以弦、管、击、弹合组的音色对比推出排鼓专的独奏乐段,并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质感一流,印刷的油墨饱满清晰,即便是乐谱上的细微记号和表情符号也纤毫毕现,这对于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封面设计中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学,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作品本身,但光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就觉得赏心悦目。而且,作为考研参考书,它的开本尺寸适中,方便携带和在琴房翻阅,不会因为太大而显得笨重,也不会因为太小而导致谱面拥挤。装订处处理得非常牢固,可以预见它能经受住长时间的反复翻折和研习,不会轻易散页,这一点对于需要高强度使用的教材来说至关重要。我身边有朋友已经开始使用了,他们反馈说内页的排版逻辑性很强,虽然曲目数量不少,但查找起来非常直观,这一点从侧面也体现了出版社在用户体验上的深思熟虑。希望后续的学习中,实体书的这种优秀质感能一直保持下去。
评分作为一个并非科班出身但热衷于钻研中国当代音乐的爱好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出于对周龙这位作曲家个人风格的强烈好奇。他的作品在当代音乐界享有盛誉,尤其是在融合民族元素与前卫技法方面,被认为是独树一帜的。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套“选集”来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而不是零散地听几首片段。虽然我暂时还无法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记谱法,但光是看着那些密集的指法和节奏标记,就已经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挑战性。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套练习曲目,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了解特定作曲家艺术世界的“地图”。我希望能从基础的技术处理入手,逐步攀登到对这些宏大作品背后美学思想的理解,这对提升我个人的音乐素养将是质的飞跃。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我立刻被周龙先生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技巧性练习部分,但即使是那些标注的引言和曲目介绍,也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仿佛每一首曲子背后都藏着一个宏大的叙事。我注意到其中一些作品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不禁去揣摩作曲家是如何将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的意境的。对于一个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这种对作品精神层面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是“弹对”音符,更是要理解“弹好”背后的哲学。我特别期待深入研究那些标记为“大型”的作品,从目录的篇幅来看,它们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拆解和消化其复杂的结构与和声语言。这本书的选编显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能够全面覆盖考纲所要求的能力范畴,从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这比单纯堆砌练习曲要高明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获取过程也让我对它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毕竟是正版引进,尤其是在当前实体书市场环境下,能够保证全新的现货供应,实属不易。我深知盗版和影印本在乐谱上的巨大隐患,尤其是在涉及精确的力度记号、指法提示和速度变化时,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误导学习者,尤其是在准备高标准考试的阶段。购买正版,是对自己学习成果负责的表现。这本书的ISBN码清晰可见,确保了来源的可靠性。对于像我这样需要长期依赖这份资料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人来说,这种对原著精神的忠实还原是任何廉价替代品都无法比拟的。它提供了一种信赖感,让学习者能够将所有精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而无需担心印刷错误或信息滞后带来的困扰,这种“无后顾之忧”的学习环境,本身就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从它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就可见一斑。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尤其是在音乐专业领域,其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它作为“考研指定用书”的信任。通常来说,这类教材在曲目的选择上会非常贴合考试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既有展示个人演奏技巧的“硬菜”,也有考验对音乐理解力的“软实力”曲目。我花了点时间对比了几个重要的选篇与往年真题的关联度,发现其覆盖面非常广,几乎囊括了历年来常出现的作曲家代表作类型。这种“一书在手,胸有成竹”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备考初期的焦虑。更重要的是,版本的新旧程度也很关键,一本全新的、最新的版本意味着它包含了出版社对最新学术动态和考试趋势的反馈,这对于争分夺秒的考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