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修订版前言
音乐学总论
1.音乐学是研究什么的?
2.音乐学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3.音乐学这一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它与音乐理论在概念上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4.音乐学包括哪几大研究领域,它们又各有哪些分支学科?
5.西方的音乐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6.历史音乐学仅仅是研究音乐历史的吗?
7.如何确定音乐史学的研究课题?音乐史料包括哪些,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估?
8.风格史研究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9.中国音乐史学起始于什么时期,具有什么特点?
10.西方音乐史研究始于什么时代,后来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11.西方音乐史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何新的动向?
12.什么是音乐考古学?
13.什么是音乐图像学?
14.音乐学中有哪些分支学科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它们各自都研究什么问题?
15.什么是音乐美学?
16.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哪些特殊性?
17.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18.什么是音乐治疗学?
19.什么是音乐社会学?
20.民族音乐学是研究民族音乐之学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1.什么是我国的民族音乐?什么是我国的传统音乐?
22.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23.我国民间音乐包括哪些类别?
24.我国民间音乐有哪些特点?
25.什么是民间歌曲?它具有哪些特点?
26.民歌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27.古代文献上所记载的我国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28.我国汉族民间歌曲的两种音乐分类方法所侧重的角度是什么?
29.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30.山歌的艺术特征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31.小调的艺术特征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32.与汉族民歌相比,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33.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主要的民歌代表种类?
34.民间歌曲与我国民间音乐其他类别具有怎样的关系?
35.民间舞蹈是怎样产生的?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有什么区别?
36.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7.我国民间舞蹈在历史上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38.我国汉族有哪些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39.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民间歌舞和乐舞的主要种类?
40.我国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41.民间舞蹈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具有怎样的关系?
42.什么是说唱音乐?
43.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44.我国说唱音乐在历史上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45.说唱音乐有哪些表演形式?
46.汉族说唱音乐主要分为几种类型?
47.我国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代表种类主要有哪些?
48.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9.为什么对于说唱音乐素有“南词北鼓”的说法?在“南词北鼓”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是什么?
50.京韵大鼓有哪些主要的唱腔流派?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51.苏州弹词有哪些主要的唱腔流派?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52.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53.说唱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具有怎样的关系?
54.为什么说我国的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类别?
55.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唱、念、做、打”包括哪些内容?
56.我国的戏曲艺术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57.什么是戏曲的“剧种”和“声腔”?
58.什么是昆腔?它有哪些特点?
59.什么是高腔?它有哪些特点?
60.什么是梆子腔?它有哪些特点?
61.什么是皮黄腔?它有哪些特点?
62.戏曲音乐由哪些因素构成?
63.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形式有几种?
64.为什么说京剧是“国剧”?
65.壮剧有哪些主要形式和特点?
66.侗戏有哪些主要形式和特点?
67.藏戏有哪些主要形式和特点?
68.戏曲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具有怎样的关系?
69.我国民间乐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70.我国常用的乐器分类方法有几种?
71.我国民间器乐曲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72.我国民间笛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73.我国民间筝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74.我国传统琵琶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75.阿炳创作的二胡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76.我国民间丝竹乐有哪些主要形式和特点?
77.我国民间鼓吹乐和吹打乐有哪些主要形式和特点?
78.纳西族的白沙细乐有哪些艺术特色?
79.景颇族的文崩音乐有哪些艺术特色?
80.土家族的“打溜子”有哪些艺术特色?
81.民间器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具有怎样的关系?
82.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内容介绍《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修订版)》对原来的一些问题作了调整,对所叙述的内容作了补充,特别是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当代音乐史的内容,使《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修订版)》对读者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关于音乐评论的问题拟另外再编写一本书,故此在《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修订版)》这次修订时就把这部分删除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手感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用心之作。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那种墨绿色的底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不失学术的稳重气息。我特地在咖啡馆里翻阅了一番,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摩擦时发出的那种微小的沙沙声,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加分项。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普及读物,光是捧着它,就感觉自己正在接触的是一套严肃而专业的知识体系。书脊的粘合也非常牢固,即便我经常需要将它摊平来对照乐谱,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点对于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初学者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扉页上印着出版信息和版权页时所用的纸张纹理,都体现了出版社对内容价值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种厚重感和质感,是很多快餐式出版物无法比拟的,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让人心生敬意。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乐理术语的翻译和定义,这是衡量一本优秀音乐理论书籍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一词一译的僵硬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实际应用场景,对一些多义的术语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注解。例如,对于一些德语或法语的音乐词汇,它不仅给出了规范的中文译名,还常常附带了原文拼写和发音的提示,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极大地降低了跨语言学习的障碍。此外,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设置的对比表格和图示,简直是天才之举。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梳理某个复杂的节奏型,但在书中找到那个清晰的对比图后,瞬间豁然开朗。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精细化打磨,使得学习过程中的“卡点”被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它就像是为复杂的知识点量身定做的“导航系统”,精确地指引学习者避开思维的陷阱,确保每一步的知识吸收都是扎实而准确的。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非常流畅自然,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在叙事和提问组织上的高超技巧。这本书采用了问答体的形式,但这绝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精心编排的对话流。每一个“问”似乎都是读者心中下一个可能产生的疑问,而“答”则紧接着给出了最精准、最及时的回应,仿佛作者是一位极富耐心的私人教师,时刻伴读左右,随时解答疑惑。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减少了阅读的枯燥感。例如,当讲解到一个比较绕口的乐理术语时,作者会先抛出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搭建初步认知,然后再逐步引入官方的定义和技术细节,这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安排,让我的学习曲线变得非常平稳。对比我之前读过的那些干巴巴的教科书,这本书的“人情味”更浓,它似乎理解初学者在面对复杂理论时的那种焦虑和困惑,并用最恰当的方式去安抚和引导,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充满探索的乐趣。
评分作为一本与中央音乐学院相关的教材,其权威性和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体现出的时代前瞻性。在探讨传统音乐理论的同时,书中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对现代音乐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讨论到配器法或者织体结构时,作者似乎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浪漫主义时期,而是隐晦地提到了二十世纪乃至当代作曲家的一些常用技法,使得整本书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音乐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理论学习不应该固步自封,它必须能解释我们当下正在接触的音乐作品。这本书成功地在坚守经典理论基石的同时,搭建起了一座通往现代音乐思维的桥梁,它既能满足考级和学术研究的硬性要求,又能激发我们对未来音乐可能性进行思考的软性需求,平衡得恰到好处,体现了编撰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音乐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简直令人惊叹,它绝非那种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音乐理论的核心肌理之中。我原以为“基础知识问答”可能会过于简化,但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在我看来已经算是中级水平的知识点,在这里都被阐述得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特别是对于和声功能性的解析部分,作者似乎有着独特的洞察力,他们没有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着重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根源的写作方式,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一些复杂调式和非传统结构的解释,那部分的论述严谨到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数学推导,但同时又通过精妙的范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我这种希望从“会听”到“能懂”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找到了一个宝藏级的向导,它挑战了我的现有认知,并引导我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