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钢琴视奏考试范例 第五级
:29.00元
作者: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 编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103040775
页码: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1、充满活力地(Con brio)
2、柔版(Adagio)
3、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4、轻巧的小行板(Andantino leggiero)
5、有表情的小行板(Andantino espressivo)
6、快板(Allegro)
7、小行板(Andantino)
8、吉格舞曲(Gigue)
9、探戈(Tango)
10、富有节奏的(Ritmico)
11、平稳的(Steadily)
12、庄严的行板(Anadante maestoso)
13、稍快的小行板(Poco allgretto)
14、准确的中板(Moderato preciso)
15、谐谑地(Schezando)
16、小步舞曲速度(Tempo di minue tto)
17、诙谑的(Giocoso)
18、缓慢的圆舞曲(Valse lente)
19、稍快的活板(Poco vivace)
20、悲伤地(Sadly)
21、进行曲风格(Alla marcia)
22、轻巧的快板(Allegro leggiero)
23、中板(Modenrate)
24、优美的小行板(Andantino grazioso)
25、如歌的快板(Allegretto eantabile)26、生气勃勃的(Sprightly)
27、谐谑地(Scherzando)
28、行板(Andante)
29、和缓地流动(Gently flowing)
30、中板(Modenrate)
31、探戈(Tango)
32、愉快地(Cheerfully)
33、小行板(Andantino)
34、神秘的小快板(Allegretto misterioso)
35、小行板(Andantino)
36、中板(Modenrate)
37、中板(Modenrate)
38、活泼地(Lively)
39、小行板(Andantino)
40、稍快的小行板(Poco andante)
41、小快板(Waltz)
42、快板(Allegro)
43、行板(Andante)
44、稍慢的行板(Molto andante)
45、圆舞曲(Waltz)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内容分量十足。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典雅,字体选择也非常考究,一看就知道是出版社下足了功夫的用心之作。我尤其欣赏它内页的纸张选择,触感温润,反光度控制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或练习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目录编排逻辑清晰,每一章节的划分都显得专业且有条理,让人可以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练习部分。而且,书页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开使用,也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摆在钢琴旁边,都能提升整个练习环境的格调。对于追求高品质学习体验的乐手来说,光是这份制作上的精良,就已经值回票价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把控,完全体现了它作为“考级范例”的专业定位。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外陪练的家长,我深知教材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多重要。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谱号、指法标记、力度记号,所有视觉元素都安排得错落有致,互不干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眼看清重点。很多国外引进的教材,中文注释往往显得生硬别扭,但这本书的附加说明部分,语言风格非常贴合国内考生的学习习惯,专业术语的解释通俗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黑话”。我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这本书时,主动翻阅和研究那些技巧解析部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很少见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标准答案和学生理解之间的桥梁,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复杂的考级要求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范例”类书籍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可能只是对既定考纲的重复和美化。然而,深入研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音乐性”的强调远超出了对“技术性”的炫耀。它不仅仅是在展示“怎么弹对”,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弹成这样”。书中对于某些练习曲的处理,其灵活性和情感表达的空间,让我这个已经学习了十几年钢琴的成年人也感到惊喜。它仿佛在提醒我,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载体,而不是目的本身。这种对音乐本质的回归,使得这本书的使用体验非常愉悦,它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应付考试,而是在享受一个与作曲家对话、与自我情感共鸣的美妙过程。这种深度体验,是任何纯粹的技术手册都无法提供的。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钻研各种不同流派的演奏技巧,这本书在某些特定的小节处理上,提供了一种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化”思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弹”,而是深入剖析了作曲家在创作特定乐句时可能的情绪轨迹和指法上的最优解。特别是关于踏板使用的那几页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给出僵硬的“踩与放”时间点,而是引导你去感受音乐的呼吸和乐句的连贯性。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重新演绎了几首我自认为已经很熟练的曲目,结果发现,原来我之前弹得太“机械化”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会我的不是特定的音符组合,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音乐思维模式,让我在面对新曲目时,能更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富表现力的演奏路径。这种对音乐理解力的提升,远超出了单纯的应试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展现出一种严谨的递进逻辑,这点对于建立扎实的应试基础至关重要。它不像某些资料那样,将难度不一的范例随机堆砌。从第一部分的和声色彩练习,到中间复杂节奏的应对训练,再到最后对不同风格(如巴洛克与浪漫主义)的快速切换适应,每一步都像是在为攀登高峰做体能储备。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于“即兴”和“视奏”的界限处理,它清晰地阐明了在有限时间内,哪些是必须保持绝对准确的音高和节奏,哪些是可以进行微调以保证音乐流畅性的地方。这种实战化的策略指导,对于考前心理建设非常有帮助,它让“视奏”不再是令人心惊胆战的未知领域,而是一个可以被系统训练和掌握的技能。这套体系化的训练法,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