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牛图书专营店
我个人非常注重教材中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因为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是弹对音符和节奏,而是弹出“味道”。很多初级教材在这一点上是严重缺失的,它们只关注了“准确性”,而忽略了“情感”。这套教材(至少在它所涵盖的这个级别内),在选曲和编排上,显示出了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深刻理解。即便是最简单的曲目,编者也会在某些特定的音符上标注非常细致的力度记号(比如,不是简单的p或f,而是mp或者mf,甚至在同一句乐句中出现力度对比)。更重要的是,它会适当地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个力度变化。例如,在一首模拟“小鸟飞翔”的曲子中,它会提示“飞上去的时候要轻快,落地时要稳重”。这种引导,不是机械地要求孩子执行“弹轻”或“弹重”,而是将技术动作与音乐画面联系起来。这让孩子在学习初期,就建立起了“演奏即表达”的意识。这种早期对音乐性的关注,比后期再去纠正“弹得像机器人”要有效得多,它从源头上保证了孩子学琴之路的质量和乐趣。
评分作为一位陪读家长,我最头疼的就是枯燥的音阶和琶音练习。很多教材的音阶部分,就是冷冰冰的黑白键排列,学生们机械地重复,手指僵硬,完全感受不到音乐的流动性。这套教材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处理。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的C大调或G大调音阶,而是将音阶的指法和时值,融入到了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小故事”或“小练习曲”中。比如,它可能把C大调的音阶练习设计成“小兔子跳上台阶”的场景,每一个音符对应一个小跳跃,节奏由慢到快模拟小兔子的兴奋程度。这种将技术性练习“情境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练习的内在驱动力。当我让孩子弹奏一个音阶时,我不再是喊“四指抬高,三指要放松”,而是问他:“你的小兔子现在要跳多高?” 这种引导方式,让技术训练从“身体动作的模仿”上升到了“音乐形象的表达”。而且,这些练习的音乐性本身也很好,它们听起来不像纯粹的练习曲,更像是有趣的短小的乐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而不是被刻意的重复练习磨平了对音乐的热情。
评分这本教材,说实话,初次拿到手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哇,设计得真不错!”封面那活泼明亮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家那个刚满六岁的“小音乐家”的眼球。他平时对那些传统教材上的黑白线条图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这个封面的插画,简直就像是直接从动画片里截下来的,拟人化的松鼠形象特别憨态可掬,一看就知道是给小朋友们量身定做的。内页的排版也是下了功夫的,字号适中,五线谱和指法提示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舒服,不像有些教材,恨不得把所有知识点都塞在一页上,让人看着就头晕。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的时候,总会配上一两幅很形象的小插图来辅助理解,比如讲解“高音谱号”时,那只正在唱歌的小松鼠就让人瞬间明白了音符在谱表上的位置感。我儿子学琴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视觉上的愉悦感,光是翻阅这本教材,他就已经觉得是在进行一场探险了,而不是枯燥的学习。从这一点来看,编者在儿童心理学和审美引导方面绝对是深谙其道的,完全不是那种老气横秋、只管灌输理论的古板教材能比拟的。这种注重学习体验的设计,让陪练的我都能感受到轻松不少,因为不再需要花费大量口舌去“推销”眼前的乐谱。
评分关于乐理知识的介绍,这套教材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当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指其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很多入门教材的乐理部分,往往是冗长乏味的文字描述,孩子们看两眼就开始打瞌睡。这本教材则坚持“先听、再弹、后学”的次序。它不会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术语。比如,它要介绍“附点二分音符”时,它不是先给你一长串的定义,而是先让你弹奏一个非常简单的、带有附点的节奏型练习曲,让你切身体会到这个音符是如何“拖长”的,感觉上像是拉长了弹簧。在孩子对这个“拖长的感觉”有了直观体验后,它才会配上一张清晰的图示,并给出“附点”的名称和作用。这种“体验在前,理论在后”的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乐理的抽象性。对我这个陪练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不用再费心去把书本上的乐理概念,生硬地转换成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教材自己完成了这个转化过程,它用音乐本身在说话,而不是用冰冷的文字堆砌。
评分我家里那几个孩子,性格各异,学习进度也天差地别。大女儿心思细腻,对音乐的理解力强,但手指的灵活性需要慢慢培养;小儿子则像个小旋风,精力旺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必须用有趣味性的内容不断“引诱”。对于不同的孩子,一套教材往往难以应对。然而,这套教材的渐进性设计,真的让我感到惊喜。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进度,而是非常精妙地将难度曲线拉平。一级的内容,起始曲目(比如那些只有单音和非常简单的节奏型组合的练习)几乎是手把手地领进门,每一个新的节奏型或指法跨度,都会被拆解成好几小节的铺垫。更绝的是,在一些看似简单的练习曲中,它巧妙地嵌入了对前几课知识点的重复和变奏。比如,当你刚学会“2/4拍”后,紧接着的曲子就会用稍微不同的旋律结构再次巩固这个概念,而不是让你学完就忘。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路径,对于建立扎实的肌肉记忆和节奏感至关重要。我发现,我不再需要频繁地翻回去找旧的练习来“救急”,因为教材本身就做好了复习和巩固的“内置程序”。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让孩子们在掌握新技能时更有成就感,而不是总在“我已经忘了”的挫败感中挣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