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艺术(附CD光盘)
定价:98元
作者:沈凤泉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1日
ISBN:9787552309164
页码:161
版次:第 I 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内容介绍
沈凤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本出版物包括一本图书和一张CD。书稿分为两篇,乐谱篇为沈凤泉整理和改编的浙派江南丝竹乐谱32首,文论篇收集了与江南丝竹相关的论文,总结了作者从事江南丝竹音乐六十多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随书所附CD是沈凤泉于80年代演奏录制的历史录音,包括《慢三六》《春江花月夜》《中花六板》等8首经典曲目,弥足珍贵。本出版物对江南丝竹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录
序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八板”系列
1.快花六板(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2.花六板(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3.中花六板(二胡与洞箫)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4.中花六板(二胡重奏曲)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二胡演奏谱
5.中花六板(小合奏)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6.慢六板(二胡与洞箫)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7.阳八曲(二胡与洞箫)江南民间乐曲孙裕德传谱
8.附曲:八板、六板、小六板
凡忘“三六”系列
1.中花三六(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2.慢三六(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3.慢三六(二胡重奏曲)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改编
4.附曲:三六江南民间乐曲
三、“四合”系列
1.四合如意(桥)(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2.行街(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3.慢行街(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4.云庆(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5.云庆(二胡与扬琴)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周成龙配伴奏
四、移植与其他
1.春江花月夜(琵琶、洞箫与二胡)柳尧章改编
2.小霓裳(二胡、琵琶与洞箫)杭州民间乐曲王巽之移植沈凤泉整理
3.小霓裳(合奏谱)杭州民间乐曲王巽之移植沈凤泉整理
4.欢乐歌(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5.欢乐歌(二胡与扬琴)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演奏谱梁众益配伴奏
6.龙虎斗(二胡与曲笛)江南民间乐曲沈凤泉整理
7.紫竹调(二胡与曲笛)沪剧音乐沈凤泉整理
8.紫竹调(二胡重奏曲)沪剧音乐沈凤泉整理
9.四大景(二胡与曲笛)沪剧音乐沈凤泉整理
10.文将军浙东民间乐曲沈凤泉记谱整理
作者介绍
沈凤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传承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 I 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顾问、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江南丝竹音乐社社长等。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一直是找不到既权威又易于上手的学习资料。市面上很多乐谱要么是针对专业院校的超高难度版本,看得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化,失去了原曲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的曲目选择非常平衡,从广为人知的入门曲目,到一些需要一定功底才能驾驭的精品,都有覆盖。更重要的是,它在难度递进上的考量非常周全。比如,初学者可以先从那些节奏相对规整的曲子入手,熟悉指法和基本音阶的配合;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逐步挑战那些对速度和情感表达要求极高的篇章。我尤其赞赏它在曲目介绍中加入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这让演奏不再是机械的指法练习,而成为了对特定地域文化的一种深入体验。当我拉奏起那些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旋律时,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烟雨濛濛之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水墨晕染的质感,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我特地选了个周末的午后,泡上一壶新采的碧螺春,翻开这本书的扉页,光是闻着那种特有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清香,就觉得心情都跟着沉静下来了。更别提内页的排版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匠心。那些乐谱的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得那么清晰,线条流畅得像是在演奏一曲无声的乐章。我本来还担心像这种专注于传统音乐的专业书籍,内容会不会过于枯燥,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似乎在努力平衡学术的严谨和艺术的灵动。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过渡时采用的留白处理,让读者在深入钻研复杂的曲目之前,能有一个喘息和整理思绪的空间。总而言之,从书籍的物理形态到阅读体验的构建,这本书的制作者显然是花了大量的心思,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件可以被收藏和反复品味的工艺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传统音乐精神的私密对话,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难得的“时间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快速反馈的时代,深入钻研像江南丝竹这样需要时间沉淀的艺术形式,似乎成了一种奢侈。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种对抗这种浮躁的“慢艺术”载体。它不像电子资料那样可以随意拖拽、跳跃阅读,而是鼓励你按照既定的脉络,一步步去体会作曲家或改编者构建的音乐世界。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专注于理解每一组和弦或每一个对位时的微妙变化时,我的演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也获得了久违的平静。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冥想,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致敬和传承。它让人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心血去灌溉的。这本书,就是那片肥沃的土壤,静待有心人耕耘。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曲谱精确度上的严谨性。我一直怀疑市面上很多版本的《流水》或者《春江花月夜》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存在流传中的偏差。当我对照这本书的谱子时,发现了很多细微但关键的差异。比如,某个段落的休止符长度,或者一个装饰音的附注位置,都显得格外考究。这表明编纂者并非简单地照抄现有版本,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比对工作。这种对“原汁原味”的执着,对于追求演奏规范的音乐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保证。它让我们这些学习者能够更少地受到错误信息干扰,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准确的音乐认知基础。翻阅到某些复杂的合奏部分时,那种清晰度让人倍感安心,即使是不同乐器声部之间的交织,也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避免了在排练时因谱面模糊而产生的混乱。这绝对是一本可以信赖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参考书。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失传已久的民间曲调的演奏技法,特别是对江南丝竹那种细腻婉转的表达方式非常着迷。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震撼,是它对传统演奏精髓的忠实记录与还原。我过去尝试过模仿一些录音片段,但总觉得缺少了那种“味道”,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风景。而这本书里对某些高难度滑音和揉弦的处理,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引——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符号说明,而是带有明确的语境和情感指向的注释。比如,对于某首经典小品的某个转调部分,作者强调了在特定速度下,弓弦与竹管应如何共同营造出“如泣如诉”的效果,这种描述是任何纯粹的音频文件都无法替代的。它强迫我慢下来,去理解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文化重量和演奏者的情感投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大师与现代学习者之间的桥梁,让那些口耳相传的秘诀得以系统化、可触及。这对于任何一个想在民族器乐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