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郑敏,女,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秘书长。郑敏1936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前身)音乐系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56—1957年考入文化部主办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苏联专家瓦西里·巴拉晓夫视唱练耳专家班学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首批专职视唱练耳教师。郑敏50余年来一直从事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工作,同时潜心于本学科的教学法研究及专题研究。出版教材《单声部视唱》(上册)、《现代音乐视唱教程》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上述两本教科书为本院学生必修教材,并被多所兄弟院校选用。郑敏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基础教学终身奉献奖”。
内容提要
《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下)》是一本采用首调唱名法教学体系的视唱教程,共八个章节,括各调位置的识谱练习、各种节拍与节奏的练习、各种变化音的练习及各种转调练习等。教材对教学内容和流程做了全新的设计,按照“七个位置,以DO定位”的原则编排以简化首调识谱的繁琐过程;并在学习早期即加入和贯穿大量的变化音练习,使学生尽早摆脱七个自然音的束缚,扩大练习曲目,提高音乐听觉能力。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使用说明
各调及各调式在高、低音谱表上的唱名位置一览表
章 无升降号的调、高音谱表、低音谱表、基本节拍、节奏
节 高音谱表(以第三间为do)、四二拍(2/4)、四四拍(4/4)
第二节 附点音符、四三拍(3/4)、八三拍(3/8)
第三节 低音谱表(以第二间为do)
第四节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组合
第五节 切分节奏
第六节 弱起小节、弱起节奏
附录音程练习曲15首
第二章 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一)
节 一升号调(以第二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附录G大调音程练习曲
第二节 一降号调(以间为do)及其同位置调
附录F大调音程练习曲
第三节 三连音
第四节 变化辅助音(变化助音)
第三章 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二)
节 二升号调(以第四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二节 二降号调(以第三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三节 八六拍(6/8)
第四节 变化经过音
第四章 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三)
节 三升号调(以第二间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二节 三降号调(以线为d0)及其同位置调
第三节 简单的变拍子及不常用的拍子
第四节 变化邻音
第五章 小调式
节 自然小调
第二节 和声小调
第三节 旋律小调
第四节 平行大小调的交替及转调
第六章 复杂的节拍、节奏及音调
节 复杂的节拍
一、复拍子
二、混合拍子
三、较复杂的变换拍子
第二节 复杂的节奏
一、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节奏组合
二、连续切分节奏及延音线形成的复杂节奏
三、连音符
第三节 复杂的音调
一、跳进到达(解决)或离去(未解决)的变化邻音
二、小调降低II音级的变化音
三、变化音综合练习(括较复杂的音调和半音音阶练习)
第七章 转调(一)
节 转上属调系统
一、转入上属调
二、转入上属调又转回原调
三、转入上属调的平行调
第二节 转下属调系统
一、转入下属调
二、转入下属调又转回原调
三、转入下属调的平行调
第三节 近关系转调的综合练习
第八章 转调(二)
节 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
第二节 远关系转调
一、转入相差2—4个升降号的调
二、转入相差5个及5个以上升降号的调
参考文献
后记
我尝试着根据这本书的编排顺序进行练习,感觉作者在内容递进上把握得极为精准和科学。它不是那种生硬地堆砌难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你穿越视唱艺术的迷宫。开始的部分,对基础的音程关系和调性感觉的建立,处理得非常细腻,每一个小节的设置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数学计算,确保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无缝衔接。特别是那些引入变化音程和复杂调式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抛出难点,而是先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前置练习,让我们的耳朵和思维提前适应了那种“不和谐”的美感。我发现,当你真正进入到高级篇幅时,那些曾经让你望而生畏的四部和声进行或复杂的复节奏,不知不觉间,你的视线和心跳已经能跟上它的节奏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设计,远胜于市面上很多急于求成的教材,它真正考虑到了人类学习声乐技能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令人惊喜,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适中,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感觉,不像有些廉价教材那样粗糙刺手。油墨的运用也非常到位,无论是谱号、五线谱还是那些复杂的节奏符号,都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吃力。而且,封面设计得相当典雅,那种朴素中透着专业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而不是随便拼凑的资料汇编。我特别注意到,书中的一些特殊记号和演奏提示,它们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区分,这在视唱练习中至关重要,能帮助我们迅速抓住重点,避免混淆。考虑到这是一本专门的视唱教程,涉及到大量的符号记忆和音准的训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阅读的舒适度。即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呈现方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因为阅读体验不佳而半途而废。这绝对是教材制作中的一个典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会视唱”这个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音乐语法”的入门指南。我注意到,它在讲解一些特殊技巧时,会不动声色地融入乐理知识。比如,在练习关于调式转换的章节时,作者几乎是同步地讲解了主导音和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换关系,让你在解决实际演唱困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了乐理知识,而不是为了乐理而乐理。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方式,极大地避免了传统乐理学习的枯燥感。此外,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且富有逻辑性,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定义和解释都直击要害,这对于需要精准理解的音乐学习者来说,是最宝贵的品质。它真正做到了将技术训练与深层理解相结合,使得学习者不仅是机械地掌握了一种技能,更是提升了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节奏方面的深度,是我之前接触的很多视唱教材所无法比拟的。很多教程往往将节奏视为旋律的附属品,但在这里,节奏本身被提升到了一个独立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层面来探讨。书中对那些非对称性节拍,比如五拍子、七拍子,以及各种复杂的附点和休止符组合的处理,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记得有几页专门分析了不同时代音乐中节奏的特征,比如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交织,这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是一种音乐文化背景的熏陶。通过这些练习,我开始真正理解为什么同样的音高组合,换了一种节奏后,听起来的“感觉”会天翻地覆。对于想深入理解音乐结构和演奏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宝藏,它教会我们如何用身体去“感受”时间在音乐中的流动,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看谱子上的符号。
评分如果让我从一个演奏者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对“听觉想象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视唱的本质,就是将书面符号快速转化为内在听觉图像,并准确地在喉咙里再现出来的过程。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要求你“唱对音高”,更强调你对“声部进行和和声色彩”的预判。例如,在进行到声部交错或者需要快速转调的段落时,它会设计一些巧妙的“陷阱”,如果你只是机械地按照音高唱,很容易出错。但如果你带着对整体和声走向的理解去“听”,那么你就能提前预感到下一个音符应该落在哪里,这完全是一种听觉上的导航。这种对内在听觉的反复雕琢,使得练习不再是枯燥的音符辨认,而更像是一种高级的“听力游戏”。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对于未来学习任何复调音乐或者配器法,都会打下极其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培养的是一种全面的音乐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