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序言
前言
手稿
1.前奏曲
2.
3.景色
4.玛捷帕
5.鬼火
6.幻影
7.英雄
8.狩猎
9.回忆
10.
11.和谐的黄昏
12.除雪
评注
内容介绍
李斯特创作十二首大型练习曲的历史应追溯到大约1826年为钢琴写的十二首练习。在以后修订出版的练习曲的调性次序与原先的相册(C大调,A小调,F大调,D小调,B大调,G小调,E大调,C小调,A大调,F小调,D大调,B小调)。
这套大型练习曲中的十一首完成于1837年,是李斯特青年时代简单习作的炫技性发展,初稿中的D大调这首现在没有采用,以一首早期的E大调练习的移调形式所传替代。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幼年即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十一岁时被父送往维也纳学习音乐,半年后与1822年底在维也纳国会音乐厅首演,引起维也纳音乐界的轰动。十二岁时李斯特前往巴黎演出,这次演出开始了他正式的演奏家生涯,此后不断在法国、英国及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当时欧洲音乐界及皇宫贵族对他的赞赏,使其迅即成为知名的钢琴家,他以华丽超众的技巧而声名显赫,盛极一时。
这本书的乐谱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我拿到手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正版出版物。首先,字体大小和行距的设置极不合理,有些标记几乎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尤其是在快速的段落中,寻找下一个音符简直成了折磨。更要命的是,指法提示少得可怜,对于像《钟》、《爱之梦》这种技术要求较高的作品,李斯特的复杂和声与交织的声部仅仅靠几行枯燥的五线谱完全无法让人理解其精妙之处。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对照网上的教学视频和专业版本的乐谱进行交叉比对,这完全违背了我购买实体曲谱的初衷——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晰、可靠的演奏指南。我原本以为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尤其是那些被誉为“试金石”的练习曲,能在这个“全集”中得到详尽的讲解和清晰的呈现,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个未经校对的草稿集合。装帧质量也令人担忧,纸张过于光滑,容易反光,稍微出汗手一碰就可能在上面留下难看的印记。对于一个严肃的钢琴学习者而言,好的乐谱是工具,而这个版本给我的感觉更像是障碍物。希望未来的再版能够请专业的排版师和编辑重新审阅,毕竟李斯特的音乐值得最好的呈现。
评分我必须提到这个所谓的“正版”曲谱在准确性上存在着令人不安的瑕疵。我用我收藏多年的老版本对照了一下《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一处关键性转调,发现这个新版的标记存在明显的错误,直接影响了乐曲的和声色彩和演奏的流畅性。这种低级的错误,在一个声称是“正版”和“全集”的出版物中出现,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这让我不禁怀疑,这个版本在校对过程中是否真的请了专业的音乐学者或者经验丰富的演奏家进行审阅。如果连音符和基本的调性标记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性,那么我们如何能信任它提供的任何其他信息,比如表情记号或者速度指示?对于追求音乐原貌的演奏者来说,任何一个失真的音符都可能成为通往理解作曲家意图的巨大鸿沟。购买正版就是为了获得权威和可靠性,但这本书恰恰在这最基本的要求上失足了。我不得不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个版本到底是谁在负责编辑和出版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选曲范围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虽然它冠以“李斯特钢琴全集”的宏大名称,但实际上内容似乎只涵盖了李斯特作品中最为流行和基础的那一小部分。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深入挖掘他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同样极富艺术价值的晚期作品,例如那些带有深刻内省色彩的《论信仰的圣歌》或者他对巴赫、贝多芬改编的那些宏大作品。然而,翻遍全书,我只看到了《匈牙利狂想曲》的几首热门编号以及几首耳熟能详的练习曲。这根本不能称之为“全集”,更像是“精选集”的廉价替代品。对于想要系统研究李斯特创作脉络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材料远远是不够的。它提供的知识是片面的,无法构建起对这位浪漫主义巨匠音乐世界的全面认知。如果出版商想主打“教程”或“入门”概念,也应该明确标注,而不是用“全集”来误导消费者。我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期待着一个宝库的开启,结果却发现只是一个装饰着华丽门面的小储藏室。
评分从收藏和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也大打折扣。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本身就是浪漫主义艺术的巅峰体现,其美感不仅在于声音,也在于乐谱设计所传达出的那种激情和戏剧性。不幸的是,这个版本的封面设计平庸至极,毫无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与李斯特那份恢弘的音乐气质完全不符。内页的纸张虽然是新的,但缺乏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感,让人感觉像是快餐式的消费品。我原本期待一个可以长期珍藏、值得在我的钢琴旁摆放多年的经典版本,结果收到的却是一个手感粗糙、视觉上毫无吸引力的物件。购买实体乐谱,一部分是出于学习需求,另一部分是对伟大音乐家作品的致敬和收藏欲望。这个版本在“致敬”这一层面上做得非常失败,它没有提供任何值得留恋的视觉体验,让我完全提不起翻开它,沉浸在李斯特的激情世界中的欲望。我宁愿花同样的钱去购买一套装帧精美、排版清晰的二手老版本,也不愿意留着这个徒有虚名的新版本。
评分作为一名致力于提高演奏技巧的业余钢琴爱好者,我尤其关注教材和练习曲部分,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提升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然而,这本书的“教程”性质几乎为零。它只是把乐谱堆砌在一起,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技术解析或者历史背景介绍。比如,李斯特那些标志性的八度连奏、跨度极大的和弦以及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琶音,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指点或者至少是编辑的注释来引导练习的侧重点。这本书里,这些技术挑战被呈现得就像平坦的土地一样毫无起伏。我尝试着按照这个谱子去攻克一些高难度乐段,结果发现自己的努力方向完全是散乱的,缺乏体系性。它没有提供任何循序渐进的练习序列,也没有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技术特点进行区分说明。这对于自学者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因为我们往往需要一本能够充当虚拟导师的教材。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模糊,既不像严格的演奏版本那样专注于还原原貌,又不像真正的教材那样提供教学指导,显得两头不着边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