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20审订版) | ||
| 作者: | 丁芷诺//吴正瑜 | 开本: | 8开 |
| 定价: | 22 | 页数: | 79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 书号: | 9787544442794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1 |
《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 审定版 作品20》参看目录图
2012年世纪音乐全新倾力推出的大符头小提公共教材系列共七个品种,《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20》其中的一个品种,是小提琴的基础教材,也是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教材。整套小提琴公共教材继承了大音符钢琴教材的优良传统本。
丁芷诺(1938.5-)女,江苏昆山人,生于上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作曲家丁善德的女儿。
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当她还是学生时参加了1960年柏林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获奖,后留校任教,从事小提琴及室内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很好学生,其中1985年和1988年指导的两组学生四重奏分别获得英国扑茨茅斯国际比赛第二名和第四名。
艺术成就;
1958年与何占豪合作改编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旱天雷”等。
1959年与何占豪等人一起建立“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参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与演奏。
1960年参加德国柏林第四届舒曼弦乐四重奏比赛获第四名。
1970年参加“海港”钢琴五重奏创作和演出。
1974-1976年与陈刚,何占豪等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柯湘”“骄杨”,改编弦乐四重奏“情深议长”小提琴合奏“沂蒙山之歌”等。
1982年5月指挥上音室内乐队举行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并赴福州,厦门等地演出。
1982年9-10月参加中国小提琴代表团在美国二十个城市作“中国小提琴民族风格”专题讲座。
1982-1983年作为教委派出访问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曼海顿音乐院等进修学习一年。并两度参加美国阿斯本音乐节。
1985年4月指导“上海四重奏”参加英国朴茨茅斯国际比赛获第二名。本人受文化部嘉奖。
1987年指挥上海音乐院室内乐队参加香港室内乐音乐节,举行演出及讲座受好评。
1987年带领上音附中
......
我购买这本《小提琴视奏与节奏训练宝典》主要是为了解决我长期以来视奏能力差的问题。市面上的视奏书通常要么太简单,要么就是难度陡增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梯度设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它从最简单的二拍子单音进行训练开始,逐步引入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再到复杂的复合节拍和三连音的组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引入了“反应时间训练”的概念,要求你在读谱的同时,必须在心里默数拍子的细分,而不是等到拉奏时才犹豫,这极大地锻炼了大脑对节奏模式的即时反应能力。而且,它的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原创的,避免了我们对某些经典练习曲的先入为主的固定拉法,迫使我们真正地“阅读”眼前的乐谱。我坚持每天用这本书进行半小时的视奏练习,大概坚持了两个月,效果立竿见影——我去参加合奏团时,以前那种需要反复停下来找调、跟不上节奏的窘境已经大为改观,现在基本可以做到“眼到手到”了。这套教材对于培养演奏者的独立音乐阅读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很多号称“大字版”的教材总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是为了凑数。但拿到这本《名曲精选与演奏解析》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首先,它的“大字”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晰易读,五线谱的尺寸完全符合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这对于视力不是特别好的成熟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选曲太有品味了!它没有堆砌那些烂大街的练习曲,而是精选了一些兼具技术挑战性和音乐欣赏价值的中外经典小品和乐章片段。比如,书中对某段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的选段,不仅提供了精确的指法标记,更重要的是,在旁边附带了详细的“演奏意图解析”。作者像一位音乐学家一样,深入剖析了那个时期、那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引导我们去理解每一个乐句背后蕴含的情感逻辑,而不是机械地拉奏音符。这种将音乐史、演奏技巧与实际乐谱完美结合的编排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练琴,更是在与音乐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每次练习完一段,都有一种被音乐浸润和滋养的感觉,非常享受。
评分我手里这本《小提琴进阶技巧精讲》简直是为那些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的演奏者准备的“救命稻草”。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只停留在基础练习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那些决定演奏水平高低的“精微之处”。比如,书中关于换把位的讲解,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移动手指,而是从人体工程学和肌肉记忆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如何做到平稳、准确且无缝的换把,甚至连手腕的微小角度变化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配有高质量的慢动作分解图片,让人茅塞顿开。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颤音”和“揉弦”这两种高级技巧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提供单一的练习方法,而是列举了十几种不同的揉弦路径和力度变化,鼓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手臂特点和想要表现的情感色彩进行个性化选择和融合。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探索自我演奏风格的兴趣。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手册,更像是一本小提琴演奏的“内功心法”。对于那些渴望突破“匠气”,追求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中高级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支撑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套《小提琴入门与提高》的教材,我不得不说,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福音!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深得我心,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位图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朋友,也能很快上手。我记得我刚开始学琴时,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简直是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同,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友好的图形化引导方式,仿佛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就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教材的难度递进设计得也极其巧妙,从最基础的空弦练习到简单的音阶和琶音,每一步都扎实稳固,绝不让你在某个知识点上感到“悬空”。特别是关于运弓的讲解部分,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弓段的触弦点和力度控制,配上清晰的图解,让我这个长期为“拉得不好听”而苦恼的人,找到了突破口。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练习,明显感觉到音准和音色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书里收录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入门曲目,都经过了精心的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美感,又完美适配初学者的技术水平,让人在学习枯燥技巧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演奏音乐的乐趣。总而言之,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让你快速入门,并且能保持学习动力的教材,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信赖的首选,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评分从一个资深乐器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小提琴音阶与琶音全集(含把位转换训练)》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很多人觉得音阶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却将枯燥的练习转化成了一种结构严谨的“技术攀登”。它囊括了从小三度到大七度和弦的所有音阶和琶音,并且非常细致地标注了每种调性的指位特点。更关键的是,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设计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把位连贯性练习”。这些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相邻把位之间的衔接点设计成特定的模进或跑动,让你在练习音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强化了不同把位之间的“肌肉记忆桥梁”。我以前总觉得,拉奏高把位时总是慢一拍,或者声音比较“毛”,但通过这本书中强调的“跨把位连贯拉奏法”,我发现关键在于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弓在换把位时的支撑点。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看似分散的技巧点,通过音阶这一核心载体进行了高效的整合与提炼。如果想打下极其坚实的小提琴技术地基,这本书是绕不开的一本“内功心法”总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