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目录
1.月儿高
2.草原小姐妹
3.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4.狼牙山五壮士
5.天鹅--献给正直者
乐曲简介与演奏提示
内容介绍
《琵琶考级名家演奏与指导(3)》选录了老、中、青三代名家演奏的版本,包括林石城、刘德海、王范地、杨靖、张强、周韬等,是目前市场上**参考价值的教材。
说实话,我一个搞音乐理论研究的,对纯粹的演奏指导类书籍往往抱持着批判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注重“做”而忽略了“为什么”。但《琵琶书》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近乎学术的严谨性,去解构那些被认为是“天赋”或“感觉”的东西。比如说,对于“上马滚”的处理,书中引用了相当详细的力学分析图,解释了手臂、手腕、手指关节如何协同发力,才能产生那种清脆、爆发力强的效果,这对于追求精确控制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对部分古谱的“校勘”工作也做得极为出色,它对比了不同版本中同一乐段的差异,并提出了基于现代演奏习惯的优化建议,这种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法的态度,非常值得赞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弹”的书,更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思考琵琶演奏”的书。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当代新派琵琶技巧的涉猎稍显保守,但鉴于其主流定位,这一点瑕不掩瑕。
评分这本《琵琶书》真是我最近淘到的宝藏!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的琵琶教材汗牛充栋,质量参差不齐。但翻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它那种沉稳而又富有活力的气息吸引住了。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枯燥的指法图解和乐理知识,而是非常注重引导初学者建立起对琵琶艺术的整体认知。比如,关于“吟猱”的讲解,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僵硬的规范,而是结合了不同流派大师的演奏音频分析(虽然书里没直接附带音频,但文字描述极其到位,让人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些美妙的音色变化),让我这个学琴多年的“老手”都茅塞顿开。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传统曲目的文化背景和意境的阐述,深入浅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耳边娓娓道来,让你在练习指法的同时,心神也沉浸在了那个历史场景之中。尤其对《十面埋伏》中“金鼓声”的力度处理,提供了非常细致的层次感划分,让演奏不再是简单的“用力”与“不用力”,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墨香古韵,拿在手里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捧读,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学或者系统提升琵琶演奏水平的爱好者来说,《琵琶书》无疑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见的捷径,但这个“捷径”建立在极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阅读体验极佳,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书中对“力度层次”的描绘,简直是艺术语言的大师级展现。作者用“如春雷乍响,继而细雨绵绵”、“似山洪暴发,转为溪水潺潺”这类比喻,将抽象的力度变化具象化,使得那些难以言传的音乐感受,通过文字的力量得到了精确的传达。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教材,它更像是一部琵琶演奏美学的精炼总结。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听”自己的演奏,如何通过细微的手指触感来塑造宏大的音乐画面。尽管市面上关于琵琶的出版物很多,但很少有能将技术指导、美学阐释和文化背景如此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著作。它值得每一位严肃对待琵琶艺术的人,将其奉为案头的常备参考书。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必须从其实用性和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谈。市面上的许多教材往往只专注于某一个阶段的技能训练,导致学习者在晋级时容易出现断层。然而,这本《琵琶书》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教学视野。它将初级、中级乃至准专业级的技术难点,巧妙地编织在一个连贯的学习路径中。例如,它在教授“轮指”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快速均匀”,而是追溯了轮指在唐宋以来的演变轨迹,甚至探讨了不同指甲状态对轮指音色的影响,这对于追求极致音色的演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书中对于“弹挑”的力度控制,设计了一系列听起来很“反直觉”的练习,但实际操作后,你会发现,这些练习完美地解决了右手“平均感不足”的老毛病。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节奏感”的强调,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节拍器训练上,而是引入了类似中国传统戏曲中“板眼”的概念,让演奏者能更自然地把握乐句的呼吸与起伏。总而言之,它构建了一个从“技术模仿”到“艺术理解”的完美阶梯,是真正为有志于在琵琶道路上走远的人准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观感受是“踏实”。我之前跟了好几位老师学琴,每次换老师都要经历一个“推翻重来”的痛苦过程,因为大家的“标准”和“方法论”总是不一样。读了这本《琵琶书》后,我发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中正、平衡的基准线。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烙印,导致学习者容易被“带偏”。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遵循了古典音乐教学的严谨逻辑,从基础的“按音准”开始,就强调了音高与泛音的和谐关系,这对于培养扎实的听觉基础至关重要。在练习曲目的选取上,它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兼具技术难度和音乐性的作品,确保学习者不会因为过早接触过于艰深或过于简单的曲目而产生挫败感或松懈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奏稳定性的自我检测”那一章节,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自我评估流程,让你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而不是盲目地重复练习。它就像一个全天候的、不带感情色彩但极其专业的陪练,时刻为你指引方向,让你在漫长的练习之路上不迷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