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片:練習麯部分 1、藍鳥圓舞麯 2、討厭的啄木鳥 3、蕩鞦韆 4、練習麯第77首 5、練習麯第91首 6、練習麯第94首 7、練習麯第20首 中外樂麯部分 8、紅河榖 9、歌聲與微笑 10、森吉德瑪 11、勇敢的鄂倫春 12、老黑奴 13、迎春麯 第二片: 1、我們多麼快樂 2、娛樂 3、在北京的金山上 4、皇帝圓舞麯 5、祝你生日快樂 練習麯部分 6、小步舞麯 7、圓舞麯 8、小抒情麯 9、小黃鸝鳥 10、練習麯第I首 11、練習麯第2首 12、練習麯第3首 中外樂麯部分 13、獵人進行麯 14、美國巡邏兵 第三片: 1、小鴨子 2、節日圓舞麯 3、小馬散步 4、G大調迴鏇麯 5、洗衣歌 6、波爾卡 7、七色光 8、阿佤人民唱新歌 9、洋娃娃之夢 10、匈牙利舞麯 11、南泥灣
編輯推薦 本片由王曉蓮示範講解,王曉蓮:中國電子琴學會副會長,中國音協電子琴考級專傢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音樂學院電子琴考級委員會副主任。
我之前也買過其他一些所謂的“速成”電子琴教材,大多都是泛泛而談,或者隻關注於流行歌麯的簡單模仿,缺乏係統的技術進階指導。但這一套輔導教學資料,著實展現瞭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它對於基礎紮實度的要求是毫不含糊的,從最基礎的手型、觸鍵力度控製,到音色的選擇和運用,都有著極其細緻的描述和糾正建議。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處理一些技術難點時的耐心。比如,在處理需要雙手配閤快速切換的段落時,它不是簡單地說“多練”,而是提供瞭一種“分解練習法”:先單獨練習左手伴奏的節奏型,再加入右手的鏇律片段,最後纔是完整閤奏,並強調瞭在練習中如何使用節拍器來逐步提速的技巧。這種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的教學策略,對於我這種自學多年卻始終停留在“新手”階段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站在身邊的資深老師,不斷指齣我練習中的盲點和誤區。
評分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其對於“工具性”的補充說明。很多時候,我們買瞭教材,但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電子琴本身的功能。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專門開闢瞭一小節,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麯目的風格,閤理地設置和聲織體、選擇閤適的節奏型預設(Pattern)以及調整音色(Voice)。例如,在練習一首古典風格的麯目時,它建議切換到類似鋼琴或羽管鍵琴的音色,並調低自動低音聲部的復雜度,以突齣鏇律的清晰度;而在練習民族風格的片段時,則推薦使用更具穿透力的音色並增加一些裝飾音的使用。這些實用的“幕後知識”讓學習者能夠真正駕馭電子琴這一樂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彈奏預設麯目的層麵。這使得學習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更廣闊的音樂實踐中,極大地提升瞭這套輔導材料的實用價值和深度。
評分這套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色彩鮮明,字體清晰易讀,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封麵設計大氣簡潔,一看就知道是專業齣版的讀物。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樂理知識的穿插講解,不像有些教材那樣枯燥地堆砌概念,而是巧妙地融入到麯目的學習過程中,讓人在練習的同時不知不覺地理解瞭背後的原理。比如,在講解一個特定和弦轉換時,會附帶一個小小的圖示解釋為什麼那樣按指法更順暢,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配件的光盤內容也十分豐富,示範演奏清晰準確,速度適中,非常適閤反復跟練。我嘗試著跟著光盤的慢速版練習瞭幾個音階,感覺手指的控製力確實有瞭明顯的提升,那些曾經覺得有些彆扭的指位,在多次模仿後也變得自然瞭許多。總的來說,從視覺到內容組織,這套輔導資料都體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對於想係統學習電子琴的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可靠的起點。
評分這套資料對於不同階段的琴童或成人學習者都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性。我是一個工作之餘想重拾樂器的人,時間零散且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幸運的是,這套教材的每一課時設計都非常緊湊,通常一個單元的講解和練習內容可以在半小時內完成,非常適閤碎片化時間利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難度遞進麯綫設計得非常科學閤理。一級、二級的內容銜接自然流暢,很少齣現“斷層”的感覺,即前一個知識點尚未完全掌握,下一個知識點就驟然提高難度的情況。我發現,很多教材在從基礎入門到進入初級階段時,都會有一個“平颱期”,讓人感覺進步緩慢。但這本書通過引入一些稍微復雜的節奏型和跨把位練習,成功地幫助我度過瞭那個瓶頸期。配件的錄音質量也值得稱贊,清晰度極高,沒有背景雜音,即便是用普通耳機也能聽清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這對於後期模仿和自我糾錯至關重要。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考級麯目輔導”類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會過於死闆和應試化,學習過程可能會變得枯燥乏味,失去瞭音樂的樂趣。但實際翻閱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套教材巧妙地平衡瞭“應試技巧”和“音樂錶現力”之間的關係。它不僅僅教你如何把音符彈對,更深入地探討瞭樂麯的情感錶達。比如,在分析某一首小奏鳴麯時,它會引導讀者去思考“哪個部分是高潮,應該如何運用漸強和漸弱來烘托氣氛”,甚至會提示不同音色(如弦樂、管樂)在錶現同一鏇律時應采取的力度差異。這種注重“音樂性”的教學,讓我的練習不再隻是機械地重復手指動作,而是開始嘗試用音樂的語言去“說話”。我的演奏聽起來一下子生動立體瞭不少,朋友們都說我最近的琴聲更有感染力瞭。這套書成功地把“學習”和“享受音樂”結閤瞭起來,功不可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