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
定價:28.00元
作者:(美)瑪利亞 ,郝紅尉
齣版社:山東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071316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劍橋攝影縱覽係列叢書提齣並論述瞭有關攝影史的種種問題。該叢書特彆將文化史、科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史、政治學和人類學聯係起來。*為突齣的特點是,該書詳細論述瞭攝影對其他學術領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攝影自問世以來受到的其他藝術形式和知識學科的影響。
攝影既是一種變化著的技術,又是個人經曆和社會經驗方麵有益和有害的變革的一種方便的隱喻;攝影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在自然和文化之間不斷地勾畫其明顯的分界綫。本書詳細論述瞭攝影對其他學術領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攝影自問世以來受到的其他藝術形式和知識學科的影響……
內容提要
本書對19世紀美國和歐洲有關攝影的作品進行瞭頗具見地的概述,他涉及到藝術理論、社會改革和生理學不同的領域。早期的攝影批評,具有大量關於客觀性、外觀和復製等種種傳統性的概念。同時,被普遍接受的藝術中有關中性視覺、直覺天賦和藝術進步等觀點構成瞭人們對攝影的理解方式。瑪麗·沃納·瑪利亞認為,攝影是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符號,它摺射齣藝術和社會變革諸領域中的現代性和變化。另外,她還闡明瞭攝影作為現代性和變化的象徵迅速崛起的方式,既能輕易地反對進步,又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攝影與攝影批評傢》對19世紀美國和歐洲有關攝影的作品進行瞭頗具見地的概述,它涉及到藝術理論、社會改革和生理學等不同的領域。早期的攝影批評,具有大量關於客觀性、外觀和復製等種種傳統性的概念。同時,被普遍接受的藝術中有關中性視覺、直覺天賦和藝術進步等觀點構成瞭人們對攝影的理解方式。瑪麗·沃納·瑪利亞認為,攝影是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符號,它摺射齣藝術和社會變革諸領域中的現代性和變化。另外,她還闡明瞭攝影作為現代性和變化的象徵迅速崛起的方式,它既能輕易地反對進步,又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目錄
插圖目錄
前言 攝影即當今世界
章 攝影話語的起源
後來,達蓋爾來瞭
隨心所動的復製:用攝影所闡釋的自然和自然性
製造圖片的機器
湯姆斯·威基伍德與攝影史前史:界定失落的環節
知識政治:攝影話語
長久的持續
副本、摹本、幻影
現代成批製作的影像
結論
第二章 19世紀思潮中的攝影和現代性
作為現代主義神話的攝影史
攝影與技術的變革
科學之進步/藝術之進步
攝影與進步
攝影,支持與反對
民主的藝術
普通照片
總結
第三章 藝術、攝影與社會
導論
高雅藝術攝影
天纔與犧牲的科學
像繪畫的照片
與藝術的關係
後攝影與前提斐爾派運動
藝術、攝影與社會:艱難的休戰
總結
第四章 被迫獲得自由:攝影、掃盲與大眾文化
導論
掃盲:概述
有教育意義的革命
大型圖片畫廊
人們將從事各種收藏
事實,事實,事實
知識界精英
嚴格的黑白特徵
心靈世界
結論
第五章 現代性的誘惑
導論
愛默生:概論
科學與藝術
形而上學之後的攝影
實證主義、進化、文化與攝影
頹廢
英國人對印象派的印象
我們是新人類
挽歌式的現代主義:一些總結
結束語 幽靈——攝影與現代人
注釋
參考書目概述
作者介紹
瑪麗·沃納·瑪利亞是美國锡拉庫紮大學攝影史與攝影理論史教授。教授的課程包括藝術史、當代藝術理論與攝影史。發錶過眾多關於所授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論文和評論。該書英文版於1997年齣版,被譽為當年齣版的兩種*的攝影史圖書之一。近期又齣版瞭《攝影:文化史》。
文摘
序言
《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作者在研究過程中,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深厚功底,令人欽佩。他能夠從浩瀚的文獻中梳理齣清晰的脈絡,並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理論觀點,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攝影批評傢們如何為攝影“正名”的過程。在攝影術誕生初期,許多人認為它隻是一種技術,缺乏藝術價值。而正是這些有遠見的批評傢們,通過對攝影美學的深入研究和理論建構,逐漸提升瞭攝影在藝術領域的地位。作者對這些批評傢們的觀點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看到瞭思想的力量是如何改變一個領域的發展方嚮。
評分這本書最令我著迷的部分,在於它如何將抽象的文化史概念,通過對攝影藝術和批評的細緻梳理,變得觸手可及。作者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19世紀末攝影界發生的種種事件、人物和觀點娓娓道來。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沙龍、畫廊,親耳聽到藝術傢們爭論攝影的地位,親眼看到批評傢們對新作品的褒貶不一。 尤其是在討論攝影如何挑戰傳統繪畫媒介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他探討瞭攝影的“客觀性”如何被用來質疑繪畫的主觀性和虛構性,以及繪畫藝術傢們又是如何通過學習攝影的構圖和光影技巧來拓展自己的藝術語言。這種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關係,在書中被展現得淋灕盡緻,讓我對19世紀藝術史的發展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發現的,當時我正在尋找關於19世紀藝術史的資料,被這個充滿學術氣息的書名深深吸引。拿到書後,我首先被它厚重的紙張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仿佛預示著書中蘊含的深厚內容。雖然我並非攝影專業的學生,對19世紀的具體曆史事件瞭解也有限,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 書中的開篇,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枯燥的理論,而是娓娓道來,從攝影術的誕生之初講起,詳細描繪瞭當時社會對這一新興技術的好奇、驚嘆乃至擔憂。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最早的攝影師們,在昏暗的暗房裏,小心翼翼地處理著濕版,每一次成像都是一次奇跡。而圍繞著這些早期攝影作品,也湧現齣瞭一批批具有敏銳洞察力的批評傢,他們有的贊美攝影的寫實力量,有的則擔憂它會取代繪畫的藝術地位。作者在這一部分的處理非常巧妙,沒有直接引用大量的學術文獻,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還原瞭當時社會各界對此的不同聲音,讓人讀來津津有味。
評分作為一個對文化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它不再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試圖通過一個具體媒介——攝影,來剖析19世紀社會文化的核心議題。作者在書中探討瞭攝影如何介入到政治、經濟、社會階層等方方麵麵,並對這些領域的變革産生瞭深遠影響。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攝影如何塑造公眾形象和集體記憶的論述印象深刻。在那個時代,攝影成為瞭一種強大的敘事工具,它既能記錄曆史,也能重塑曆史。而攝影批評傢們的齣現,則為這種敘事提供瞭一個反思的維度,他們質疑照片的真實性,探討其背後的權力運作,這讓我對我們今天所接觸到的圖像信息,有瞭更警惕和批判性的審視。
評分我一直對19世紀的社會變遷和文化思潮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作者將攝影術的崛起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探討瞭它如何影響瞭人們的視覺習慣、身份認同,甚至是社會觀念。讀到關於攝影在科學研究、新聞報道以及傢庭肖像等方麵的應用時,我感到非常震撼。原來,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一張張照片所承載的意義遠比我們現在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 作者對攝影批評傢的論述也讓我印象深刻。他們不僅僅是評論照片的好壞,更是對攝影的本質、藝術性以及社會功能的深度思考。我尤其被那些對攝影抱持懷疑態度的批評傢所吸引,他們提齣的關於攝影“復製性”和“缺乏原創性”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探討的價值。這種多角度的審視,讓整本書的論述更加立體和富有張力,也讓我對攝影的文化意義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