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傻瓜的美学(季)
定价:58.00元
作者:过晓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14048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摄无心,影藏情”,一种**生命关怀的个体智慧,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傻瓜的美学》隆重上市。书中的作者过晓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人,她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博士后,更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当代艺术家。此次,她用影像和文字完成的这部生活著作,以小见大,可谓是用心良苦。她试图告诉读者,在追逐成功和物质的当下,我们仿佛把什么都已做尽。可是凡事太尽,缘分必早尽,我们要学会“糊涂”,学会“犯傻”。试着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体验,让心灵呼吸,让身体减压,让我们豁然开朗,沐浴阳光,享受“傻”背后的智慧和思想带给我们的满足和自由。
内容提要
本书以8个主题的照片和文字,连接和展示了作者生活的点滴和思考。除了对“真相”与“意义”的本真还原,更是将艺术生活化的实践与表达。本书中的一切,既是艺术,更是生活。
目录
序
石破天惊岁月的脸庞
听风望草四季的芬芳
大漠孤烟天堂的道场
花开花落时间的飞扬
恍如隔世灵魂的高岗
岁月静好生活的模样
古灵精怪自由的起航
云在路上梦想的地方
后记
作者介绍
过晓,女,江苏常州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著有《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概念的“似”》。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傻瓜的美学》的书,感觉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总觉得生活里充斥着各种“应该”和“必须”,每天忙忙碌碌,仿佛都在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却常常忘了停下来感受当下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它不讲大道理,也不卖心灵鸡汤,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常常被忽略的细微之处。 书里有很多关于“傻”的讨论,我一开始以为会是那种讽刺或者自嘲的风格,但读下去才发现,作者所谓的“傻”,其实是一种纯粹、一种不加修饰的真实。它不是愚蠢,而是抛开了外界的评判,回归了内心的声音。比如,书里描写了一个在雨天里,不打伞,而是静静地站在雨中,感受雨水拍打在脸上的少年。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傻”的,但作者却捕捉到了那种全身心沉浸在自然中的纯粹快乐。这种“傻”,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却又不敢轻易流露的部分。它提醒我,有时候,放下那些所谓的“聪明”和“得体”,去拥抱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冲动和感受,反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宁静和自由。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漫步。它没有明确的导向,也没有急切的目的地,只是邀请你去感受路边的风景,去触摸路边的野花。我特别喜欢书里对“重复”的解读。很多人觉得重复是枯燥乏味的,是缺乏创新的表现。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恰恰是在不断的重复中被发现和被珍视的。比如,早晨的阳光,一天天重复地洒向大地,但我们依然会惊叹于它的温暖;比如,一首熟悉的旋律,一遍遍地播放,但每一次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作者用很多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一个面包师每天制作相同的面包,一个园丁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他的花园。这些重复性的劳动,在旁人看来可能单调乏味,但在作者笔下,却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完美的追求。这种“傻”的坚持,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提醒我,在追求新鲜感和改变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忽视那些重复中蕴含的力量。也许,很多我们渴望的美好,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重复中悄然生长。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凡事都会权衡利弊,讲究效率。但读了《傻瓜的美学》之后,我发现自己身上似乎潜藏着一种“非理性”的美感,只不过之前被我压抑得太深了。书里有一个关于“浪费”的章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为了欣赏一片云的形状,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比如,为了找到一个最喜欢的颜色,在颜料罐里翻来覆去。这些在追求效率的社会里,绝对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作者却赋予了它们一种别样的意义。 他认为,真正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无用”的时刻里。那些花费的时间、精力,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滋养了我们的感知力,让我们能更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有时候为了一个不经意的灵感,会熬夜到天明,或者为了一个完美的细节,反复修改。当时觉得是“钻牛角尖”,但现在看来,那些“钻牛角尖”的时刻,恰恰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也是让我感受到生命活力的重要部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浪费”这个词,并且开始觉得,适度的“浪费”,也许是通往内心丰盛的必经之路。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太特别了!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甚至很多地方的逻辑都有些跳跃。但正是这种“不讲究”,让我觉得异常亲切。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故事讲给你听,而是让你自己去慢慢体会,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流动的情绪。我记得有一章,写的是一个老人在公园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捡拾地上的落叶,然后又把它们堆起来,再让风吹散。我当时读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了无数个“为什么”,觉得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但读到最后,我却忽然明白了,这种重复,这种看似徒劳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与时间对话的方式,一种在流逝中寻找永恒的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在书里被反复提及,并且用各种各样看似“傻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有人会在日记本里,用彩笔画出每天的心情,虽然画得很糟糕;有人会在清晨,对着朝阳唱一些不成调的歌。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对我来说,它们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我表达。它们证明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确幸,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和感受世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那些被我们称之为“正常”的,是不是反而束缚了我们内心的表达欲?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指引感。它就像一个同路人,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而你恰好也对这些方面有所触动。我记得有一段,作者在描述他观察一群孩子在泥地里玩耍的情景。孩子们全身都是泥巴,脸上也脏兮兮的,但他们的眼神里却闪烁着纯粹的快乐。作者并没有对这种“脏乱”进行批评,而是用一种近乎崇敬的口吻,去赞美那种不受拘束的自由和生命力。 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让我觉得非常温暖。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完美”有着极高要求的社会,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任何一点不足都会被指责。而这本书却恰恰相反,它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不完美,去欣赏那些“傻气”的举动。它告诉我们,生命的美,不在于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坦荡。读完这本书,我好像也变得不那么害怕犯错了,不那么害怕“出糗”了,因为我知道,那些看似“傻”的经历,也许恰恰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