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
定价:38.00元
作者:邓志军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64036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出发点,以大学生如何应对心理障碍和提高调适能力为阐述重点。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时代感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作为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读物,适合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高等教育管理者及相关工作者阅读。
目录
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
节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完善途径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
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与学习
第五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第五章 健康的爱情观
节 爱情是什么
第二节 大学生的爱情
第三节 爱是共同成长
第四节 爱与性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第四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第七章 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
节 生涯与大学生人生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三节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
第四节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
第八章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
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
第三节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第四节 大学生的情绪调适
第九章 大学生压力及其应对
节 压力与压力源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研究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第十章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节 挫折概述
第二节 挫折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大学生的挫折
第四节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防
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第三节 大学生自杀及其原因
第四节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第十二章 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节 互联网与大学生
第二节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第三节 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及其调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真的把“育人”二字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之前接触的一些心理学书籍,要么太过理论化,要么就过于碎片化,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始终围绕着“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个核心来展开。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生涯规划与职业适应”这一章节时,引入了大量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职业发展模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校园、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另外,书中关于“心理危机干预与求助途径”的内容也写得非常细致,它不仅普及了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还清晰地指出了校内外的各种求助资源,让我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整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温和,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读起来既感到专业严谨,又不失亲切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贯彻。很多时候,我们关注心理健康,往往是从“有问题”的角度出发,比如如何解决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本书则更多地强调了“优势发现”和“潜能开发”。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书中关于“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提升”的章节,它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而是通过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练习,比如感恩日记、积极情绪记录等,来帮助我们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练习,确实感觉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有了积极的变化。此外,书中关于“人际和谐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部分,也让我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整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非常适合我们大学生阅读和学习。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认为它可能就是讲讲如何避免“出问题”。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么广阔且深入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关于“治病”,更是关于“防病”和“强身”。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自我关怀与情绪调节”的系统性讲解,它不仅仅教我们如何识别情绪,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调节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书中关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应对策略”的章节,列举了许多我们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考试焦虑、失恋困扰、宿舍矛盾等等,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应对建议。这些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实用方法。整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从基础概念到具体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核心要义。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个沉甸甸的“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的头衔,顿时就感觉分量十足。翻开目录,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比如“大学生心理发展与适应”、“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活中最常遇到也最需要学习的课题。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认知偏差与积极思维”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一些不理性的想法,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思维方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读起来很有代入感,感觉作者真的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讲授理论。比如,在讲到“学业压力与应对策略”时,里面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业困难,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比那些泛泛而谈的建议要实用得多。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在悄悄地引导我们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成长。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我一直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讲讲焦虑、抑郁怎么办,但这本书的视野显然要开阔得多。它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深入剖析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且不仅仅是“有问题”才去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保持健康”和“促进发展”。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自我认同与价值观塑造”的那一章,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找到自我”,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谁”以及“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和思考练习,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稳定且积极的自我认知体系。此外,书中关于“挫折应对与复原力培养”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并变得更强大,而不是被击垮。它提供的那些心理学小工具和练习,比如正念冥想、认知重构等,都是可以即学即用的,让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