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学校心理系列
定价:30.00元
作者:(美)米尔格拉姆(Milgram,R.M.) ,曲晓艳,聂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5019481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编Roberta M.Milgram邀请多位研究者和咨询师对天才儿童咨询的特定方面加以论述,并结合她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历,编写完成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份令人惊喜的“礼物”。全书以Milgram的天赋模式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天才儿童的学业需要和个人社会需要,以帮助咨询师、教师、天才教育专家以及父母们了解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帮助这些天才儿童,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指导策略和素材。全书共分两部分:
部分:至七章。首先介绍了Milgram的天赋模型,并对天才儿童的咨询需要做了全面的评述。然后,介绍了天才儿童的心理社会需要以及相关的咨询策略和特殊教育方式。后介绍了天赋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特别论述了天才青少年关系密切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咨询。
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章。详细地分析论述了四类天才儿童和青少年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四类天才儿童和青少年分别是:天才少女(第八章),处于社会底层的天才儿童(第九章),学龄前天才儿童(第十章),以有学习困难的天才儿童(第十一章)。后,在第十二章里,作者列举了文学小说中的8个具有高超智力和创造力的儿童,并分析了他们的整体模式、经历的意义以及他们的应对行为。
目录
部分 天才儿童和青少年的咨询
章 天才儿童和青少年的咨询:人物、地点、内容和过程
何谓天才儿童
天才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和咨询
通过哪些人,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
第二章 给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选择权
教育供给体系
特殊教育提供机制的相对有效性
一个有前途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教育充当天才学生的咨询师
天才学生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针对这些需要所应采取的策略
谁应该对天才儿童进行咨询?家长,咨询师,还是天才教育教师
指导天才儿童的特殊教师策略
伙伴关系:学校咨询师和天才教育教师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对具有不同学习方式偏好的天才儿童的咨询
识别个体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和有效咨询的关系
用不同学习方式偏好对天才儿童进行咨询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走向的人、过程和发展轨迹:一个交互发展模型
基本概念
职业选择中涉及的基本人格问题:同一性和理想自我
核心关系和沉积体验
通往之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引导天才儿童的家长:咨询师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家长会
家长讨论小组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对于天才和具有天赋学生的职业教育
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引导
天才和具有天赋学生的职业发展
为天才和具有天赋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引导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具有特殊需要的天才学习者的咨询
第八章 引天才少女
阻碍天才少女实现自我潜能的因素
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专业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鉴别并培养年幼的不利天才儿童
在鉴定并培养不利天才儿童时出现的问题
在常规教室中运用Szold模型来鉴别和培育天才不利儿童的潜能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对学龄前天才儿童给予区别性的指导
学龄前水平的天才儿童的教育现状
学龄前水平的天才儿童的特点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心想“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这个主题,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且“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的定位,表明它应该是面向专业人士或者非常有心的家长。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和深刻。它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秘籍”,而是系统性地探讨了资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困境,并提供了专业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书中对于“完美主义”如何导致焦虑,为什么资优儿童有时会显得“特立独行”甚至“难以相处”,以及如何识别他们可能隐藏起来的情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同伴交往”的部分,很多资优儿童因为思维和兴趣与同龄人存在差异,在社交上会遇到很多障碍。书中提供了很多策略,比如如何引导他们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如何在集体环境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经常会接触到这类孩子及其家庭,这本书无疑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它不仅仅是对资优儿童的关注,更是对所有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深刻反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培养一个“天才”或者“资优”的孩子,并非易事,也并非仅仅是智力上的“拔高”。《满28包邮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学校心理系列》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资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表现,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交需求、以及潜在的心理挑战。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在于“平衡”。而对于资优儿童来说,这种平衡可能更难找到。书中关于如何帮助他们发展情绪管理能力,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集体,以及如何处理他们可能存在的“过度思考”和“内耗”等问题,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既要看见他们的光芒,也要理解他们的脆弱”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天赋异禀的孩子,也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贴近生活,例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帮助他们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以及如何鼓励他们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这本书让我对“资优儿童”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今年读到的最令人惊喜的育儿类读物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理解和支持我们班上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们。这本书的名字《满28包邮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学校心理系列》虽然有点长,但内容却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我一直觉得,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超强、思维跳跃的孩子,单纯的“因材施教”远远不够。他们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情绪、社交、甚至是学习动力,都可能与普通孩子有所不同。书中关于如何识别这些孩子,不仅仅是看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行为模式、兴趣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过度敏感”和“完美主义”倾向,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结合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并不遥远,很多都发生在我的日常教学中,让我感同身受。特别是关于如何与这些孩子建立信任,如何引导他们处理挫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课堂上运用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效果出奇地好。那些曾经因为“太聪明”而显得有些孤僻或者“不好管”的孩子,开始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天才和资质优异的孩子,他们的“天赋”也可能带来挑战,而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的是耐心、智慧和正确的引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来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的宝贵馈赠。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满28包邮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学校心理系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而且是那种你翻阅越多,收获越多的类型。我并非是教育或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孩子成长教育的家长,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那些在智力或创造力方面展现出非凡才能的孩子。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资优儿童可能存在的“负面”特质,比如容易产生挫败感、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度厌烦、甚至有时的“固执己见”。它用一种非常中肯且充满同情心的方式,解释了这些特质的根源,并提出了切实的应对方法。比如,书中关于如何“挑战”孩子的思维定势,如何引导他们接受失败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发展韧性,这些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过于优秀”而感到骄傲,但也常常因为他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的“普通”甚至“迟钝”而感到困惑。这本书让我明白,天才也并非全能,他们同样需要支持和引导。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技巧,比如如何设计家庭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深度的对话,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评分作为一个对儿童心理学颇有研究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探讨“资优儿童”心理世界的书籍。这本书《满28包邮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师及父母指南——学校心理系列》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天赋异禀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们可能对世界有更敏锐的感知,但也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不被理解,甚至会因为自身的“与众不同”而产生焦虑。书中对这些心理现象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资优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为他们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营造一个支持性的成长氛围,以及当他们遇到社交困难或者情绪波动时,家长应该如何介入和支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扼杀天赋”的警示,以及如何避免过度施压,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而这本书则提醒我们要回归孩子的本心,尊重他们的节奏和选择。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从“管教”转向“陪伴”,从“规划”转向“赋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更深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