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其中收录的某些版本选择持保留意见。虽然这些练习曲的传世版本众多,但作为一本面向大众出版的乐谱,它理应在导言部分阐明所采用的是哪个权威版本的校订文本,或者至少说明其校订的侧重点。我发现有些地方的连奏记号(slur)的处理方式,与我过去在另一本老版本中见到的略有不同,这让我在处理乐句的呼吸感时产生了犹豫。这种不确定性对于追求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如果这是一本仅仅专注于技术训练而忽略了音乐诠释的版本,那么它应该明确标注出来。如果它想成为一本全面的学习资料,那么附带一个简短的“版本说明”或者“校订说明”,解释例如“此版更侧重于指尖的清晰度,因此对连奏处理更为保守”之类的分析,将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细微的差异,从而在演奏时做出更明确的音乐选择,而不是在演奏技法与文本可靠性之间反复拉扯。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触感和墨水气味,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某国外的图书馆里翻阅的旧版乐谱,这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怀旧感。不过,这种怀旧感并没有完全掩盖掉一个实际问题:它对于学习过程中的“标记”不够友好。我是一个习惯于在乐谱上做大量个人记号的人——圈出难点、画出指法箭头、标记呼吸点。这本乐谱的纸张虽然厚实,但墨水似乎有些容易晕染,尤其是我使用细头水性马克笔进行标记时,标记扩散的现象比较明显,这让原本清晰的印刷字符边缘变得有些模糊。这提醒我,也许这本乐谱更适合那些倾向于“纯粹阅读”而较少进行深度修改的演奏者。对于需要高度个性化学习笔记的钢琴家来说,它的表面处理可能需要更强的抗渗透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投入的思考和标记能够清晰地保存下来,而不至于被墨水的“脾气”所干扰。
评分这本乐谱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典雅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书名和作曲家名字,拿在手里就有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厚实且光滑,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不过,有些令人遗憾的是,谱页的排版似乎有些过于紧凑了。在一些快速的段落或者和弦转换比较密集的地方,音符之间的留白不足,初学者在快速阅读时,很容易因为空间感不足而产生视觉疲劳,甚至会漏看一些细小的记号。我特别希望出版社能在再版时,能对一些复杂的乐段进行适当的扩充,增加一些行间距,这样无论是视奏还是记忆都会更轻松一些。另外,虽然曲谱清晰度很高,但对于一些力度记号和指法提示的印刷深度可以再加强一些,在舞台灯光或者不太明亮的练习环境下,偶尔需要眯着眼睛才能辨认出来,细节的优化能大大提升使用体验。整体而言,作为一本经典练习曲集,它的基础素质是过硬的,但细节处的打磨,尤其是针对现代钢琴学习者阅读习惯的优化,仍有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订方式让我非常不满意,这几乎是所有钢琴学习者都会遇到的痛点。当练习到那些需要双手大幅度交叉或者需要钢琴家长时间保持打开状态的乐段时,书本的页码常常无法完全平摊在琴盖上。我不得不使用沉重的书夹,或者用膝盖抵着书脊才能勉强维持住,这极大地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也影响了我对踏板和身体重心的控制。优秀的钢琴谱,尤其是这种需要长时间使用的参考书,必须采用高质量的“三孔胶圈装订”或者“无线胶装但能完全摊平”的设计。如果出版社在成本控制的考量下选择了目前的这种简易装订,那无疑牺牲了用户体验。想象一下,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你还得分心去和一本不听话的书较劲,那种烦躁感是难以言喻的。希望未来的印刷版本能够着重解决“平摊性”这个问题,这是对演奏者最基本的尊重。
评分我尝试着弹奏了这本书中收录的几首练习曲,感受非常复杂。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曲目确实是雕琢手指独立性和均匀度的绝佳材料,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快速的琶音和跨度较大的和弦时,能切实感受到手指力量和柔韧性的提升。然而,我必须指出,这本选集的难度跨度似乎有点过于陡峭了。它似乎是直接将所有作品按照作品号顺序排列,而没有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难度梯度引导。我从开头的几首曲子开始尝试,发现它们对某些特定技术的要求已经非常高,这让一些处于中级阶段,正试图突破瓶颈的钢琴爱好者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产生挫败感。如果能增加一个专业音乐教育者的前言,详细分析每首练习曲的核心技术难点,并建议一个合理的学习顺序,例如哪些适合先练习,哪些作为挑战目标,那这本书的教学价值将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份纯粹的文献汇编,缺乏必要的“使用说明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