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
定价:38.00元
作者:(清)曾国藩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4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识人用人传世绝学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己之衣冠。
内容提要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目录
神骨
人之神犹如稻谷的精华
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
透过双眼可以看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开门见山观文人神骨
人之邪正为难辨
通过动静两种状态全面考察
动、静状态下眼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败器”、“隐流”之眼神
在抖擞处鉴别人的本色
“收拾入门”观其神
表面细致,实质粗心者不足以重用
慎重周密者可堪重用
骨色反映人之优劣
从骨“质”中看人之贵贱
刚柔第二
神骨之后辨刚柔
刚柔与阴阳五行
刚柔与命运息息相关
五行的顺合与逆合
由内刚柔看人的心性本质
喜怒无常之人近乎粗鲁
没有激情的人近乎愚笨
考虑事情由浅入深的人较为机智
内心机智则功名可期
“粗蠢”之人多长寿
机智而豁达之人会有非凡成就
做事粗莽必半途而废
内刚柔往往被人忽视
容貌第三
观人姿容应以七尺之躯为限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
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别
眼睛是面部的两方水潭
鼻子是人面部的一座山
大嘴有大福
容貌中的贵征与贱征
情态第四
容貌弥补骨之不足,情态弥补神之不足
长久地识人要看其精神内质
初次识人宜观其行为举止
有大家风度,羞涩又何妨
越是叫嚣得厉害,越是不成熟
细处论取舍
情态种种之——弱态
情态种种之——狂态
情态种种之——疏懒态
情态种种之——周旋态
有缺点未尝不能成器
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不足与论情的两种人
卑庸可耻之辈,不足与论事
优柔寡断之人,不足与谈心
根据情态交朋友
须眉第五
透过须眉看男人
眉毛中的秘密
胡须与眉毛之间玄妙的关系
声音第六
闻其声如见其人
“声”与“音”的区别
从声音中听出贵与贱
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
粗卑俗陋之声
从说话的情形中看人
气色第七
面部气色,显其命运
禀气而生,见之贤愚
色为外气,气为神表
躁静之决,多在气色
观色望气,可知其命
视色查情,尽览其质
参考文献
附录:《冰鉴》原文
作者介绍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和对读者的敬意。我买了好几套不同版本的经典书籍,但这一套的纸张触感和油墨的细腻程度,真的让人惊艳。那种泛着微光的米白色纸张,配合着烫金的标题和精致的插图,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翻阅几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装帧设计者似乎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一处的留白、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内容的庄重与深邃。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实体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陈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品味的象征。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特有的淡淡香气,混合着新书特有的气息,瞬间就能把人拉回到一个更专注、更沉静的阅读氛围中。对于真正热爱阅读,追求阅读体验的收藏家来说,光是这份用心制作的实体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个冷门历史领域的研究,正愁找不到系统而深入的资料来支撑我的观点,没想到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不像很多市面上流行的普及读物那样,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是深入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思想流变的核心脉络之中。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个论点都有详实可靠的史料支撑,并且在对史料的解读上,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那些争议性话题时的克制与客观,没有被任何既定的叙事框架所束缚,而是像一个公正的法官,冷静地呈现所有可能性,并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辨。读完其中关于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分析章节后,我感觉之前对他的所有认知都被彻底颠覆了,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快餐式阅读永远无法给予的。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对这套书的“典藏版”名头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出版社只是用这个词来抬高价格。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这里的“典藏”体现在对原文的考据上,那是下了血本的功夫。我对比了几个不同版本中关于特定术语的翻译和注释,这套书的处理明显更加精准和贴合当时的语境。特别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引用部分,注释得详尽到位,既解释了字面意思,又阐述了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引申义。这对于非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深奥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而不是让人望而却步。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辑团队对知识本身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对于我这种偏爱古典文学韵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它完全摒弃了现代学术写作中那种干巴巴的、缺乏感情的腔调,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散文的笔法来叙述那些宏大的历史或理论。句子结构错落有致,长短句的搭配如同音乐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画面感。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材,而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用最优雅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或精妙的哲理。有些段落,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用词的巧妙,那种遣词造句的功力,已经达到了化境。这使得即便是最枯燥的部分,也能被赋予生命力和诗意。
评分我平时工作非常忙碌,阅读时间碎片化严重,所以我对书籍的“可用性”要求很高。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在这方面表现出色。虽然内容厚重,但版式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在弱光下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比看其他书籍要轻得多。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索引和目录编排得极其清晰,如果你只是想快速查阅某个特定的概念或事件,翻找起来毫不费力。这种“内修外敛”的设计思路,让这本书在保持其厚重典雅的收藏价值的同时,也兼顾了日常阅读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它成功地在“可读性”和“收藏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点在同类出版物中是很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