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礼记孝经译注
定价:46.00元
作者: 戴圣,贾德永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210
字数: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当代社会视角解读传世国学经典
◎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内容提要
《礼记》是对《礼》进行注释的文章汇编,主要记载和解释先秦的礼制、礼仪,涉及祭祀、文艺、历法、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孝经》主要阐述了孝道的重要内涵,对“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的孝行作出规范,以指导世人。
目录
前言
礼记
曲礼上
曲礼下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义
经解
儒行
冠义
昏义
孝经
开宗明义章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作者介绍
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一说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乡义)人。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也值得称赞。在如今很多出版社热衷于追求速度和低成本的时代,能够有一本书在制作上如此用心,实属难得。纸张选择了恰到好处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墨色浓淡适中,字号排布疏密得当,即便是光线不是最佳的环境下,也能保持舒适的阅读体验。从一个纯粹的阅读者角度来说,阅读体验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对内容吸收的效率。而内容的深度,也如同其外在的精致一样考究。特别是对于《孝经》部分,译注者似乎对“仁”与“孝”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没有将“孝”局限于狭隘的父子之情,而是将其提升到了治理国家、安顿天下的宏观层面。这种从“小家”到“大家”的递进逻辑,在译注中被阐释得清晰有力,成功地将“孝”从一种个人美德升华为一种治国方略,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儒家核心价值的认知范围。
评分这本《礼记孝经译注》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努力想抓住传统文化精髓的人来说。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原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充满艰深古文的学术著作,但没想到译注的部分做得非常贴心。它并没有简单地逐字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条礼仪和孝道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功能。举个例子,书中对“礼”的阐释,不再仅仅停留在繁文缛节的表面,而是上升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层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注释中引用的现代生活实例,比如在家庭伦理方面,将古代的“孝”与现代社会中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以及代际沟通的难题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在阅读古文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经典智慧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鲜活而可操作。书中的排版也十分精良,注释清晰地附在原文旁边,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整体阅读体验是流畅且富有启发性的,简直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听一些相关的线上课程来学习《礼记》,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可以随时翻阅、深入钻研的工具书。这本《礼记孝经译注》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最棒的一点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对于那些涉及到古代祭祀、服饰、器物等具体礼仪场景的描述,译注者会非常细致地配上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甚至会插图说明(虽然是文字描述的插图,但想象空间很大)。这种细节上的考据,体现了译注者深厚的学养和对读者的尊重。比如,当提到某些礼仪行为的细节时,译注者会提供不同史料的佐证,让人信服其解释并非空穴来风。对于想要做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些详实的背景信息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库。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古老智慧与现代心灵之间的桥梁,实用性、学术性和可读性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这类经典著作的期待通常是“能看懂就好”,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保守预期。它的价值远不止于“看懂”。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其对文本的“情境化”处理。它没有将《礼记》和《孝经》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它们放置在先秦乃至两汉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古代宗法制度对“礼”的具体要求是如何影响到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到宴飨祭祀,无不体现着等级和秩序。这种宏大的历史视野,让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古人会如此看重这些看似繁琐的仪式。此外,译注者的个人风格也很有特色,他行文间流露出一种对古代士人精神的由衷敬佩,这种情感的代入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感染力,不像某些译本读起来像一份冰冷的说明书。读完后,我不仅明白了“礼”是什么,更感受到了“礼”背后的那股维系社会稳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对于理解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评分我接触了不少号称“译注”的古籍版本,很多要么是译者过于“自由发挥”,脱离了原文的本意,要么就是注释过于简略,让人读完一头雾水。然而,这本《礼记孝经译注》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译文精准而富有文采,保留了原文的庄重感,同时用现代汉语流畅地传达了其核心思想。更让我惊艳的是它对“孝经”中一些特定段落的引申和发挥。作者似乎对儒家思想的流变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解释了汉代或宋代的官方诠释,还对比了不同学派对同一概念的微妙差异。比如在探讨“慎终追远”时,书中不仅解释了祭祀的礼仪规范,还深入剖析了这种行为背后所承载的生命哲学——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责任感。这种多维度的解读,使得原本看似简单的道德训诫,一下子变得深邃起来,它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体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注释书,而是在和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收获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