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3773995 古法今观——梦溪笔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括

9787553773995 古法今观——梦溪笔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括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技术史
  • 宋代
  • 沈括
  • 梦溪笔谈
  • 古代科技
  • 博物学
  • 历史
  • 文化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73995
商品编码:3001604051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法今观——梦溪笔谈

定价:73.00元

作者:沈括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37739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沈括*,魏文彪主编,郭丽娜编译的《梦溪笔谈/古法今观》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共26卷,再加上《补笔谈》3卷和《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和药议17个门类共600多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英国*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的人物,称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目录


01 故事一 郊庙册文 正衙法座 翰林之称 学士宣召 玉堂故事 唐代供奉官 蛾眉班 中国衣冠用胡服 幞头 宣头 百官见宰相 学士争槐厅 馆职称学士 雌黄改字 五司厅 银台司 馆阁藏书 内外制无职钱 翰林学士敕设用乐 贡举礼数轻重 王俊民为状元 步行学士 车驾行幸02 故事二 三司使班次 宗子授南班官 创方团球带 内外制润笔物 直官与兼官 告喝打杖 百官会集座次 赐“功臣”号03 辩证一04 辩证二05 乐律一06 乐律二07 象数一08 象数二09 人事一10 人事二11 官政一12 官政二13 权智14 艺文一15 艺文二16 艺文三17 书画18 技艺19 神奇20 器用21 异事(异疾附)22 谬误(谲附)23 讥谑24 杂志一25 杂志二26 药议27 补笔谈卷一28 补笔谈卷二29 补笔谈卷三30 续笔谈附 沈括小传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科技画卷:沈括的智慧与时代的回响》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启迪着后世的我们。而沈括,这位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匠,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他所留下的《梦溪笔谈》,不仅仅是一部记录了当时科技成就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时代,以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如何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描绘出中国古代科学的壮丽画卷。 本书《中国古代科技画卷:沈括的智慧与时代的回响》并非直接收录《梦溪笔谈》的原文,而是以沈括的思想和《梦溪笔谈》所展现出的古代科技成就为核心,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梳理、解读与拓展。我们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挖掘沈括思想的深层价值,并探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导读,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古代中国智慧的致敬与传承。 第一章:时代的回响——北宋的科技土壤 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经济的繁荣与技术的驱动: 北宋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使得技术创新成为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造船业的进步使得远洋贸易得以拓展;纺织业的兴盛促进了丝织和印染技术的改良;农业的精耕细作,催生了农具的创新和灌溉技术的改进。这些经济活动的繁荣,直接驱动了相关科技的研究与应用。 文化的开放与学术的活跃: 北宋朝廷推崇文教,科举制度的完善吸引了大量人才投身学术研究。印刷术的普及使得知识的传播更为便捷,各类书籍的涌现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也催生了对数学、天文等学科的需求。同时,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的理念,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 官府的支持与民间力量的汇聚: 北宋政府对天文、历法、水利等国家重大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实验室,鼓励科学家进行研究。民间的手工业者和工匠,也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他们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梦溪笔谈》的诞生背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沈括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在仕途之余,将自己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医学、工程、音乐等诸多领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悉数记录于《梦溪笔谈》之中。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是那个时代科技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也是一位集大成者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 第二章:沈括的智慧——《梦溪笔谈》的观察与思考 沈括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科学巨匠,在于他超乎常人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敢于挑战传统、独立思考的精神。《梦溪笔谈》正是这些品质的生动体现。 天文与地理的探索: 地磁偏角与指南针的演进: 沈括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到地磁偏角的人之一。他通过对指南针的细致观察,发现磁针并非总是指向正北,而是存在一个夹角。这一发现,不仅纠正了当时对磁学的片面认识,也为后来的导航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本书将详细分析沈括对地磁现象的观察过程,以及其科学洞见的意义。 地质学的先驱: 沈括通过观察山川河流的变迁,提出了“土壤变迁”的观点,他认识到河流的淤塞会形成陆地,而化石的出现则证明了过去地貌的改变。这些超前的地质学思想,在当时是极其宝贵的。我们将深入探讨沈括的地质学观察,以及其对地质学发展的前瞻性。 天文仪器与观测: 沈括在天文领域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他对当时的天文仪器,如浑天仪、简仪等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改进建议。本书将结合现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复原沈括所处的时代的天文观测环境,并分析其在天文仪器上的创新思想。 物理与化学的萌芽: 光学的朴素认识: 沈括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有所观察和记录,尽管当时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但其描述已显露出对光学现象的朴素理解。我们将梳理沈括在光学方面的记录,并尝试解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火药的初步认识与应用: 《梦溪笔谈》中对火药的配方和应用场景有所提及,沈括的记录为我们了解火药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书将探讨沈括对火药的认知深度,以及其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的初步应用。 冶金与化学工艺: 沈括对金属的冶炼、合金的制作以及染料的提炼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他的记录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冶金和化学工艺水平。我们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工程与技术的实践: 水利工程的智慧: 沈括作为一名官员,参与了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他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关于堤坝修建、河道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体现了他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本书将重点解读沈括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启示。 印刷术的贡献: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沈括对毕昇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一记录,为我们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史提供了关键证据。我们将详细阐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军事技术与兵器: 沈括在军事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对当时的一些兵器和军事技术进行了记录和评论。本书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现古代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 医学与生物学的观察: 疾病的记录与治疗: 沈括在医学方面也有所涉猎,记录了一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虽然其医学见解可能不如专业医生,但其观察的细致程度依然值得称道。 动植物的观察: 沈括对动植物的形态、习性也有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这体现了他广泛的科学兴趣和对自然界的关注。 第三章:超越时代的思想——沈括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沈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更在于他所展现出的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质疑与求证: 沈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古人的观点,并注重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求证。例如,他对“地圆说”的看法,以及对磁偏角的发现,都体现了他这种批判性思维。 系统性与条理性: 《梦溪笔谈》的成书,本身就展现了沈括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的能力。他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注重实践与经验: 沈括的许多科学发现都源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沈括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他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见解。例如,他将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识融会贯通,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观点。 对知识传播的贡献: 《梦溪笔谈》的广泛流传,本身就是对知识传播的一种巨大贡献。沈括的记录,使得许多珍贵的科学知识得以保存和传承。 第四章:时代的回响——《梦溪笔谈》的传承与现代意义 沈括的智慧并非只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他的思想和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梦溪笔谈》的流传与版本研究: 本书将简要介绍《梦溪笔谈》在历史上的不同版本及其流传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对后世科技发展的影响: 沈括的思想和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梳理《梦溪笔谈》对后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影响。 沈括的科学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沈括那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依然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当代传承和发扬沈括的科学精神。 古代中国智慧的现代启示: 《梦溪笔谈》所展现出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深入了解沈括和他的著作,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本书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古代中国智慧对解决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启示。 结语: 《中国古代科技画卷:沈括的智慧与时代的回响》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尘埃,重温沈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描绘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壮丽画卷。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解读沈括的思想精髓,展现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并探讨其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智慧的致敬,一次对未来的启迪。让我们一同走进沈括的世界,感受那份属于古代中国的科学之光,以及它在今日依然熠熠生辉的时代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时而如疾风骤雨,将读者卷入高潮迭起的冲突之中;时而又像涓涓细流,温柔地梳理着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 语言风格的选择也极为考究,时而古朴典雅,尽显历史的厚重感;时而又诙谐幽默,为沉重的议题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场景描绘的功力,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场景,还是私密的心灵对话,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 读完之后,合上书本,脑海中依然浮现着那些鲜活的画面和深刻的哲思,这无疑是一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能够穿透时间的界限,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评分

这部小说简直是文字的盛宴,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转折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作者的精心编排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幽暗。 尤其是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沉浸在这种文字的海洋里,我仿佛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了漫长的人生旅程,收获了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这种阅读体验,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真可谓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杰作,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了。

评分

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是一段需要投入精力的旅程,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思考,但所有的付出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作者对细节的执着,体现在每一个词语的选择、每一个段落的衔接上,构建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文本结构。 读到后期,我甚至开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试图去解析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寓意,每一次的深入挖掘,都会带来新的惊喜发现。 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构建意义的互动性,使得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其价值会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而愈发凸显。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其构建的那个完整而自洽的世界观。 作者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构建一套严谨的思维体系,让读者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 这种宏大的格局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两者完美结合,展现出创作者非凡的智慧。 很多我原本以为已经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疑惑,都被书中的观点重新点亮,引发了我对现实生活的更深层次的反思。 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才是真正好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提供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内在的改变,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坦白说,初读时我还有些许疑虑,担心如此厚重的题材是否会显得晦涩难懂,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将深奥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极其自然和愉悦。 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说教,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让你在不经意间吸收了大量的养分。 这种平衡艺术,在文学创作中是极为罕见的,需要作者对内容驾驭的绝对自信和娴熟的文字功底。 这部作品无疑为同类型书籍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