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9787550604407

孟浩然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97875506044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安生,孙佩君 注 著
图书标签:
  • 孟浩然
  • 唐诗
  • 诗歌
  • 古典文学
  • 选译
  • 古代文史
  • 名著
  • 文化
  • 文学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04407
商品编码:300160615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孟浩然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定价:18.00元

作者:邓安生,孙佩君 注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6044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他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田园隐者,他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清幽诗人,他是“天下闻”的襄阳孟浩然。

内容提要


孟浩然是盛唐杰出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淡旷远,与王维并称,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本书精选孟浩然诗作,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五言古诗

登鹿门山怀古

洗然弟竹亭

登望楚山高顶

田园作

书怀贻京邑故人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

入峡寄弟

早发渔浦潭

经七里滩

宿天台桐柏观

岁暮海上作

题长安主人壁

南阳北阻雪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夜渡湘水

彭蠡湖中望庐山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

作者介绍


邓安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史研究专家。

文摘


序言



《孟浩然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一、 跨越千年的诗意回响:孟浩然的田园与江湖 孟浩然,这位盛唐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悠远而宁静的诗意。他的一生,仿佛一部流淌着山水情怀的史诗,又如一曲淡泊名利的隐逸之歌。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友谊、对归隐的深刻感悟。翻开《孟浩然诗选译》,我们不仅仅是阅读诗句,更是在与一位千年前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 1. 山水寄情:描绘盛唐的壮丽风光 孟浩然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便是他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摹。他不像李白那样以浪漫的笔触挥洒豪情,也不似杜甫那般深沉地寄托家国忧患。他的山水,更多的是一种平实、自然、亲切的观察与感受。他笔下的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巍峨,而是近在咫尺的秀丽;他笔下的水,不再是奔腾咆哮的怒涛,而是潺潺流淌的溪涧。 在他的《过故人庄》中,“青山隐隐见,绿水悠悠流。野老念modelVersion,岁华如转蓬。”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青山连绵,绿水环绕,朴实的农家老人,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溜走。这是一种怎样的恬淡与安详?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捕捉到了最动人的瞬间。 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更是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和画面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静谧的江面,淡淡的烟波,暮色四合,远方的树木低垂,仿佛与无垠的天空融为一体。而那轮明月,皎洁清冷,仿佛触手可及,将诗人孤寂的愁绪映照得更加深沉。这幅画面,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漂泊的写照。 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一种“静”的艺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寥寥数语,却将空灵寂静的山谷刻画得淋漓尽致。听到的“人语响”,更显山谷之寂寥,引人遐想。他善于捕捉景物中蕴含的声、色、气,并通过这些细微之处,展现出景物的神韵,更折射出诗人内在的情感。 2. 隐逸情怀: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 孟浩然的人生,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他曾数次入京求官,却终究未能如愿,最终选择了归隐,在襄阳鹿门山一带过着与山水为伴的生活。这种选择,在当时的文人圈中并非罕见,但孟浩然将其升华为一种高雅的人生境界。 他的诗歌中,处处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这种自嘲与无奈,背后却是一种对世俗的疏离。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与自然为伍。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句诗,虽然出自李白之口,却恰恰印证了孟浩然在友人心中独特的地位。他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功业,而是以真诚待人,以诗意为伴。他的隐逸,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精神追求,是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在《与诸子登岘山》中,“人事有代谢,往古不可追。吴苑残阳里,金陵暮雨时。”诗人登上岘山,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变迁,物是人非。但这种感叹,并非无谓的哀愁,而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孟浩然的隐逸情怀,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身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他用诗歌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一定在于功名显赫,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丰盈。 3. 友谊之情:诗坛的“四时好友” 孟浩然与同时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深厚的友谊,如王维、李白、杜甫等。他的诗歌中,有许多篇章是赠予友人,或怀念故人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共临江水新。临别殷勤重,词赋万语千。不知江上月,回照几人圆。”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送别友人,却不落俗套的悲伤,而是将分别之情融入浩瀚的江水与天上的明月之中,传递出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孟浩然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与欣赏之上的。他对友人,无论是离别还是重逢,都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最深切的祝福与思念。他笔下的友谊,没有矫揉造作,只有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 二、 诗选译的价值:传承与解读 《孟浩然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这位伟大的诗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精心选编,尽显大家风范 本书的选编,力求全面而精准地展现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从描绘山水景色的名篇,到抒发隐逸情怀的佳作,再到歌颂友谊的篇章,都经过精心遴选,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孟浩然形象。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 2. 精准译注,助力深度理解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译”与“注”。古代诗歌,尤其是文言诗,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往往存在理解上的障碍。本书的译文,力求在忠实于原诗意境和情感的基础上,做到流畅自然,雅俗共赏。译文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对译,更是对诗歌内在意蕴的深度解读,能够帮助读者跨越语言的鸿沟,直接感受诗歌的魅力。 而详实的注释,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和文化常识。这些注释,可能涉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典故的出处、诗人心境的解读,以及当时的风俗人情等等。通过注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3. 丛书体系,构建古代文学的宏大图景 本书作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的一员,其出版并非孤立存在。丛书的整体规划,旨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古代文学图景,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系统地呈现给读者。通过阅读同一丛书中的不同作品,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特色,以及各家各派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 走进孟浩然的世界:阅读的收获 阅读《孟浩然诗选译》,我们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1. 审美情趣的提升: 孟浩然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清新自然、淡泊宁静的风格,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让读者在喧嚣的尘世中,寻觅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雅致。 2. 人生智慧的启迪: 诗歌中蕴含的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获得关于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保持内心宁静的人生智慧。 3. 文化素养的增强: 通过阅读古代文史名著,读者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的哲学思想、历史典故、风俗习惯,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4. 语言能力的提升: 细读译文和注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提升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结语 《孟浩然诗选译》是一扇通往盛唐诗歌世界的窗户,它带领我们走进一位伟大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他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会他淡泊的人生选择,珍惜他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诗歌选本,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对话的旅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翻开这本书,让孟浩然的诗意,如潺潺流水般洗涤我们的心灵,如悠悠山风般拂去我们的尘埃,让我们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沉静”的力量。孟浩然的诗歌本身就有一种超然物外、洗涤心灵的特质,而这本选集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上,几乎完美地复刻了这种意境。无论是清晨伴着鸟鸣翻开书页,还是夜深人静时品读那些关于隐逸和山水的篇章,总能感受到一种世俗喧嚣的退却。它不像某些文学作品那样需要调动大量的情绪去迎合,而是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邀请读者慢下来,去体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去感受自然界最本真的和谐之美。读完某一章节后,那种意犹未尽,却又心神俱足的状态,是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这使得这本书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用来给心灵做“深呼吸”的最佳伴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诗意盎然的唐代。印刷质量无可挑剔,纸张的质感很舒服,阅读时几乎没有反光,长时间看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尤其要提一下的是排版,字号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这对于阅读古诗词来说太重要了。很多古代文集的版本为了节省篇幅会把字挤得很密,读起来非常费劲,但这一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阅读体验极其流畅。看得出来,出版社在书籍的制作工艺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初次接触孟浩然诗歌的读者也能很快沉浸其中,不会因为排版上的不适而产生阅读障碍,这对于推广古典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它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评分

不同于市面上许多流行的诗选仅仅罗列佳作,这本选集在选材上的用心程度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收录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描绘盛唐景象的篇章,更难得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却同样蕴含深意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对照阅读,我能更立体、更全面地构建起孟浩然这位诗人的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田园诗人”,更是一个胸怀抱负却又看淡功名的复杂个体。这种编排的逻辑性,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引导读者去关注诗歌创作背后的心境变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词句的表面欣赏。这种策展式的选篇,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像是一部精心铺陈的传记,每一首诗都是他生命某个侧面的光影,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

从学术辅助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注释体系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与细致。注释并非简单地解释生僻字,而是深入到对诗歌创作背景、用典出处乃至当时文人交往的细微之处的考证。比如,当提到某次贬谪或某位友人时,注释会提供清晰的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这种扎实的文献功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诗歌文本的理解深度。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孟浩然的读者来说,这些注释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宝贵资料,它使得我们能够超越文本本身,进入到唐代士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对话。这种详尽而不冗余的学术支撑,让这本书在“普及读物”和“专业参考书”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所需的养分,实属难得。

评分

译文部分的质量是衡量一本古代诗选是否成功的关键,而这本选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译者显然对孟浩然的诗歌有着深厚的理解,他的翻译不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直译,而是巧妙地在现代汉语的流畅性和原诗的意境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比如,对于那些描绘山水田园的诗句,译文保留了那种清旷、淡泊的韵味,读起来完全没有现代白话文的突兀感,仿佛还能嗅到初唐山间的草木气息。更难能可贵的是,译者在处理那些带有典故或特定文化背景的词句时,处理得非常得体,既没有过度解释显得啰嗦,也没有含糊带过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这种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初涉唐诗的读者也能领略到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原本可能觉得高冷的古典诗词变得亲切可感,这对于扩大诗歌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