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魏书(精装全8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定价:510.00元
作者:【北齐】魏收 撰 负责修订人 何德章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011227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记录北魏及东魏历史的核心典籍。
2 集合学界四十年研究,《魏书》原点校本全新修订升级本!
内容提要
《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纪十二篇12卷,列传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计子卷为114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27卷,不全者3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修订本《魏书》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新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魏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993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了3306条。其中,删去旧校90余条,新增校记1400余条,改写旧校45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1450余条。新增校记相当于原有校记的七成。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
目录
书影彩页
《魏书》整理人员名录
“北朝四史”修订组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魏书》修订前言
点校本《魏书》修订凡例
魏书目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作者介绍
原点校者:
唐长孺(1911-1994)教授。江苏吴江人。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在蓝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1944年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国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唐书兵志笺正》等书。在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汇编为《唐长孺文集》(全八册)出版。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10册)等。
《魏书》修订组负责人:
何德章,四川南部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唐长孺先生学术助手。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等。
文摘
序言
我对这套修订本的校注工作表示由衷的赞叹。众所周知,古籍的整理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极大的耐心。这次修订本,显然是吸取了近现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文本中的疑难字句和史实存疑之处,都进行了审慎的考订和校注,使得原本有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变得更加清晰易懂,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和初级研究者的阅读门槛。比如,在涉及一些异族名称或地名翻译时,修订者提供了清晰的对照和解释,这对于梳理复杂的北魏政权结构和地域变迁非常有帮助。这种“点校”的精细之处,体现在每一页的细微调整中,它既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和文气,又通过现代学术规范进行了优化,达到了古今结合的完美平衡,让阅读体验从“啃古籍”升级为了真正的“品读经典”。
评分这本《魏书》精装全八册,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的一套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装帧设计,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十足,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书页的纸张也选得很好,细腻而不失韧性,排版清晰疏朗,即便是面对浩瀚的史料,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压抑。作为二十四史的修订本,它显然是经过了现代学术的精心校订,这对于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之前读过一些老旧版本的史书,时常会遇到文字模糊或者标点混乱的问题,影响阅读的流畅性。而这套书,点校的精准度极高,读起来非常顺畅,仿佛是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每一个字都显得如此清晰可靠。特别是对于《魏书》这样涉及北魏这样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典籍,准确的校勘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基石,光是翻阅这套书的封面和侧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学术严谨性的坚持。
评分这八册书的篇幅巨大,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从拓跋珪建国到孝文帝末期的历史长河。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人物传记的写法,那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史传体”叙事,笔调凝练,但人物形象却异常鲜活立体。比如描述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或者那些力挽狂澜的重臣,作者往往能在简短的篇幅内勾勒出其性格的复杂性——既有彪炳史册的功绩,也不乏人性的弱点和局限。这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个体,让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决策背后的个人挣扎与选择。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当时情境下他们的决策是否合理,这种与历史人物的“隔空对话”,是阅读优秀史书最迷人的部分,它激发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远非浅尝辄止的稗官野史所能比拟。
评分真正深入阅读后,我才体会到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精美的外表。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期,鲜卑族的兴起、汉化进程的曲折、佛教的昌盛与挫折,无不在这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魏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史料的翔实性和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刻画,是极其珍贵的。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孝文帝改革的章节,文字描述之细腻,对于改革的背景、推行过程中的阻力以及最终带来的深刻影响,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记录。它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流水账,更是对当时政治制度、礼仪习俗乃至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度剖析。对于想要了解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史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提供的基础文本无可替代,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细节丰富,脉络清晰,让人不禁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产生无限的遐想。
评分总而言之,拥有一套《魏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无疑是充实任何一个严肃阅读者书架的至高选择。它的存在,代表着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尊重和对知识严谨性的追求。购买这样的精装本,不仅仅是购买八本册子,更是对一个文化遗产的珍藏。精装本的耐用性也意味着它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成为陪伴我进行长期研究和阅读的伙伴。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陈列和细品的艺术品。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北方民族史、中古代政治变迁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其价值之高,远超标价本身,是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的典藏之作,让人感到物超所值,满载而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