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本)乐章集
定价:88.00元
作者:(宋) 柳永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32568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柳永是北宋初期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创制了大量慢词长调,在表现手法、意象组合、题材开拓等方面亦有许多创新之处;柳词多表现市民情调,尤其关注歌姬的生活境遇及内心世界,因此流传极广,故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乐章集》用明汲古阁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的《乐章集》为底本,影印,宣纸线装。平装本则对柳永词的全集作了详尽的注释,部分词句做了简单的串讲,每首词后附历代评论。
目录
导读(谢桃坊)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又(煦色韶光明媚)
又(满搦宫腰纤细)
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
雪梅香(景萧索)
尾犯(夜雨滴空阶)
甘草子(秋暮)
又(秋尽)
送征衣(过韶阳)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又(秀香家住桃花径)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倾杯乐(禁漏花深)
笛家(花发西园)
鹤冲天(黄金榜上)
迎新春(懈管变青律)
曲玉管(陇首云飞)
满朝欢(花隔铜壶)
倾杯乐(皓月初圆)
梦还京(夜来匆匆饮散)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又(追悔当初孤深愿)
鹤冲天(闲窗漏永)
受恩深(雅致装庭宇)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
又(玉城金阶舞舜干)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两同心(嫩脸修蛾)
又(伫立东风)
女冠子(断云残雨)
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
又(凤楼郁郁呈嘉瑞)
又(皇都今夕知何夕)
又(星闱上笏金章贵)
又(阆风歧路连银阙)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
秋蕊香引(留不得)
长相思(画鼓喧街)
尾犯(晴烟幂幂)
玉楼春(心娘自小能歌舞)
又(佳娘捧板花钿簇)
又(虫娘举措皆温润)
又(酥娘一搦腰肢袅)
婆罗门令(昨宵里)
郭郎儿近拍(帝里)
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
驻马听(凤枕鸳帷)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定风波(伫立长堤)
尉迟杯(宠嘉丽)
慢卷鼬(闲窗烛暗)
征部乐(雅欢幽会)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迷仙引(才过笄年)
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
又(前时小饮春庭院)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采莲令(月华收)
秋夜月(当初聚散)
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又(琪树罗三殿)
又(清旦朝金母)
又(阆苑年华永)
又(萧氏贤夫妇)
倾杯乐(木落霜洲)
法曲献仙音(追想秦楼心事)
西平乐(尽日凭高寓目)
蝶恋花(帘下清歌帘外宴)
又(独倚危楼风细细)
又(蜀锦地衣丝步障)
永遇乐(薰风解愠)
又(天阁英游)
卜算子(江枫渐老)
鹊桥仙(届征途)
浪淘沙慢(梦觉)
夏云峰(宴堂深)
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
浪淘沙令(有个人人)
破阵乐(露花倒影)
古倾杯(冻水消痕)
双声子(晚天萧索)
倾杯乐(离宴殷勤)
阳台路(楚天晚)
内家娇(媚景朝升)
二郎神(媚光谢)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宣清(残月朦胧)
雨中花慢(坠髻慵梳)
定风波(自春来)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又(幽闺昼永)
留客住(偶登眺)
迎春乐(近来憔悴人惊怪)
隔帘听(咫尺凤衾鸳帐)
凤归云(恋帝里)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
辫人娇(当日相逢)
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
应天长(残蝉声绝)
合欢带(身材儿)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又(参差烟树灞陵桥)
又(层波潋滟远山横)
又(世间尤物意中人)
又(淡黄衫子郁金裙)
又(铃斋无讼宴游频)
又(帘垂深院冷萧萧)
又(一生赢得是凄凉)
又(日高花谢懒梳头)
又(佳人巧笑值干金)
戚氏(晚秋天)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引驾行(虹收残雨)
望远行(绣帏睡起)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洞仙歌(佳景留心惯)
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
击梧桐(香靥深深)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祭天神(叹笑筵歌席轻抛弹)
过涧歇(淮楚)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
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
长寿乐(尤红菲翠)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透碧霄(月华边)
木兰花慢(倚危楼伫立)
又(拆桐花烂熳)
又(古繁华茂苑)
临江仙(渡口)
又(上国)
瑞鹧鸪(宝髻瑶簪)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如鱼水(轻霭浮空)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又(渐觉芳郊明媚)
又(是处小街斜巷)
又(误人平康小巷)
又(淡荡素商行暮)
满江红(暮雨初收)
又(访雨寻云)
又(万恨干愁)
洞仙歌(乘兴)
引驾行(红尘紫陌)
望远行(长空降瑞)
八声甘州(对潇潇)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望海潮(东南形胜)
小镇西(意中有个人)
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火)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促拍满路花(香靥融春雪)
六幺令(淡烟残照)
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
红窗睡(如削肌肤红玉莹)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凤归云(向深秋)
女冠子(淡烟飘薄)
玉山枕(骤雨新霁)
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
玉楼春(有个人人真堪羡)
甘州怜(冻云深)
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
河传(翠深红浅)
又(淮岸)
倾杯(水乡天气)
又(金风淡荡)
塞孤(一声鸡)
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
又(三昊嘉景古)
洞仙歌(嘉景)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又(梦觉清宵半)
玉楼春(剪裁用尽春工意)
又(东风催露干娇面)
又(黄金万缕风牵细)
倾杯乐(楼锁轻烟)
祭天神(忆绣衾相向轻轻语)
瑞鹧鸪(吹破残烟入夜风)
诉衷情(一声画角日西曛)
归去来(一夜狂风雨)
梁州令(梦觉纱窗晓)
燕归梁(轻蹑罗鞋掩绛绡)
夜半乐(艳阳天气)
清平乐(繁华锦烂)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
总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让人惊喜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线装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复古,更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和传承。纸张的触感温润而细腻,带着一种独特的墨香,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士大夫们手捧竹简、吟诗作赋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的烫金字体,低调中透着一股雅致,即便是随手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翻开内页,那种手工装订的痕迹清晰可见,每一针一线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我一直觉得,阅读不应该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应该是一种仪式感,而这本书的方方面面都在精心营造着这种仪式感。合上书页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感到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段凝固的时光。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花更多的时间去摩挲、去品味。对于真正热爱书籍,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蕴含的文化气息所吸引。线装本这种形式,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联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典籍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和传阅的。这种“物”与“文”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场域。阅读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回响,体会到古人对知识的敬畏与珍视。这种阅读体验是那种批量印刷的平装书完全无法比拟的。它促使你在阅读时放慢速度,更加专注,甚至会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久久沉浸在思绪之中,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时代精神和哲学意蕴。它不仅仅是记录信息的一堆纸张,更像是一个文化载体,一个可以被传承和珍藏的物件。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代入感,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使用体验角度来看,尽管是线装本,但其在实际翻阅过程中的表现却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担心厚重的纸张和线装的固定方式会使得书页难以完全摊平,影响阅读连贯性,但实际操作中,它能比较自然地在任何一个位置保持相对平坦的状态,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伏案阅读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翻页时的手感非常流畅,纸张的韧性很好,不易卷曲或撕裂。而且,由于纸张的质感优秀,即便是用钢笔进行批注,墨水也不会有明显的洇开现象,这对于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设计师和制作者成功地将传统美学与现代阅读习惯进行了高效的整合,没有为了追求古旧感而牺牲掉任何一个实用功能。它证明了,最经典的形式,只要用最现代的制作理念去打磨,依然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成为书架上,也成为阅读时,一个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好伙伴。
评分我尝试着用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和字体选择,结果发现设计者在平衡传统与现代审美上做得相当到位。内文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笔画的粗细、间距的疏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这对于任何一本需要深度沉浸阅读的作品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留白的处理,简直是大师级的。页面四周足够的空间,让文字得以“呼吸”,使得整个版面看起来疏朗有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在某些关键的章节过渡处,设计师还巧妙地加入了一些细微的装饰性纹饰,这些元素既没有喧宾夺主,又恰当地起到了引导视线和划分区域的作用,为阅读增添了一丝趣味和韵律感。这种对视觉舒适度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最深切的尊重。很多现代书籍为了追求篇幅和成本,往往牺牲了排版的美感,但这本线装本显然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它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互相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装订工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手工穿线的细密和规整,简直是工业化流水线无法企及的。我特意观察了几个书册的侧面,看到那些坚韧的丝线紧密地锁住书页,既保证了书籍的牢固度,又赋予了它独特的视觉纹理。这种工艺的复杂性和耗时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意味着制作者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一个细节。我想,正是因为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才使得最终成品具有了如此高的收藏价值。此外,书脊处的那个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折痕或略微的起伏,都透露出传统手工操作的自然和朴拙,这正是机器批量生产所缺乏的“人性化”痕迹。捧着它,你不会担心它轻易散架,相反,它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感,准备好经受时间的考验。对于追求品质的读者而言,一本可以长久陪伴的书,其结构上的可靠性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