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清代文学概述 书学源流论(外五种)
定价:46.00元
作者:张宗祥,浙江省文史研究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325770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册收录《清代文学概述》《书学源流论》《临池一得》《论书绝句》《铁如意馆题画诗》《中国戏曲琐谈》《医药浅说》七种,为文学艺术卷,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学、书法、绘画、戏曲、医药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精致的宋体印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仅要内容扎实,外在的呈现也同样重要,它代表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疲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排版,版心留白恰到好处,段落之间的疏密处理得非常得体,让人在沉浸于文本内容时,能保持一种非常舒适的阅读节奏。这显然是出版方在细节上下了大功夫的体现,看得出他们是真正懂得如何对待经典文献的。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我在接触这本书的初期就对其产生了极高的期待,感觉自己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在硬件层面上已经超越了许多同类学术书籍的水准,让人爱不释手,愿意反复摩挲和品味。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上展现出的那种深厚学养,绝对不是短期内可以速成的。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地方志、私人文集甚至科举档案时,都显得游刃有余,仿佛这些一手资料就摆在他的案头。这种对原始材料的深度挖掘和灵活运用,是支撑其观点的关键基石。例如,在探讨某一文学思潮的地域性影响时,作者没有停留在书本引述,而是结合了江南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来解释其文学倾向的形成,这种跨学科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坦白讲,许多学术书读完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或“浮于表面”,但这本书却像一个挖得很深的矿井,每深入一层,都能发现新的矿藏。它强迫读者停止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严丝合缝地拼接成一个完整、可信的历史图景的。
评分关于其学术价值的评估,我认为这本书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参考书”范畴,更像是一部“方法论”的展示。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清代文学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阐释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研究清代文学”。作者在处理一些悬而未决的学界公案时,没有简单站队,而是提出了自己融汇各家之长的独特见解,并且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供后学者借鉴。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学术态度,即承认知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于任何一位志在深入清代文学研究的学子或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和一座清晰的路标。它不是终结性的断言,而是开启新一轮探讨的强劲催化剂,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生命力和启发意义。
评分初读绪论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宏大而又细腻的叙事视角所吸引。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穿透历史迷雾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是罗列史料或作品,而是将清代文学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思想乃至政治背景下进行剖析。这种立体的观察角度,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学史梳理,变得如同观看一幅徐徐展开的清代风俗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流派兴衰时的那种冷静克制,既不偏袒任何一家,又能精准捕捉到它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内在逻辑和生命力。比如,对于某个重要文人的论述,作者往往能从其早期求索的迷茫,过渡到成熟期的独特建树,再到晚年对文学本质的回归与反思,整个脉络清晰,论证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构建能力。读完这部分,我对清代文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典雅且富于节奏感的,完全符合其所研究的对象的时代气息,但又绝不晦涩难懂。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偶尔流露出一种文人特有的韵味,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当他需要进行理论辨析时,语句精准、短促有力,犹如手术刀般剖析问题;而当他描摹某个文学现象或某位作家的心境时,文字又变得舒缓、富有感染力,颇有大家风范。这种在严谨与灵动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真正的大师级学者。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堂由学识渊博的教授主讲的、全程无冷场的公开课,不仅知识量巨大,连表达方式本身都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