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王弼道德经注(子海精华编) 9787550626805

道德经 王弼道德经注(子海精华编) 978755062680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王弼注
  • 子海精华编
  • 道家经典
  • 哲学
  • 中国哲学
  • 老子
  • 先秦诸子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6805
商品编码:3001745422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道德经 王弼道德经注(子海精华编)

定价:34.00元

作者:唐子恒,边家珍 整理;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0626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传的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有旧题汉河上公注本和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是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注本,此次整理以《道德真经注》四卷为底本;《王弼道德经注》世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道德经》: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 《道德经》,这部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以其寥寥五千言,承载了浩如烟海的智慧,影响了东方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进程。它不仅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本书所呈现的,正是这部传世经典的精粹,通过细致的解读与阐释,力图揭示其超越时空的普适价值,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一、 穿越时空的思想脉络 《道德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然而,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古代先民对自然运行规律的观察与体悟。老子集大成,将这些朴素的认识升华为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 “道”:宇宙的本源与规律 《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便是“道”。“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点明了“道”的超越性。它不是可以用语言完全描述或固定的概念,而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是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存在。 “道”体现在自然界,就是四季的更替,昼夜的交替,万物的生长与凋零,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它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就是社会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命的成长与衰亡。理解“道”,便是理解世界运行的根本法则。 “道”的特征是“无为”。“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强求。如同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滋养万物,却不争功,谦卑而有力量,这便是“无为”的智慧。 “德”:道的体现与个体修养 如果说“道”是普遍的规律,“德”则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是万物禀受“道”而获得的特性,也是个体修养的准则。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真正的“德”不是刻意追求或标榜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它意味着顺应“道”,遵循事物本来的样子去行事。 在个体层面,“德”的修养,意味着培养谦逊、包容、柔弱、寡欲等品质。老子强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放弃过度的争夺与功利之心,反而能获得更长久的安宁与和谐。 “有”与“无”的辩证统一 《道德经》中,“有”与“无”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来自于“无”,“无”是“有”的根源。例如,一个器皿之所以有用,在于其“无”的部分——空虚之处,可以容纳器物。“有”和“无”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 在社会层面,过度的“有”——比如过度的财富、权力、欲望,往往会带来烦恼和动荡。“无”的智慧,则体现在简朴、知足、宁静。 “柔弱”与“知足”:生存之道 “柔弱”是《道德经》中一个反复强调的品质。“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婴儿的柔弱,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刚强。水滴石穿,也正是柔弱的力量。“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朴实的、不事张扬的,反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知足”是内心的安宁之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了解自己的满足之处,就不会因为贪得无厌而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因为过度扩张而陷入危险。 二、 王弼注《道德经》的价值 本书在呈现《道德经》原文的同时,特邀王弼的注解。王弼,魏晋时期杰出的道家思想家,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辟的语言,对《道德经》进行了系统而富有创造性的阐释,开启了《道德经》的理性化解读。 “玄学”视角的切入 王弼的注解,深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他试图用更加理性、哲学的语言来解读老子“道”的超越性。他强调“以无为本”,认为“无”并非虚无,而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的基石。 对“无为而治”的深化 王弼对“无为而治”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消极避世。他认为,“无为”是“因循其性,顺乎自然”的政治哲学,主张统治者应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过度干预,从而实现长久的安定与繁荣。 理性与哲学的提炼 王弼的注解,将《道德经》中许多朴素的、带有经验色彩的论述,提升到了更加抽象和理性的层面。他运用概念化的语言,深入剖析了“道”、“德”、“有”、“无”、“虚”、“实”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使得《道德经》的思想体系更加清晰和系统。 对后世的影响 王弼的《道德经注》对后世道家、佛家以及中国传统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道德经》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注本之一。他的解读,为后人理解《道德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框架和理论工具。 三、 穿越时空的现代启示 《道德经》的思想,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却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这种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理念,恰恰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哲学根基。尊重自然规律,不竭泽而渔,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 个人心灵的安顿与成长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焦虑与迷失。《道德经》所倡导的“知足”、“寡欲”、“柔弱”、“不争”,为我们提供了心灵安顿的智慧。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人际关系的和谐之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理解并践行这些原则,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建立更加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 反思现代文明的弊端 《道德经》对过度追求物质、功名利禄的批判,也为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弊端提供了视角。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真的获得了内心的充实与幸福?《道德经》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或许在于对“道”的体悟和对“德”的践行,而非外在的占有。 结语 《道德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以其深邃的智慧,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王弼的注解,更是为我们理解这部经典提供了重要的路径。本书致力于将这份古老的智慧,以清晰、深刻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自身、对社会、对宇宙的思考,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与“德”,从而拥有更加充实、和谐、有意义的人生。 这本书,不是一次对古籍的简单复述,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对话,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它邀请您一同走进《道德经》的世界,去感受那份宁静致远的力量,去领悟那份“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让古老的哲学之光,照亮您当下的生活,并指引您通往更远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这类经典著作往往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学术灰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语言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有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美感。它不依赖华丽的辞藻堆砌,每一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简洁到极致,却又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我甚至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概念应用到我的日常写作和沟通中,效果立竿见影。它像一把锋利的尺子,帮我校准了那些偏离轨道的思维习惯。这种实用性与哲学高度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近年的阅读经历中实属罕见。

评分

最近读完了一本哲学类的著作,感受颇丰。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作者的文字如同清泉般流淌,洗涤着读者的心灵。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启迪。书中对于“道”的阐释,让我对世界的看法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以前总是执着于表象,追求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但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力量往往存在于那些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的法则之中。它教会了我如何顺应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对抗。这种体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为珍贵,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让我心灵栖息的港湾。合上书本时,心中涌现出一种久违的宁静与释然,感觉自己对周遭的一切都多了一份理解和慈悲。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一扇全新的窗户,它的思辨深度远超我之前接触过的任何一本同类书籍。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于“冷峻”的理性分析,但这种理性却又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书中对权力和欲望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丝丝入扣,让人不得不正视人性的幽暗面和光辉处。很多章节我都需要反复阅读,甚至需要停下来,走到窗边静静地思考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消化其中的精髓。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部需要终生研习的经典。对我个人而言,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策略和心态,让我明白了“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运作。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我的生活哲学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存在”。书中对于“刚柔相济”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过去常常过于强调“硬实力”和直接的对抗,导致在面对挫折时感到筋疲力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往往体现在柔软和韧性之中,如同水能穿透坚石的道理。这种洞察力不仅影响了我对工作的态度,更重塑了我与家人的相处模式。现在,我更懂得倾听,更愿意放手,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的价值体系,让人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锚点。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和注释体系,显示出编者极大的用心和敬畏之心。虽然我着重于文本本身的感悟,但那些恰到好处的旁注和引文,极大地辅助了对核心思想的理解,避免了在阅读过程中因不熟悉时代背景而产生的误读。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故作高深,而是以一种近乎恳切的姿态,将深奥的哲理层层剥开,呈现在现代读者的面前。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核心悖论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行去体验和验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套精密的思维训练工具,我现在每天都会翻阅其中一小段,细细品味其间微妙的变化,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浮现,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的一部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