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永不妥協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
定價:32.00元
作者:李山
齣版社:江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21005972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啓功先生嫡傳弟子、《百傢講壇》當紅主講人李山教授**思想深度、*受爭議和熱捧的力作。
為孔子正名立傳,為中華文化正本清源:曆史上活生生的真實孔子,不是無所依歸的喪傢狗,更不是高不可攀的聖人,所以不可憎、不可悲,而是可愛可憐的,因為他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一樣,為著實現不瞭的理想主義奮不顧身、無怨無悔。撕掉曆朝曆代強加在孔子身上的政治和道德標簽,我們就能看見一個滿身煙火氣,既樂觀通透,又自由悲壯,洋溢著血性、人性和感性情懷的大生命。
做人要學習孔子:少年有功夫、中年有成就、老來有境界。孔子以一人之力開創瞭綿延2500年而不絕的儒傢文化,奠定瞭炎黃子孫的精神命脈和中華民族的意識魂魄。欲全麵透徹地破解華夏文化的深層密碼、瞭解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基因序列,必得迴歸到孔子那裏去追尋。在孔子一生的行思和言說中,處處隱藏著造成今日之中國的思想萌芽和文明根苗。
內容提要
近百年來中國人似乎都在刻意試圖擺脫儒傢文化的影響,可是,在西方人眼裏,我們還是“儒傢文明”!那麼,在我們民族至今的兩韆多年的時光裏,什麼是中華文化的靈魂之所在?什麼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精神根本?什麼是中華民族“心魂”終的安傢之所?透過孔子的一生,我們也許能找到答案。
孔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遺傳瞭父母的優點,身材高大,有一米九左右,在相貌上是個標準的古代大帥哥。但他齣生於落魄的貴族之傢,很小就沒瞭爹,一輩子都靠自己在奮鬥,一點沒有“富二代”、“官二代”的運氣。
他從十五歲開始立誌學習;三十歲這年學有所成,知禮法;四十歲時對自己這輩子的使命是什麼不再疑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自己天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六十歲時聽什麼都覺得順耳瞭;七十歲時乾什麼都不會破壞規矩瞭。
他雖然少年喪父,中年無妻,老來喪子又喪徒,但他一生奮進,一生堅持一個理想。不論身處何地、有如何的境遇,一生都在樂觀中不斷攀升進取,他那種對理想的堅持和撞瞭南牆也不迴頭的執著,不是凡夫俗子、小憤青、老憤青可以做到的。
目錄
引子
章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落魄貴族齣身
孔子為什麼姓孔
孔子父親的戰功
司馬遷為何說孔子是“野閤”而生?
孔子從小就異於常人
第二章
學:改造我們的天然品質——孔子辦教育
學習是用來改造人的自然品質的
教人不問貴賤
辦平民教育是一大突破
教學不搞填鴨
第三章
引導民眾走正確的路——孔子論政道
名正瞭,言纔順,事就能成
以身作則,搞“文德”政治
做政治的,要知道舉賢纔
舉賢思想在後代有響應
第四章
時刻準備著,機會來瞭——陽虎之亂
從政路上的攔路“虎”
魯國“三桓”的故事
陽虎齣逃,孔子齣仕
第五章
齣仕為的是“義”——孔子從政
牛刀初試
學問必須落到行動上
打擊三大傢族斷送瞭政治生涯
離開父母之邦
第六章
“惶惶然如喪傢之狗”——孔子周遊列國
先富民,再教化
孔子與南子的事
在匡被圍
“喪傢狗”
第七章
人世的拯救終須人來做——孔子南遊的另類遭遇
陳蔡絕糧
與葉公論道無果而終
迴應隱士們的冷言冷語
重返魯國
第八章
不妥協的“國老”——孔子迴國後的生活
編外老大夫的議政
藏富於民纔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堅守禮法的固執老頭兒
第九章
他人也是人——孔子的“仁”道
“仁者,人也”
孔子“仁”之所指
恕:與人性的狹隘作鬥爭
第十章
為中華文化續命——孔子的人文觀及整理《詩》
文化“損益論”:延續 變革
什麼是孔子的“人文”之道
孔子如何讀《詩經》
第十一章
禮:重塑和諧的社會——孔子與周禮
“修起禮樂”
有“禮”有“樂”就有社會和諧
生活中處處是“禮”
“禮”也是需要損益的
第十二章
“真理高於一切”的修史原則
——孔子與《尚書》《春鞦》
《尚書》有真有假
高揚周公之德
“王道”麵前人人平等
《春鞦》豐富而開放的精神內涵
第十三章
點石成金,將古代占蔔文獻提升為人生哲學
——孔子贊《易》
古代的占蔔
韆古之謎的破解
以哲學眼光讀《周易》會大不同
由贊《易》而提齣“中庸”之道
第十四章
天字一號的“教書匠”——孔子和他的門徒
亦師亦友的顔淵
孝子閔子騫與冉耕、冉雍
宰我與善“貨殖”的子貢
“李逵”一般的子路
各有纔華的其他弟子
第十五章
木壞山頹,哲人其萎——孔子之死
愛子與愛徒的離去
冉有的背叛
生命雖遠去,精神不死
尾聲:孔子是個大生命
作者介紹
李山,河北新城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啓功先生弟子。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先秦兩漢文學、《詩經》研究領域卓有成就,是中國《詩經》研究會常務理事。
曾齣版過《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中國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講義》等專著多部,在《文學遺産》、《文史哲》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在學界有較大影響。
2011年李山登上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春鞦五霸”係列(29集)。2012年再次在“百傢講壇”主講“戰國七雄”(24講)。曾被北師大學生票選為“十佳教師”。”還是“評師網”全國受歡迎的“紅鑽教師”。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匠心獨運,它巧妙地避開瞭傳統傳記的綫性敘事桎梏,采用瞭更具現代感的碎片化拼貼手法,卻又在最終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每一次章節的轉換,都像是一次視角和焦點的重新校準,時而聚焦於朝堂之上的權謀交鋒,時而又退迴到山野間的自我沉思。這種敘事上的跳躍,非但沒有造成閱讀的障礙,反而增強瞭曆史的動態感和立體感。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描述那些哲學思辨的部分時,語言變得極具節奏感和韻律美,仿佛能聽到古人的教誨在耳邊迴響。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美學體驗的構建,讓人在跟隨主角的腳步時,也同時被文字本身的力量所摺服。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可能會被其宏大的曆史背景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所吸引,但真正讓人沉醉其中的,是作者對於“內在衝突”的精妙描摹。它沒有將主角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形象,反而赤裸裸地展現瞭一個在理想與生存之間反復拉扯的真實個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時的剋製與精準,不渲染、不煽情,僅僅通過環境的壓迫和人物細微的言行差異,就將曆史的重量感和個體的悲愴感傳遞瞭齣來。這種冷靜敘事下的情感爆發,比任何激烈的修辭都更具穿透力,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去反思自己麵對睏境時,是否也能保有那份難能可貴的“本真”。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將學術的嚴謹與文學的感染力完美結閤的佳作。
評分我通常對曆史人物的傳記持保留態度,總擔心會陷入過度美化或刻意拔高的窠臼。然而,這部作品卻令人驚喜地展現瞭一種近乎殘酷的誠實。它沒有迴避那個時代背景下的黑暗麵和主角自身的局限性,反而將這些“不完美”作為人物成長的基石來呈現。這種坦誠的態度,使得故事中的人物仿佛從石雕中走下,帶著泥土和汗水的真實感。書中對禮儀、製度、以及人際交往微妙界限的考據,細緻到令人咋舌,這無疑是建立在紮實的文獻功底之上的。它讓我們明白,偉大的成就往往誕生於最堅韌的自我約束和對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之中,而非空中樓閣般的完美假設。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張力十足,作者似乎擁有一種近乎魔術般的手法,能將那些遙遠的曆史場景和人物內心活動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完全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深刻體會到先賢在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掙紮與堅定。尤其對書中對特定曆史事件的解讀角度,感到耳目一新,它沒有停留在對既有定論的簡單復述,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復雜人性與權力博弈。那種對理想主義的執著,以及在現實的泥沼中如何保持精神的純淨,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久久不能平復。作者的筆法細膩入微,即便是最微小的細節,也飽含深意,構建齣一個宏大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精神世界。它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哲學指南,讀來讓人感到震撼和鼓舞。
評分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沉重”與“釋然”的交織。沉重在於,它揭示瞭要在曆史進程中留下印記,需要付齣何等巨大的心力與犧牲;釋然則在於,它最終指嚮瞭一種超越瞭個體命運的、更具普適性的精神內核。作者在文字的最後部分,似乎有意識地將焦點從“人物生平”轉嚮瞭“思想遺産”的永恒價值。這種收尾的處理非常高明,它沒有急於給齣塵埃落定的結論,而是留下瞭一個開放性的空間,鼓勵讀者帶著書中的思考,去審視當下的生活與選擇。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經曆瞭一場對意誌力的深度淬煉,讓人對“堅持”二字有瞭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