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足弟子及其学生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的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偷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东南大学精装本国学经典是在2004年云南大学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曾隆重!
邓启铜,1991年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及古汉语、文字研究工作,经其点校、注释的经典品种多达百余种。其点校、注释的传统经典曾被电视台报道,其中的《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书总榜。201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1版)》、2013年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2版)》,销售均名列前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质量的编校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认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学校指定为国学阅读图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
2、
3、
4、
5、
6、神童诗
7、
8、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
2、
3、
4、
5、
6、列子
7、
8、
9、
10、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
2、
3、古文观止
4、六朝文絜
5、春秋左传
6、春秋公羊传
7、春秋榖梁传
8、
9、
10、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
5、古诗源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感受是,它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在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和浮躁的情绪中。《礼记》所倡导的那种恪守本分、注重内在修养的生活哲学,恰恰是现代人最需要的“慢下来”的智慧。通过阅读其中关于君子修身、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论述,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书中对于“孝悌”的详尽阐述,让我对亲情和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致地去关怀家人。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文献的复刻,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道德指南和行为规范手册。它教导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定力和优雅,这是一种超越时代价值的永恒魅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深入了解一下古代的礼仪规范和社会的运行法则,毕竟“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做得尤为出色,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生僻字词的解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对于某些特定场合的祭祀礼仪的描述,注释部分会详细阐述当时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社会结构,这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让人茅塞顿开。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概念旁标注的引申义,这帮助我跳出了固有的现代思维定式,去理解古人思维的严谨与周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将这些“礼”应用到现代的人际交往中,该如何取其精华,去芜存菁。这本书提供的深度解析,无疑为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而是真正开始理解“礼”在构建理想社会中的基石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精装本的封面设计得典雅大气,采用了传统的纹饰和配色,透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阅读体验,这款《礼记》的纸张选择上也非常考究,厚实而不失细腻,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经典著作的人,也能很快沉浸其中,不会有阅读障碍。对于我们这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一本好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阅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让人心绪宁静,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庄重肃穆的年代,去感受古人对礼仪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这份对细节的打磨,足以看出出版方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实属难得。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礼记》这种古代典籍,我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担心自己文化底蕴不够,无法理解其深奥之处。但这本书的注音和白话翻译处理得非常巧妙,成功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清晰的拼音标注,让我在遇到不熟悉的读音时,可以立刻跟上节奏,避免了因为读音错误而导致的理解偏差。更关键的是,它的白话翻译并非那种僵硬、直译的文字,而是采用了更贴近现代人理解习惯的流畅表达,既保持了原意的准确性,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这使得我能够轻松地跟进原文,先通过白话理解大意,再回溯原文细品其韵味。对于想通过传统经典来提升个人修养、却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入门读物的读者来说,这套注音版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做到了真正的“雅”而不“晦”,让传统智慧能够被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和传承。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精装典藏版也绝对值得入手。它不仅内容权威可靠,而且在装帧工艺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无需担心散页或损坏。而且,考虑到许多传统经典书籍在印刷和装订上的粗制滥造,这本《礼记》在细节处理上可谓是匠心独运。无论是烫金工艺的精致度,还是内页纸张的抗老化处理,都显示出这是一本可以传承下去的收藏品。它不仅是一套用于学习的工具书,更是一件能够承载文化记忆的实物载体。对于有志于建立个人传统文化书房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核心藏品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力支持和肯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