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道
定价:29.80元
作者:王舜之,孔庆东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8114922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王舜之著,孔庆东主编的《茶道/品读经典》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文化和茶的风情五个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使读者对“茶”有更加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内容提要
王舜之著,孔庆东主编的《茶道/品读经典》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文化和茶的风情五个方面,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茶道”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下面,就请您翻开这本书,抛开尘俗的纷扰,让茶香包裹着心灵、茶味浸润着思绪,进行一次别样的茶道之旅吧!
目录
章
话其史
一茶的起源/二
传说与记事/二
解“茶”字寻茶树/四
二茶的发展/八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八
茶风渐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一一
茶文化兴盛于隋唐/一二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一四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一七
三茶的传播/一八
路线/一八
国外路线/二一
千年的茶马古道/二八
第二章
赏其艺
一茶叶艺术/三二
茶叶的演变/三二
基本茶类/三六
茶叶产区/四四
茶叶的选购/五三
茶叶的贮存/六〇
二茶具艺术/六二
茶具的演变/六二
茶具的种类/七二
茶艺泡茶用具/七八
茶具的选购/八五
茶具的保养/九二
三水的艺术/九三
择“真水”/九三
天下名泉/九六
四泡茶艺术/一〇一
烹茶方法的演变/一〇一
泡茶方法/一〇六
五品茗艺术/一一三
五品/一一四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一一五
六各类茶的茶艺程序/一一八
绿茶茶艺程序/一一八
祁门工夫红茶茶艺程序/一二〇
第三章
享其用
一茶饮强身健体/一二四
茶饮功效/一二四
茶饮四季/一三二
茶饮禁忌/一五二
二茶餐唇齿留香/一五六
茶餐历史/一五六
茶餐分类/一五七
茶餐的特点/一五八
共享美味/一五九
茶餐注意事项/一六四
三残茶物尽其用/一六七
消除异味/一六七
清洁去污/一六八
吸尘除潮/一六八
其他妙用/一六八
第四章
悟其道
一茶道概述/一七〇
二中国茶道流派/一七三
贵族茶道/一七三
雅士茶道/一七五
禅宗茶道/一七七
世俗茶道/一七八
三中国茶道四谛/一八一
和一一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一八一
静一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一八三
怡一一中国茶道中人的身心享受/一八五
真一一中国茶道的追求/一八七
四中国茶道与传统文化/一八九
中庸仁礼一一茶道与儒家/一八九
禅茶一味一一茶道与佛教/一九五
天人合一一一茶道与道教/二〇三
五中国茶道派生/二一〇
茶宴/二一〇
斗茶/二一一
茶馆/二一五
第五章
览其情
一历代茶书/二一八
唐代茶书/二一八
宋代茶书/二一九
元明茶书/二二二
清代茶书/二二四
二茶人诗、词、画/二二七
茶诗/二二七
茶词/二三一
茶画/二三四
三歌、舞、戏中茶/二三七
茶歌/二三七
茶舞/二四〇
茶戏/二四一
四茶俗物语/二四六
民族茶俗/二四六
地方茶俗/二五二
异域茶俗/二六三
作者介绍
文摘
茶在亚洲的传播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为深刻。它对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传人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为传播途径。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进出口岸,境内的名刹大寺有天台山国清寺、天日山径山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径山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自唐代至元代,日本使节和学问僧纷纷来到浙江各佛教圣地修行求学。他们在回国时,不仅带去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还带去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在这些使节和学问僧中,与茶文化的传播有着直接关系的是澄。在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三年(754)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其中就包括饮茶之道。贞元二十一年(804),澄奉诏随遣唐使人唐求法.来到浙江后,他便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后又到越州龙兴寺学习密宗,次年八月从明州起程归国。归国时,澄将浙江天台山的茶种带回了日本,同时也将茶饮引入宫廷。
后来,茶叶逐渐成为日本宫廷之物,深受皇室喜爱,并逐步向民间普及。
进人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时期一一南宋,日本学问僧荣西曾两次来华。荣西回国时除带了天台新章疏30余部60卷外,还带回了茶种,回国后在寺院中种植,并大力宣传禅宗和茶饮。此外,荣西还研究了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并写出日本部饮茶专著一一《吃茶养生记》。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日,长寿,使人高尚”。他将此书呈献给镰仓幕府,自此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饮茶之风迅速盛行开来,荣西因此也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的精品茶具一青瓷茶碗、天目茶碗也于此时由浙江传人了日本。天日茶碗对日本茶道影响甚远,日本自饮茶之初至开创礼茶的东山时代,所用茶具均为天目茶碗。
随后,由于茶道的发展,普通茶碗均为日本与朝鲜的仿制品,致使天目茶碗越发珍贵,只有在“台天目点茶法”、贵客临门、向神佛献茶等重要场合才会使用。15世纪时,日本禅师一休宗规大师的弟子、被后世尊方日本茶道始祖的村田珠光了“四铺半草庵茶”,他倡导顺应天然,真实质朴的“草庵茶风”。村田珠光认为茶道的本源应在于清心寡欲,将茶道之“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禅道核心。
作为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的武野绍鸥对日本茶道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传承村田珠光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其拓展,开创了“武野风格”。
……
序言
我刚刚啃完一本关于城市历史变迁的力作,这本书简直是把我带上了一趟时空穿梭机!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年代和事件,而是用一种近乎小说的笔法,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命运中去。我最欣赏的是他对“记忆的容器”的解读,比如某一条老街、一座旧工厂,在不同时代里扮演了何种角色,承载了多少代人的酸甜苦辣。书中对建筑风格演变的考据细致入微,从某种特定的砖瓦材料,就能推断出当时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思潮,这种深挖到底的学术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想象着百年前的街景,脑海里自动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种沉浸感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脚下的土地,绝不仅仅是水泥和钢筋的堆砌,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忘记了如何去阅读那些沉默的砖石。
评分天呐,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名字里带着点古韵,讲的却是如何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人生的细微之处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我尤其喜欢他描述的“慢”的艺术,那种不急不躁、细细品味当下每一个瞬间的状态,简直是我这个“数字时代焦虑症患者”的良药。比如,他有一章专门讲“饮光”,不是说喝水,而是如何有意识地去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那种温暖和能量的流动,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错过了多少免费的“精神补给”。书中对于传统器物美学的探讨也极其深入,不是干巴巴地罗列历史,而是将它们与现代人的情感需求连接起来,让人感觉那些看似遥远的老物件突然鲜活了起来,仿佛触手可及。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那些随便摆放的物件,似乎都带上了一层新的光晕,有了讲述故事的潜力。这本书真的能让人从浮躁中抽身,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感,那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平静,比任何昂贵的SPA都来得实在。
评分咳咳,我得说实话,我最近碰上了一本硬核的经济学理论书,简直是把我从舒适区拽了出来,狠狠地摔在了数据和模型里。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显然不是初学者,开篇就抛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宏观模型,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教科书。但是,作者的逻辑推演能力简直是神乎其技,一旦你跟上了他的思维速度,就会发现他对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干预的分析是如此的透彻和不留情面。他并没有提供简单的“万金油”解决方案,而是着重于揭示复杂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和潜在的非线性后果。书中对历史案例的引用也十分精妙,不是简单地印证观点,而是用来反驳那些过于简化的主流看法。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痛苦但极其有益的,它强迫你用最严谨的逻辑去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读完之后,看待新闻报道里那些经济数据,都会多上几层警惕和思考的深度。
评分说来惭愧,我最近被一本关于全球神话体系构建的书籍深深吸引住了。我原以为神话就是那些古老的英雄故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是从人类集体潜意识和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切入,去剖析为什么在相隔万里的不同文明中,会出现如此惊人相似的“创世原型”和“英雄旅程”。他将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与太平洋岛屿的口头传说进行对比,找出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通主题,比如洪水、死亡与重生、以及对永恒秩序的渴望。这本书的图谱和索引做得特别棒,帮助我梳理了那些错综复杂的谱系关系。我特别喜欢他讨论“神话的当代性”那一章节,指出我们今天依然在用神话的结构来解释政治冲突和个人危机。读完它,感觉自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底色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那种跨越物种和时代的共鸣感,非常奇妙。
评分最近在读一本关于自然文学的译作,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观察”这个行为的全新认知。作者是一个博物学家,但他写自然,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他可以花上几百页,仅仅描述一棵树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细微变化,比如一片叶子卷曲的角度、一只昆虫爬过树皮留下的轨迹,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意义。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无声的对话”的描绘,人与自然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无需语言的交流,我们只需要学会放下内心的喧嚣,就能接收到那些来自泥土和风声的讯息。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相当高,译者似乎完全捕捉到了原文那种清冷而又深情的笔调,使得阅读体验极为顺畅。读完之后,我出门看草地,看天空,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那些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世界似乎一下子变得更立体、更丰满了。这本书适合任何想要找回与大地连接感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