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定价:36.00元
售价:15.5元,便宜20.5元,折扣43
作者:马誉国,马吉照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120672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 学五个月就过时的教子方法,不如听听五千年教育“老道理”。
★ 讲对道理孩子就会听,你家就是哈佛、耶鲁、斯坦福。
★在书里,这些人不再是帝王将相、文豪学者,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父母,宽也好严也好,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说的话都是打心窝子里掏出来的。
内容提要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他们不那么叛逆,不那么难管,甚至不挑食、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们就感觉心满意足了。培养一个行为合乎社会伦理,心理健康,有自我控制的精神和能力,为了确定的目标努力前行的孩子,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给孩子讲些自己都觉得太老的“老道理”。这些道理在哈佛、耶鲁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已经教育着中国人,这些道理不是让人如何成功,而是教育下一代如何在社会中长久地生活下去,对准的是经常出现在孩子身上的缺陷、毛病、弱点。在他们人生起航的时候,给他们讲讲老辈传下来的话,是一份好的礼物。
这本书里收录里中国历史上诸多“成功人士”对自己孩子讲的话,他们有的是皇帝,有的是皇后、太后,有的是官居一品的国家重臣,有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有的是几世同堂的一家之长,他们集中自己几十年做人的经验教训,把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不多的几句话,可以说是传统家庭教育的菁华。通过简单的注解,现在的父母也能很容易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目录
子发母责子语[楚]
刘邦手敕太子[西汉]
孔臧与子琳书[西汉]
刘向诫子歆书[西汉]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
郑玄诫子益恩书[东汉]
蔡邕女诫[东汉]
向朗遗言诫子[蜀汉]
王脩诫子书[魏]
刘备遗诏敕后主[蜀汉]
诸葛亮诫子书[蜀汉]
王昶家诫[魏]
王肃家诫[魏]
羊祜诫子书[西晋]
李暠手令诫诸子[西凉]
源贺遗令敕诸子[北魏]
徐勉诫子崧书[梁]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梁]
颜之推颜氏家训[北齐]
韦世康与子弟书[隋]
李世民审官·纳谏[唐]
苏瓌中枢龟镜[唐]
姚崇遗诫[唐]
卢氏戒子语[唐]
颜真卿与绪汝书[唐]
李翱寄从弟正辞书[唐]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唐]
柳玭家训[唐]
章仔钧太傅公家训[五代]
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北宋]
贾昌朝诫子孙[北宋]
包拯家训[北宋]
邵雍戒子孙[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北宋]
苏轼与子弟书三则[北宋]
黄庭坚家戒[北宋]
江端友家戒[南宋]
胡安国与子寅书[南宋]
叶梦得修身要略(以戒诸子)[南宋]
陆游放翁家训[南宋]
陆九韶居家制用·下篇[南宋]
朱熹与长子受之[南宋]
辛弃疾词二首[南宋]
袁采袁氏世范[南宋]
述律平教子李胡[辽]
郑太和郑氏规范[元]
方孝孺谨行[明]
许相卿贻谋[明]
袁仁训子语[明]
葛守礼葛端肃公家训[明]
庞尚鹏家训[明]
袁黄训子言[明]
姚舜牧药言[明]
高攀龙家训[明]
陆氏温氏母训[明]
徐媛训子[明]
陈其德养心十八则[明]
陈龙正家矩[明]
黄道周京师与侄书二通[明]
吴麟徵家戒要言[明]
卢象升家训[明]
郑淑云示子朔书[明]
孙奇逢孝友堂家训[清]
傅山仕训[清]
彭士望示儿婿书[清]
张履祥训子语[清]
王夫之丙寅岁寄弟侄[清]
李淦燕翼篇[清]
朱用纯朱子治家格言[清]
朱用纯尚勤俭[清]
傅超事亲篇[清]
王士俊家政·幼孩[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清]
李绿园家训谆言[清]
袁枚与弟香亭书[清]
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清]
纪大奎敬义堂家训述录[清]
钱泳示子[清]
黎氏教子语[清]
胡达源远小人[清]
王师晋资敬堂家训[清]
曾国藩家书[清]
甘树椿示儿鹏运书[近代]
张清和示子钫书[近代]
孙中山遗嘱
后记
作者介绍
马誉国,1953年生,曾任职高校,做过地方官员。
马吉照,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理事,高校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著有《河北唐诗地理研究》一书。
文摘
序言
在阅读《父母课》的过程中,我数次被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所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学的著作,更是一部饱含父母对子女殷切期望和深沉关爱的文化宝藏。马誉国、马吉照先生的译注,让这些古老智慧的光芒穿越了历史的尘埃,照亮了现代为人父母者的心田。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劝学”的理念,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习的过程和态度。古人对于学习的重视,那种“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它让我反思,我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同时,书中对“德育”的强调,也让我认识到,品德的培养是比任何知识都更为重要的基石。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闪耀出独特的光芒。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思路,从品德的塑造到学识的积累,再到情感的培养,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指导。
评分读完这本厚重的《父母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翻开书页,那些熟悉的家训、家规,在马誉国、马吉照先生的精心译注下,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孝道”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和责任感。书中举了很多古代的例子,有的是帝王将相,有的是寻常百姓,但无一例外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待父母问题上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联结。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忽略了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和关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榜样。书中对“礼”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与人相处,如何在家庭中建立和谐有序的氛围。从严慈有度到言传身教,再到因材施教,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在古人的实践中却能达到如此深远的教育效果,令人钦佩。我常常在想,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从这些经典中汲取养分,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温馨和睦。
评分《父母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呈现。我特别喜欢它以一种“大全”的形式,将历代重要的家庭教育经典汇集一处,并配以详实的译注。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直接阅读古籍的门槛。马誉国、马吉照先生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们的注释不仅解释了词句的意思,更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一同探讨教育的真谛。书中的“立身”之道,对我触动很大。它讲的不仅仅是个人如何做人,更是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中关于“勤俭”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重新审视“勤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满足。这本书让我明白,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智慧和耐心的工程,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和反思。
评分《父母课》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的深刻体验。马誉国、马吉照先生的精心编排和译注,使得这部“经典译注大全”真正做到了博大精深且贴近生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长幼有序”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尊卑关系,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家庭伦理。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在这一块可能存在一些误区,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它提醒我们,在倡导平等的同时,也要保留和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美德。书中的“防微杜渐”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导父母要从小事抓起,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这是一种前瞻性的教育智慧,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父母”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它让我看到了,传统的智慧,在解决现代家庭教育问题上,依然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父母课》,这本书的体量和内容深度着实让我惊叹。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之前对传统家庭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总觉得是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发现自己错了。马誉国、马吉照先生的翻译和注释,将那些古籍中晦涩的文字变得生动易懂,并且赋予了它们新的时代意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惩戒”的篇章,古人对于孩子犯错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教育,都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它不像我们现在常常陷入的“放任”或“过度严厉”的两个极端。书中强调的是“度”,是“恩威并济”,是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责罚。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是否过于情绪化,是否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书中的许多观点,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早期品德培养,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交友观,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教会我,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塑造孩子的品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仅仅追求成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