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众教养馆丛书 和女儿谈恋爱
定价:18.00元
作者:郑如睛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43985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恋爱本就存在于家庭,存在于亲子间的依恋不舍,亲子相处,有时*需要的是我们的感觉和体贴,用心如情人,怜惜如恋人。
——郑如晴
人家说,女儿像是爸爸的小情人,我听了很羡慕,虽然我做爸爸小情人的机会不多,但我倒是像妈大情人。
——张瀛
我们母女之间只有分享,没有负担。
——张均宁
内容提要
面对两个年龄相近,性格志趣却完全不同的女儿,一位外柔内刚的母亲,用开放与尊重的教养态度,以其独特的观念,讲述其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种种难关,以及亲子间的种种艰困。《和女儿谈恋爱》感性和理织,欢笑和眼泪并蓄,陈述了家庭中亲子间的点点滴滴。各篇章看似无关,但基本思绪脉络联贯,构成了一套有机的教育理念,显现一位现代母亲的体贴与智慧。在这价值观混乱的年代,这《和女儿谈恋爱》让我们看见“教养”对一个人处世能力的影响。在这个人人都在学习“如何获得成功”的社会,《和女儿谈恋爱》告诉你,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习“如何接受失败”。
目录
也有这种恋爱
(一)一个二十七岁的母亲
(二)和女儿谈恋爱
(三)礼物
爱可爱非常爱
(四)七点的晚安曲
(五)不做书童
(六)虎姑婆
学习接受失败
(七)数学
(八)台大之路
(九)愤怒的萝卜
感觉与体贴
(十)宁为女儿
(十一)前世情人
(十二)黑婆婆的眼泪
给张人生问卷
(十三)寻找自己
(十四)一张街头问卷
(十五)人生偶有白工
创造生活风格
(十六)美是什么
(十七)伦敦的游民地图
(十八)何妨更加开明
【跋一】勇猛的妈妈张瀛
【跋二】我的马麻张钧宁
作者介绍
郑如晴,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曾在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慕尼黑翻译学院研修,曾任台湾《国语日报》副刊主编、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长、义和公益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中华文化》双周报副总编辑。现专职写作,小说、散文散见各大报纸、杂志。屡次获奖。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亲子关系的认知!以前总觉得,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偶尔提提建议,但《和女儿谈恋爱》这本书完全打开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它探讨的不是那种刻意的、说教式的“谈恋爱”,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理解和高质量陪伴的亲密关系。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从依赖到独立,从青涩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父母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去适应女儿的变化。书中有很多非常生动的例子,比如女儿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父母如何处理那份好奇和不安;女儿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父母如何用一种开放但不失界限的态度去引导;甚至到了女儿成年,开始独立生活,甚至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又该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能给予支持,又不干涉过多。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反思自己和女儿的相处模式,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一些固执和不理解。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谈恋爱”,其实是一种爱的升华,是从给予到放手的艺术,是用一种更平等的姿态去欣赏和陪伴,而不是掌控。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和女儿之间的距离好像瞬间拉近了,多了一些可以敞开心扉聊天的可能,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多的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的刷新。我一直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但《和女儿谈恋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些更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直接“教”的,而是需要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去“示范”,用自己的人生去“感染”。书中强调的“谈恋爱”,是一种将父母的角色从“教育者”转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的过程。它不是让父母去模仿女儿的青春期,而是让父母去理解女儿的青春期,去倾听女儿的心声,去感受女儿的情绪。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边界感”的讨论,在亲子关系中,边界感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难以把握。父母需要给予女儿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我,去犯错,去成长,而不是时刻都在监视和评判。同时,父母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成为女儿眼中值得学习和敬佩的榜样。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与青春期女儿沟通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处理争吵,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应对叛逆期等等,这些都非常有启发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一味扮演“家长”角色的我,而是更像一个站在女儿身边,和她一起探索世界,一起成长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女儿的成长,也看待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我一直觉得,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要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但《和女儿谈恋爱》这本书让我明白,有些东西,是无法直接传授的,只能通过潜移默化,通过榜样示范。书中将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比作一场“恋爱”,这种比喻非常独特,也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的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儿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和变化,以及父母如何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模式来适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限”的讨论,如何既能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又能确保她们的安全;如何既能表达自己的关心,又不让女儿感到窒息。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与青春期女儿建立良好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理解她们的叛逆,如何鼓励她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她们的成长等等。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原来爱女儿,也可以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
评分《和女儿谈恋爱》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对于亲子教育的种种迷思和焦虑。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觉,觉得孩子长大后,父母的责任就是“管好”他们,让他们走上“正轨”。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管好”,不是强制,而是引导;不是束缚,而是赋能。书中将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比作一场“恋爱”,这种比喻非常贴切。它意味着需要耐心,需要理解,需要沟通,甚至需要一些浪漫和惊喜。作者用极其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女儿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的过程,以及父母在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感动于书中关于“陪伴”的论述。真正的陪伴,不是形式上的存在,而是心灵上的连接。父母需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身份,放下自己的期待,去真正地走进女儿的世界,去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去分享她的快乐和烦恼。书中有许多关于如何与青春期女儿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建议,比如如何鼓励她们表达自己,如何与她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如何一起面对挑战等等。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原来爱一个人,也可以如此巧妙,如此有章法。
评分读完《和女儿谈恋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爱一个人,可以如此有智慧,如此有层次。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人生,如何经营亲密关系的哲学读物。作者将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比作一场精心呵谱的“恋爱”,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挑战和风景。从女儿的童年,父母是她们的保护伞;进入青春期,父母需要学会放手,让她们去试错;到了成年,父母则需要成为她们最坚实的后盾,同时又学会放任自流。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用欣赏的眼光看女儿的成长”,而不是用审视的眼光;“用倾听代替说教”,让女儿感受到被理解;“分享而不是控制”,让女儿学会独立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尊重”的论述,认为尊重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包括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尊重女儿的想法,尊重她的选择,即使这些想法和选择与自己不同。这种尊重,并非是妥协,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认为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父爱”和“母爱”的定义,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放手”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