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巴蜀武术(附DVD)
原价:22.00元
作者:温佐惠,陈振勇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5964
字数:160000
页码: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巴蜀武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巴蜀地区名山众多,地貌丰富,素有天下秀丽的峨眉山和道教圣地青城山均分布于广阔富饶的巴蜀地区。奇山异水的巴蜀大地为巴蜀武术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武侠小说对巴蜀武术的夸张描写和神秘附会,巴蜀武术始终在人们的视觉中时隐时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不能够正确、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巴蜀武术。因此,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以期为人们解读真实的巴蜀武术内容,推动巴蜀武术的发展。
巴蜀武术文化与大量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早古代巴渝舞到汉代武打戏剧的产生;从四川早期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到现在四川武术拳种内功的修炼;从唐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清末宋赓平的《剑法图书》,所有的一切为我们构造了一幅反映巴蜀武术文化的生动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巴蜀历史概貌
第一节 巴蜀地理概况
第二节 文明悠远的巴蜀文化
一、古代的巴蜀文明追寻
二、巴蜀文化的现代发展
第二章 巴蜀武术的萌芽和发展
第一节 巴蜀道教文化的饧觞与巴蜀武术的萌芽
一、四川道教的历史渊源
二、巴蜀武术与道教渊源
三、从古代诗词看巴蜀武术与道教渊源
第二节 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巴蜀武术的发展
一、历史移民对于巴蜀武术发展的影响
二、移民文化对巴蜀武术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巴蜀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清代巴蜀武术拳种的丰富和剑文化发展
一、清代巴蜀拳种丰富的时代背景
二、清代巴蜀剑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国术运动:巴蜀武术的发展高峰
一、四川国术馆的成立
二、武术比赛的开展情况
三、民国时期四川武术的拳种概况
四、中央国术馆南迁重庆实施的主要活动
五、武术精英对四川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巴蜀武术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节 武术机构成立及武术活动的开展
一、机构的成立
二、武术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富有成果的武术挖整工作及繁荣的民间武术活动
一、辉煌一时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
二、繁荣的民间武术活动
第五章 巴蜀武术名家风采
一、四川第一门派僧门创始人侯坦
二、火龙拳传播者钟氏父子
三、名震川东的“余家父子”
四、太极名家李雅轩
五、百岁养生老人吕紫剑
六、“骨伤圣手”郑怀贤
七、峨眉六合拳传人肖书安
八、武林高师罗蕴华
九、土家女杰彭善思
十、“一代猴王”肖应鹏
十一、四川国术传播者王树田
十二、著名武术史专家习云太
第六章 巴蜀武术代表拳种介绍
后记
作者介绍
温佐惠,1952年生,四川成都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A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八段。 曾出任第4届和第7届世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巴蜀武术》这本书,我便被其厚重感所吸引,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隐约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和武术的精髓。我本身对中国传统武术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地域特色鲜明的拳种情有独钟。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摇篮,孕育了无数独具风格的拳派。这本书的标题恰好点燃了我探索这些神秘拳种的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那些只在传说中听闻的精妙招式和深厚的武学理论。书中的篇幅想必会详细介绍巴蜀地区代表性的拳种,例如那些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紧密结合的拳法,它们是如何形成,又如何传承至今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示拳法的套路、手法、步法,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关于训练方法和内功心法的讲解。想象一下,翻阅那些承载着先辈智慧的文字,感受它们的力量与哲学,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且,附带的DVD,更是让人充满了期待,这无疑为理解和学习武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直接看到招式的演示,体会动作的精髓,远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为直观生动。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书籍,更是一扇通往巴蜀武术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它能带我领略到那份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武术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武术抱有极大热情的人,这本书的名字——《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巴蜀武术(附DVD)》——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一直觉得,地域性的武术发展,是中华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蜀地区,素来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武术发展必然也自成一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片神秘的土地,去发掘那些可能鲜为人知,却蕴含着丰富技击智慧和独特风格的巴蜀拳种。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拳种进行细致的梳理和介绍,不仅仅是列举拳名,更重要的是对其历史渊源、技术特点、功法心法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阐述。想象一下,书页中出现的,是那些在山林间、在江河畔,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实践和演变而形成的拳法,它们或许朴实无华,却招招制敌;或许刚猛有力,却又暗含精妙。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巴蜀武术的独特性,比如它们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又如何反映当地人民的性格特点。附带的DVD,在我看来,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巨大的价值,它能够让那些文字和图片变得更加鲜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拳法的精髓,体会到动作的力度与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巴蜀武术(附DVD)》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而地域性的武术流派更是其中闪耀的瑰宝。巴蜀地区,地域特色鲜明,文化风情独特,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武术风格似乎是必然的。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巴蜀武术的大门,让我能够深入认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名拳。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拳法名称,而是能够有深度的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技击原理。比如,某些拳法是否受到了古代巴人的尚武精神的影响?某些招式是否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历史性的考证,以及对拳法进行细致的分解和讲解,包括发力方式、呼吸配合、以及不同招式之间的联系。我设想,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拳种,它们或许不如川剧那样闻名遐迩,却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武术智慧。而且,这本书的“纵览”性质,让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对巴蜀武术的整体认知框架,让我能够看到不同拳种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共同构成了巴蜀武术的独特体系。附带的DVD,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礼物,它能够让我看到那些书本上难以完全表达的精妙之处,亲身感受武术的动感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对那些鲜为人知的武术门派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中华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广为人知的名门大派,更在于那些散落在民间,默默传承的地域性拳种。巴蜀之地,地域辽阔,文化独特,孕育出独特的武术风格也就不足为奇了。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去梳理这些拳种的源流,是如何追溯它们的历史脉络,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从标题来看,它应该会涵盖相当广泛的巴蜀武术内容,不仅仅是某一两个拳种的深入剖析,而是试图做一个“纵览”,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一次性地认识到巴蜀武术的整体风貌。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拳种的特点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比如它们在技击上的侧重点,在训练方式上的差异,甚至在哲学思想上的渊源。我设想,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关于巴蜀武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为这些拳种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而且,作为一本“纵览”,我期待它能够展现出巴蜀武术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生活需求。DVD的附带,更是将这种期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渴望能亲眼目睹那些古老拳法的真实演练,感受其内在的劲力与神韵。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武术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那些能够展现中华武术文化精髓的作品。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关于“巴蜀武术”的专门著作时,我的兴趣立刻被点燃了。《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巴蜀武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预示着一本将系统性地介绍巴蜀地区传统武术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招式动作的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拳种背后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那些在川西高原上流传的拳法,是否融入了当地藏族、羌族等民族的习武特色?那些在长江边兴起的拳种,又是否受到了水乡生活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解答这些我心中的疑问。书名中的“纵览”二字,更是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它意味着本书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览,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拳种。我希望看到它能够勾勒出巴蜀武术的整体图景,包括它的发展演变、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以及技击特点。附带的DVD,我将其视为一本“活教材”,它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学习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发力方式,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