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速成围棋 下入门篇 含学盘 |
| 作者: | 青岛出版社 |
| 定价: | 25.0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1-11-01 |
| ISBN: | 9787543637023 |
| 印次: | 21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很多小朋友在学围棋,这对围棋界来讲是令人振奋的。有儿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说法,所以围棋从儿童抓起对于围棋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围棋教育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在围棋教育的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教学法和学生对教材理解程度留有很多有待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虽在韩国棋院或协、围棋学科等进行讨论研究,由于研究人员缺乏等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围棋教育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识到入门教育的弊端和问题的严重性,为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出版了这套教材。此教材适当降低了已有教材的难度,为改变以往把围棋看成是吃子游戏的错误想法,从1卷开始收入了地(空)和行棋等围棋基础概念。同时收录了有趣的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以搞活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力训练问题也是提高围棋兴趣的内容。 |
| 目录 | |
| 1.互相叫吃 2.接不归 3.征和罩 3—1.征 3—2.罩 3—3.征和罩 4.连和断 围棋格言 5.叫吃的要领 6.地 7.死活 8.撞气 9.对 9—1.数气 9—2.对和死活 9—3.对与逃 10.收气和扳 10—1.收气 10—2.扳 围棋小常识 11.长和长气 12.扳和长 13.扳吃 14.双活 15.好手与坏手 16.大小 17.收官 18.数空 实力测验 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
| 编辑推荐 | |
| 媒体评论 | |
| 前言 | |
| 摘要 | |
这本棋谱的布局实在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围棋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棋谱,总觉得那些招法深不可测。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非常亲切,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它用了大量直观的图示,把一些基础的棋形和定式拆解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它讲解“打吃”和“提子”那几页,配上了大量的实战案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基本概念在实战中的运用。而且,它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解如何构建“眼”和如何判断“死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后续的复杂对局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心理,知道我们最需要什么,也最容易在哪里卡住,所以它的讲解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压力过大,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进入围棋的世界。这种平易近人的教学方式,让我对围棋的热情大大增加,不再觉得这是一门高不可攀的艺术。
评分作为一本入门读物,它对“全局观”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点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很多入门书只顾着教你如何“吃子”和“做活”,却往往忽略了棋局的宏大叙事。然而,这本书在讲解完基础招法后,会穿插一些非常精妙的“中盘要点”分析。比如,它会用很小的篇幅去对比两种不同开局策略对后续地盘划分的影响,虽然是用最简单的招法来演示,但其背后的逻辑却是直指核心的。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薄弱点”的连带效应,通过一个简单的“挂角”变化,展示了局部优势如何一步步滚雪球般转化为整个棋盘的优势。这种由点到面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思考的不仅仅是下一手棋该如何应对,而是这手棋对未来三四十手的布局会产生什么样的牵制作用。这对我从“局部战斗家”向“全局思考者”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种非常老派的匠人精神来形容毫不为过,透露着一股对围棋艺术的敬畏感。它不像现代流行的快餐式教程那样追求效率最大化,而是花费了大量笔墨在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走,而不是简单地告知“应该”这么走。比如,在讨论一个著名的“小目定式”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先阐述了两种可能的应手各有其优劣之处,然后才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在特定局势下,其中一种会成为主流。这种带有思辨性的探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灶台边教导徒弟,不厌其烦地讲述每一步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灌输。这种讲解深度,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围棋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辨的魅力,让人在学习棋艺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心性的修炼。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实战模拟”部分的设置,它为我的练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仅仅是看图解,很容易产生“纸上谈兵”的错觉,但这本书巧妙地融入了“学盘”的概念,让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它设计的那些模拟对局环节,往往是在一个特定局面下给出几个关键的转换点,然后要求读者自己判断哪一步是最佳选择,并且在下一页提供了详细的复盘分析。更妙的是,它不仅分析了最优解,还点评了次优解的风险所在。这使得练习过程充满了互动性,我感觉自己真的置身于棋局之中,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负责。这种“主动出击”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判断力。我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看懂”棋谱,而是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对局中主动去复现书中学到的那些结构和思路,这才是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一下它的版式结构。首先,纸张的质感就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不像一些廉价棋谱那样轻飘飘的。更值得称道的是,每一页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不会显得过于拥挤,又能保证棋盘图的清晰度。棋盘的着色对比度适中,黑子和白子在深色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再来说说图例,那些用来标注胜负手、死活点的箭头和符号,设计得简洁明了,绝不拖泥带水。很多围棋书喜欢用花里拉哨的图标,反而让人分心,但这本就非常克制和专业。我个人认为,阅读体验是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本棋谱在这一点上做得无懈可击,可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愿意反复揣摩其中的奥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