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制作入门

软陶制作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杰,薛莉莉 著
图书标签:
  • 软陶
  • 手工
  • DIY
  • 黏土
  • 陶艺
  • 入门
  • 教程
  • 艺术
  • 创意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639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2327
包装:平装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软陶制作入门》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软陶小饰物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解说详尽,细节完美,图文并茂,让您轻松入门。
软陶又叫彩陶,是一种聚合性陶土,也有人称“烧烤黏土”。19世纪,当德国雕塑家创造这种材料时,由于它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很快就受到广大手工爱好者的青睐。它多变的特性,又成为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文化气质的最好教材。
软陶制作适用范围广,从幼儿到老年人都可以使用。在儿童教育方面,软陶制作强调的是手脑合作,创意无限。通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挂饰、笔饰、小玩偶、图画、微型模型、卡通人物等等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在成人手工制作方面,软陶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和特殊的技法制作出精美的饰品、复杂的造型等等。

内容简介

《软陶制作入门》是一本关于软陶(黏土)手工制作的入门书。《软陶制作入门》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软陶小饰物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解说详尽,细节完美,图文并茂,让您轻松入门。只要您一步一步跟着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软陶小饰物就会呈现在您眼前,让您在玩乐中演绎自我个性。

作者简介

王杰(网名:陶乐思),1982年参军,参加过1984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一支女兵方队的女兵。1994年转业,自由职业,爱好手工。2001年开始接触软陶,主要风格为可爱卡通玩偶,并且善于将各种废瓶子、废罐子包装成漂亮的饰物。2004年以来曾经接受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北京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其作品分别发表于《中华手工》、《风尚志》等杂志。现在三家幼儿园教软陶手工课,已出版图书《陶乐思的软陶世界》。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材料与工具
(一)材料
(二)工具
二、基本手法
(一)球
(二)条
(三)片
三、注意事项
四、软陶制作实例
(一)珠子
(二)花条
(三)饼干
(四)巧克力胸针
(五)橙子花条
(六)企鹅
(七)蔬果篮
(八)小猪
(九)蛋糕
(十)小熊
(十一)兔子
(十二)小猫
(十三)河马
(十四)狮子
(十五)新娘和新郎
(十六)抱小熊的女孩
(十七)兔子和胡萝卜
(十八)娃娃
(十九)雪人

前言/序言


陶艺的奇妙世界:探索粘土塑形的无限可能 引言:从泥土到艺术的蜕变 踏入陶艺的世界,就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技艺与现代创意的门户。这不是简单地捏捏揉揉,而是一场与材料的对话,一次对手工精神的回归。本书将带领您领略陶艺的广阔天地,聚焦于那些能以简单工具和基础知识创造出令人惊叹作品的领域。我们将把目光投向那些不依赖于复杂的高温烧制,而是依赖于空气干燥或低温烘烤即可固化的材料——比如精细的树脂粘土、轻盈的超轻粘土,以及那些富有韧性的聚合物粘土(常被称为“软陶”的替代品,或与之并行的塑形材料)。 第一章:粘土基础与材料科学——认识你的“画布” 成功的创作始于对材料的深刻理解。本章将详尽解析各类塑形粘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与传统陶土有着本质的区别。 1.1 聚合物粘土(Polymer Clay)的深入剖析: 虽然书名并非聚焦于此,但了解与其特性相近的材料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聚合物粘土的成分、可塑性、色彩混合原理,以及其在烘烤过程中分子结构如何发生永久性变化。重点将放在如何避免过度揉搓导致油性析出,以及如何通过添加增塑剂(如矿物油)来调整其硬度。 1.2 树脂粘土(Resin Clay)的精妙: 这类材料以其细腻的质地和极高的仿真度著称。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辨别高品质的树脂粘土,如何通过控制环境湿度来管理其干燥速度,以及如何利用透明树脂粘土来模仿玻璃或水滴效果。核心技巧在于“薄涂”与“层叠”,实现光线的自然折射。 1.3 超轻粘土(Air-Dry Clay)的运用与局限: 这种材料因其无需烤箱的便利性而广受欢迎。本章会着重讲解如何通过添加白乳胶或亚克力粘合剂来增强其干燥后的强度和防水性。我们将对比不同品牌超轻粘土的吸水率,并提供一套基础的“补水”技巧,以防止其在干燥过程中产生裂纹。 1.4 基础工具箱的构建与维护: 抛开拉坯机和轮转设备,我们将专注于手工塑形所需的工具。这包括但不限于:精细雕刻刀、硅胶笔(用于平滑表面和印花)、滚轮(选择不同硬度的滚轮对不同材料的影响)、以及用来制作纹理的天然材料(如树皮、布料)。工具的正确清洁和保养是确保粘土纯净不被污染的关键。 第二章:塑形技术的核心原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 本章是技巧传授的核心,它关注的不是特定作品的制作,而是支撑所有复杂造型的通用技法。 2.1 基础形体的构建逻辑(Form Building): 掌握球体、柱体、锥体这三大基础几何体的精确制作方法。我们将运用“减法塑形”(从大块材料中雕刻出细节)和“加法塑形”(将小块材料堆叠粘合)两种思路,并探讨如何根据作品的重心来预先设计内部支撑结构。 2.2 混合媒介与结构支撑: 许多大型或细长作品(如人偶的四肢、花卉的茎干)仅靠粘土本身无法支撑。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金属丝骨架(Armature)、泡沫芯材(Foam Core)以及木制支架。重点在于“包裹技术”——如何确保外层的粘土能紧密贴合内部支撑,避免在干燥或烘烤后因内外材料收缩率不同而分离。 2.3 表面纹理的创造与模仿: 质感是作品的灵魂。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工具和身体的力量来制造出逼真的纹理。例如,模仿皮革的毛孔、石头的粗粝感、丝绸的光泽。这包括“拍打法”、“刮擦法”和使用硅胶垫进行“压印法”的精细控制。 2.4 衔接与粘合的艺术: 粘土部件的牢固连接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材料的特性,我们将提供定制化的粘合方案:超轻粘土间的“湿对湿”技法、树脂粘土在半干状态下的“刮皮法”,以及如何使用专用粘合剂或自制粘合剂来处理已完全干燥的部件。 第三章:色彩的魔法——从单色到光影的渲染 本章专注于如何提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这与后续的“软陶上色”流程有所区别,它侧重于材料本身的色彩处理。 3.1 色彩的调配与饱和度控制: 学习如何像画家一样混合色彩。针对油性粘土和水性粘土,调色比例有着显著不同。我们将提供一套基础的色彩对照表,教授如何使用少量黑色来降低颜色的“亮度”,以及如何利用对比色原理来增强视觉焦点。 3.2 大理石纹与晕染效果(Marbling and Swirling): 这是粘土塑形中极具表现力的技法。详细解析“切片法”、“扭曲法”和“渗透法”在制作自然纹理中的应用,例如模仿玉石或天然石材的脉络。 3.3 光影与透明度的运用: 针对树脂粘土或含有透明成分的材料,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控制粘土的厚度来模拟光线的穿透和折射。例如,制作逼真的糖果或露珠效果时,薄涂的透明层如何与不透明的底色形成深度感。 3.4 内部着色与外部涂装的差异: 区别于传统陶艺在素烧后的上釉,本章将聚焦于在材料“未固化”时就完成主要色彩配置,并探讨如何使用丙烯颜料、油画颜料或专用染料对外层进行二次“做旧”或“提亮”处理,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年代感。 第四章:进阶造型与应用——生活中的粘土艺术 掌握了基础材料和技术后,本章引导读者将技能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制作中,这些项目均不依赖于高温烧制。 4.1 仿真食物与微缩景观的制作: 这是一个极度考验细节的领域。我们将分解制作仿真水果、烘焙食品的步骤,重点在于模拟表面的光泽度(如水果的蜡质层)和内部的肌理。同时,探讨如何利用微小部件来构建一个自洽的微缩场景。 4.2 人物造型与表情的捕捉: 制作具有生命力的人偶是许多创作者的终极目标。本章将提供面部比例的基础指南,并专注于如何通过微小的调整(如眼窝的深度、嘴唇的弧度)来传达复杂的情绪。 4.3 装饰品与实用器的结合: 探索如何将粘土塑形与金属配件、木质底座等结合,制作出独特的首饰、钥匙扣或家居装饰品。重点讲解如何确保这些装饰品在日常使用中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 结语:持续的探索与个性化的表达 陶艺创作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完善的过程。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旨在为您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您能够自信地脱离特定的“教程”,去探索不同材料组合的可能性。真正的艺术魅力,在于您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您独特的观察与情感表达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高饱和度的、略显过时的彩色照片,很多作品的细节根本看不清楚,仿佛是用上个世纪的相机拍摄的。更让人费解的是,当它开始介绍一个基础的“蛇形”揉捏技巧时,给出的步骤图极其抽象,箭头指向含糊不清,完全没有那种“手把手教你”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如何将两种颜色混合均匀时,书中只用了一张模糊的俯视图,完全没有展示揉捏的力度和手法上的细微差别。我尝试按照图示操作,结果得到的成品颜色斑驳,完全没有达到书中展示的那种均匀过渡的理想效果。翻阅到后面制作立体造型的部分,情况也没有好转。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雕塑基础,直接跳到了复杂的结构搭建,比如如何使用内部骨架(Wire Armature)来支撑较大的作品。然而,关于骨架的选择标准、如何用陶泥均匀包裹骨架而不产生气泡的技巧,书中只是一带而过,没有提供任何详细的剖面图或操作要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只是把一些他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缺乏对一个真正零基础学习者心理的设身处地考虑。阅读体验非常破碎,很多关键步骤需要反复阅读旁边的文字描述,但文字描述本身又充满了省略和跳跃。

评分

这本书的装订和纸张质量,虽然初看尚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由于是工艺类书籍,我经常需要将它摊平在工作台上,以便一边操作一边对照。然而,这本书的装订方式非常僵硬,无论我怎么用力压平,它都执意要合拢,尤其是中间跨页的部分,信息经常被书脊深深地“吞噬”进去,导致观看某些步骤图时需要用手死死按住才能看清。此外,书中使用的纸张虽然光洁,但对于软陶泥这种可能会沾上颜料或油污的材料来说,几乎没有耐受性。我只是在参照一个关于“制作金属光泽效果”的章节时,不小心蹭到了一点点深色的粘土残留,纸面立刻就被染上了永久性的污渍,而且很难擦拭。一本面向实践操作的书,在材料选择上应该更考虑耐用性和易清洁性。相比之下,那些采用哑光、略带纹理纸张的杂志反而更适合在制作过程中翻阅。这本书的设计更侧重于“陈列观赏”,而不是“工作台上的实用工具”,这使得我在实际动手操作时,不得不时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反而分散了对制作本身的注意力。购买一本工具书,我希望它能经受住我反复翻阅和弄脏的考验,这本书显然没有达到这个基本要求。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说实话,让人感到极度的不连贯和跳跃性。它似乎试图涵盖软陶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粘土准备,到中级的色彩理论,再到后期的表面处理和展示。然而,这种“大而全”的野心,反而导致了内容的深度不足和逻辑上的混乱。比如,它在第三章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树脂进行表面光亮处理,包括不同光油的干燥时间、附着力测试等,内容详尽得可以拿去做树脂工艺品的说明书了。然而,当你翻到第五章,准备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卡通人物头部时,书中突然又转向了对古代陶艺中“写意”风格的哲学探讨,花了足足十页篇幅来分析“留白”在现代软陶创作中的应用,这与我眼前这个需要解决“眼睛画在哪里”的实际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知识点的随机闪现,让学习的路径非常曲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捏出简单的几何体,到组合成基础形状,再到添加细节和纹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更像是作者把自己所有关于软陶的想法随便塞进了一个文件夹里,然后按一个模糊的主题编号出版了。这种体验让我不断地在“我想学这个”和“书中在讲那个”之间来回切换,学习效率极低。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创意激发”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显得力不从心。我期待一本入门书能够提供大量激发灵感的项目,哪怕是简单的配饰或家居小物,也能让我快速上手并体验到创作的乐趣。然而,这本书中展示的作品案例少得可怜,而且大多是那种造型极其复杂的微缩模型,比如精细到可以看到叶脉的植物标本,或者需要极其稳定的手部肌肉才能完成的微型人偶。这些作品的难度设置,对于一个刚把软陶泥捏热乎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书中附带的“项目清单”与其说是教学案例,不如说是作者炫耀其高超技艺的作品集目录。即便有个别简单的教程,比如做一个钥匙扣,其步骤描述也过于简略,直接跳到了最终效果的展示,完全没有提供足够的过渡和技巧支持。我甚至怀疑作者是否真正理解“入门”这个概念。一个好的入门教程应该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建立信心,让你愿意持续投入时间。而这本书,更像是高手对新手的轻蔑一瞥,只展示了终点,却把通往终点的路牌都收走了。我更愿意去网络上搜索一些手作达人的视频,他们至少会清晰地展示如何处理手指甲、如何制作逼真的褶皱等实用细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温润的、略带颗粒感的质地,让人第一眼就心生喜爱。我抱着极大的期待打开了它,希望能一头扎进那奇妙的软陶世界。然而,这本书的开篇着重于软陶的基础知识讲解,比如不同品牌软陶泥的化学成分差异、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物理特性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精确配比来调出特定的颜色体系。坦白说,这些理论知识虽然严谨,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学术化了。我更期待的是那种“拿起一块泥,马上就能做出小玩意儿”的即时满足感。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不同粘土聚合体在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后可能发生的降解反应,配有大量的图表和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高分子材料学的教科书,而不是一本充满创意的工艺指南。我耐着性子读完了前几章,希望后面能转入实操,但遗憾的是,后续的章节似乎将重心放在了复杂的烘烤曲线控制和粘土固化后的内部应力分析上,这对于我只想捏个可爱的小动物模型的愿望来说,未免有些“杀鸡用牛刀”了。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给专业雕塑工作室准备的技术手册,而不是面向大众的入门读物。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造型技巧、工具选择的直观演示,而不是这些晦涩的材料科学数据。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下次还会买

评分

三、注意事项

评分

非常给力的书!价格也还行的吧

评分

(九)蛋糕

评分

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评分

243条

评分

软陶制作适用范围广,从幼儿到老年人都可以使用。A在儿童教育方X面,软陶制作强调的是手脑合作,创意无限。通过老师的Z指导,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挂饰Y、笔饰、小玩偶、图画、微型模Y型、卡通人物等等你所E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在手工制作方面,软陶可以利c用其丰富的色彩和特殊的技法制作出精美的饰品、复杂的造型等等。

评分

好是好,可惜欠缺点材料

评分

软陶制作入门,买了几本陶艺书籍培养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