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介紹現代蘇格拉底對話教學法的英文文集。在書中,蘇格拉底對話是一種自主學習過程。它可以為教育者和其他人提供如下機會:
·學會蘇格撾底對話這種新的工作方法
·培養理智的批判思維技能
·發展學習者的自主性
·培育情緒智能和素養,如移情能力
蘇格拉底對話是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哲學思考過程,對公民課、個人和社會教育,以及與健康、社會工作、社區等問題相關的課程有潛在的積極影響,因詫引起瞭越來越多人們的興趣和關注。德國哲學傢萊奧納德·內爾鬆在蘇格拉底哲學的激勵下,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將蘇格拉底對話用於思考和學習。到20世紀50年代,主要在德國,蘇格拉底對話已發展為一種學習和教學過程。
本書頭一部分主要從理論方麵討論蘇格拉底對話及其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第二部分介紹英國和德國部分中小學運用蘇格拉底對話的實踐經驗,就其組織、規則、步驟等提齣指導。第三部分主要是萊奧納德·內爾鬆的奠基性文章。附錄部分提供瞭英國、德國和荷蘭在推動蘇格拉底對話活動方麵的相關信息,以及一份對已有文獻的概覽。
教育工作者很可能會對本書感興趣,特彆是哲學、倫理學、宗教研究、數學等學科的教師。本書將為希望培養學習者探究精神的教師提供可靠的指導。
勒內·薩蘭(Rene Saran)博士是學校董事,是很有經驗的蘇格拉底對話輔導者,在中小學和成人教育中都嘗試過蘇格拉底對話,在教育政策和管理方麵發錶瞭多部論著。芭芭拉·奈塞爾(Barbara Neisser)博士是一位教師培訓者,也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蘇格拉底對話輔導者,曾主編一套有關蘇格拉底對話的德文版叢書。
序
前言和緻謝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蘇格拉底對話法和教育
1 前言
2 蘇格拉底對話法及自我指導學習
3 蘇格拉底對話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部分 學校經驗
4 蘇閏底對話與學校發展
5 在倫理學教學和哲學教學中組織蘇格拉底對話
6 小學進行蘇格拉底對話的經驗
7 第一次蘇格拉底對話體驗
8 在中學開展蘇格拉底對話的經驗
9 “我們必須自己思考”: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蘇格拉底對話
10 中學六年級哲學教學中的蘇格拉底對話
第三部分 理論與實踐
11 學校層麵的蘇格拉底法:四種模式
12 六項教學策略和蘇格拉底式輔導
13 蘇格拉底法
更多信息
譯後記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低調,卻透露著一種曆久彌新的質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沉浸式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內容上,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時,展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但絕沒有陷入故紙堆中自我陶醉。她巧妙地將那些幾韆年前的智慧,與當代社會中常見的認知偏差和教育弊端進行瞭有力的對比和映射。我深感共鳴的是其中關於“教”與“學”之間關係的探討,許多時候,我們都在忙於“教”,卻忘瞭如何真正地“學”。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迴歸本源的視角,讓人重新審視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灌輸知識點,而是點燃內在的求知火焰。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嚴謹的理論論證,也有生動的案例分析,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張弛有度,絕不枯燥。它更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學隨筆,而非刻闆的教科書。
評分坦率地說,市麵上關於經典哲學思想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用起來”的卻鳳毛麟角。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方法論”的介紹上,更深入剖析瞭在實際教學或引導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和倫理睏境。她對“無知之知”的闡釋,尤其讓我感到震撼,它不是一種故作謙虛,而是一種高度的自我覺察和對知識邊界的清晰認知。閱讀到後半部分,我開始有一種感覺:這本書不是在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教師”,而是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誠實的思考者”。它要求我放下已有的偏見和自以為是的洞察,用最開放的心態去麵對每一個新信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速成班或技巧手冊都無法比擬的,它塑造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性。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咀嚼、常讀常新的心靈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沉穩而又不失深邃的藍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瞬間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著作,沒想到翻開扉頁後,我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瞭。它不僅僅是對某個特定學派思想的梳理,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靈魂對話。作者似乎擁有將復雜概念剝離至其核心的魔力,用最樸素的語言勾勒齣那些宏大思想的輪廓。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不是因為讀不懂,而是因為某些句子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學習和思考的方式。這種“被引導”的閱讀體驗,遠比那種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要有效得多,它激發瞭我主動探索的欲望,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共同在文字的迷宮中尋找齣口。整體而言,這本書的閱讀門檻比我預期的要低,但其思想的深度卻令人迴味無窮,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真正思考“如何思考”的佳作。
評分初讀此書時,我以為它會偏重於對古代哲學傢生平事跡的描繪,但事實遠比這豐富和深刻。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她並未將蘇格拉底塑造成一個遙不可及的聖人形象,而是將他還原為一個在雅典街頭與人真誠交鋒的普通人。這種“去神化”的處理,反而讓他的教學方法更具可操作性。書中對於對話過程的還原,尤其是對那些關鍵的“概念澄清”環節的分析,讓我對“何謂美德”、“何謂正義”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有瞭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理解。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章節末尾設置的“反思練習”,它們不是簡單的問答題,而是引導讀者進入自我對話的契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不斷地與書中的“導師”進行一場心照不宣的辯論,它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麵對自己認知中的漏洞和武斷。這對於提升個人的思辨能力,無疑是一次強力的“思想健美操”。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處於一個職業轉型的迷茫期,對於如何係統地建立新的知識體係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盞及時齣現的明燈。它並非直接給齣“你應該學什麼”的答案,而是著重於解析一種思維的結構和提問的藝術。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蘇格拉底式反詰”的拆解,那種層層遞進、步步緊逼的追問,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瞭對邏輯嚴密性的極緻要求。我嘗試將書中所描述的提問技巧應用到我日常的工作匯報和自我反省中,驚喜地發現,以往那些模糊不清的問題,在經過這種“洗禮”後,竟然清晰地露齣瞭本質。這不隻是一本理論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的“思維工具箱”。它教會我的,是如何通過精準的提問,來破除認知的壁壘,這對於任何需要獨立思考和解決復雜問題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財富。它改變瞭我看問題的角度,讓我明白,提問比迴答本身更具力量。
評分怎麼辦?不抗拒當下的每一刻,在自己的前進過程裏禦風而行。
評分關於對話的書,就缺這本。
評分那所謂的結果就是結果嗎?既然結果也不能代錶一切,那麼我又該怎麼辦?
評分隻要我想做就去做!
評分我頓住。
評分朋友推介的,的確不錯!
評分我頓住。
評分朋友推介的,的確不錯!
評分既然與之前根本沒有什麼區彆,開悟是為瞭什麼?這麼辛苦地修煉又是為瞭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