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洋:孙传芳

细说北洋:孙传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飞 著
图书标签:
  • 北洋军阀
  • 孙传芳
  • 近代史
  • 军事史
  • 人物传记
  • 民国史
  • 地方势力
  • 历史
  • 传记
  • 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40832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83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
字数:1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孙传芳(1885~1935)中华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字馨远。山东历城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其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长期驻防湖北。1923年率部入闽,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奉曹锟之命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十一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聘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开办联军军官学校,自兼校长,成为直系后期最有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主力被歼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救,被任为安国军副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并镇压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8月率残部渡江反扑,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后失败。
1928年春,被张作霖任命为鲁西前线总指挥,与蒋介石、冯玉祥部作战,失败后逃回济南。6月初张作霖被炸死,孙的残部退至冀东滦州一带,由晋军收编。此后孙传芳赴沈阳,寄食于张学良门下,1927年被北伐军击败下台。“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迁至天津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天津市泰安道十七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楼此房原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张弧的寓所,建于1921~1922年,系两层西式楼房,后卖给孙传芳)孙传芳寓居津门,深恐蒋介石不放过自己,便在寓所设立了佛堂,皈佛念经,表现消极,借以掩人耳目。1933年,孙传芳与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靳云鹏一起,将坐落在东南城角草厂庵的清修禅院出资改组为佛教居士林,由靳任林长,孙任副林长。正当孙传芳皈佛诵经之时,不意背后一个杀手向他扑来,此杀手乃是施从滨女儿施剑翘,施从滨在浙奉战争中为孙传芳所杀,施剑翘自幼立志为父报仇。当她得悉孙于每星期日必到居士林拜佛诵经后,遂也以信佛的姿态,办理了入林手续。
1935年11月13日这一天,正是讲经日。时值秋雨连绵,下个不停,孙的夫人不愿孙冒雨外出,一再劝阻。但孙以事前与靳云鹏约定会面,不便食言、便冒雨前往。正当孙及众人都在全神贯注聆听富明法师讲经时,施剑翘突然掏出手枪对准孙传芳脑后打了一枪。孙负痛挺起,施复打一枪,孙当即倒地身亡,时年五十一岁,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军司令”,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细说北洋:孙传芳》为我们细说的就是他的传奇人生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命运多舛的童年
第二章 寒门举人
第三章 镇压白狼起义而名声大噪
第四章 倒夏运动
第五章 驱王(王占元)而投吴(吴佩孚)
第六章 经略鄂西
第七章 武夫主政中外侧目
第八章 经略福建
第九章 抢夺浙江
第十章 趁乱袭夺上海
第十一章 驱除奉军,独霸东南
第十二章 面对北伐
第十三章 转投张作霖门下
第十四章 “复国”旧梦的彻底破灭
第十五章 痴心不改
第十六章 命丧佛堂地
第十七章 枭雄身后事

精彩书摘

第三章 镇压白狼起义而名声大噪
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方清廷的大权,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同年2月,在袁世凯逼宫下,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便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予袁世凯,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孙传芳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姐夫王英楷在袁世凯与铁良的斗争中,投向铁良一方。袁世凯夺取大权之后,王英楷自知无法伸展,郁郁寡欢,不久便因脑溢血去世。孙传芳背靠的大树倒了,只有暗下决心,今后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
南北对峙的局面结束以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原进攻革命军的北洋军各镇改为师。王占元继续担任第二师师长,驻保定。孙传芳被王占元提升为辎重二营营长。从此以后,孙传芳跟随王占元整整十年。
1913年,北洋军阀势力向长江流域扩展,袁世凯派段祺瑞为湖北都督。令王占元所部第二师进驻湖北。4月24日,正式任命王占元为帮办湖北军务。孙传芳随王占元到了湖北。
王占元就任湖北军务帮办后,一件重要的军务大事时时牵动他的心思,劳烦他的精力。这就是白狼起义。
所谓“白狼”,实际上是个农民,名叫白朗。因官军恨之入骨,加上他行动迅捷,来无踪去无影,故称其为“白狼”,将白朗的农民起义军诬为“狼匪”。
白朗字明心,河南宝丰县大刘庄人。早年投巡防营当兵,有一些军事常识和百步穿杨的枪法。从民国元年(1912)5月起,在宝丰、鲁山、汝州一带拉杆子,啸聚山林,杀富济贫。后来四方“杆首”都来入伙,队伍很快使发展到3000多人。
“二次革命”时,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从豫南开赴湖北,白朗乘机偷袭唐河县城,夺得大炮六门,机关枪数挺;复北上二百里外的禹县县城,大败守城官兵,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名声大振。
时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的黄兴,曾派人联络白朗,共同讨袁。白朗遂公开树起“中华民国抚汉讨袁军”的旗号。河南护军使雷震春一面组织人马“围剿”白朗,一面向袁世凯告急。而白朗军在与官军的作战中,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途流动作战的战法,飘忽不定,疾如风暴,一昼夜行军二三百里,战术灵活多变。官军防不胜防,甚至谈“狼”色变。
孙传芳认为这是向王占元效力的好机会。孙传芳饱读兵书战策,留学日本归来后,还很少有实际指挥作战的机会。镇压白朗起义,就是个好机会。
白朗,绰号“白狼”,枪法颇精,在河南宝丰“拉杆”起事,因武器缺乏,绑县长儿子勒索新式五响快枪10支。被裁士兵、游民、饥民等,闻风归附。李鸿宾、宋老年、丁万松、宋一眼、王心传等各地杆首率部与之合并,愿听指挥。人马已集两三千人。1913年5月31日夜,白朗一举攻占唐县,夺获大炮六门、机关枪两挺及许多枪械子弹,声势大振。攻取唐县后,当天即弃城北上,连克数村镇,复经南召直攻鲁山。
1913年8月,白郎军一万多人突然在信阳的吴家店一带集结,于22日攻随县未下,转攻枣阳,俘虏河南到枣阳的西洋传教士十三名。9月6日退出枣阳,8日将所俘传教士释放。袁世凯急调豫督张镇芳和鄂督段祺瑞派兵进剿。10月16日,白朗军分兵攻克河南之唐河、桐拍、新野等县,设大本营于豫鄂交界的桐柏山中。
1914年1月8日,白朗军与官军在新安店激战一阵后,即向东接连边克光山、潢川、固始等县。鄂督段祺瑞急忙命令王占元率军向固始进剿。孙传芳深知战斗是军人表现才能的绝好机会。为日后提升做资本,他主动向王占元请缨。于是王占元带领一个旅的兵力,孙传芳随队向河南固始一带进发。
白朗军此时正转攻南面的商城。孙传芳建议王占元在商城北堵截白朗军。他本以为以逸待劳,伏击白朗军,一定会大获全胜的。未曾想,白朗军来势凶强,堵截伏击失败,只有退回商城南。白朗军随后包围商城,王占元,孙传芳困于城南。多亏驻麻城的第六旅旅长张敬尧部援救,王、孙才得以突围逃脱。
白朗军飘忽行踪,很快就进入安徽境内,攻下六安、霍山两县。在六安过完春节,白朗军即离开,临行时扬言拟攻合肥,实则西折而进攻金家寨。
这时段祺瑞亲自进驻信阳,与皖鄂两省的官兵采取大包围的部署。目的是把白朗军驱至商城一带,一举歼灭。在围攻之中,白朗军在固始、商城、滨川中间的武庙集、桃树岭、李家山、鄢家集一带山地中停留约有半个月。段祺瑞任命王占元为总司令,指挥作战。这时,豫、鄂、皖所调的部队陆续集结。王占元命令这些军队一部分堵住豫鄂、豫皖间的山路;一部分在商城南铜锣关附近控制,自己和孙传芳率领一个团的兵力进入潢川。本拟等到京汉铁路线上的部队调齐后再同时进攻。但适逢天下大雨、道路难行,部队多未到达指定地点。白朗军乘机用声东击西之计,以一部兵力猛攻潢川王占元部的驻地,以吸引其注意力,王、孙以两营的兵力迎战,立即被包围,只好调动预备的一营也来增援,损伤很大。王军惧怕不敢向前,白朗军乘机化整为零,分道越过京汉路,返回桐柏山中。白朗军行动迅速,王占元部连敌踪也找不到。不久,白朗军转向西攻。王占元派两个营的兵力驻扎信阳、驻马店,严防白朗军。
这是孙传芳随王占元麾下武力征伐的最初阶段。他在日本学来的军事知识对付中国土生土长的农民起义军看来并不怎么灵验。
不过,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火,孙传芳已比较了解白朗军的作战特点,开始与白朗军保持百十里的距离,并不急于接触。一天傍晚,正当人困马乏,离霍山县城还有六十余里时,天降大雨,孙便命令找个村庄埋锅造饭。斥候来报:“白狼军离此地约五十余里,也驻扎下来了。”
孙传芳经过一天的奔波,已疲惫不堪,听说白朗军就在前面,立即召几个连长商量连夜进军之事。
一连长面有难色说:“营长,部队经过很多天的行军,每次都听说‘白狼’在前面,可到时连个影子都没看见。现已天晚,又下着大雨,还是明天再追吧!”
孙传芳口气坚定地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们是跑了很多路,这次如果放弃追剿,我们还要跑更多的路。因此,我希望诸位能咬牙坚持,趁夜雨奔袭。”
另一个连长说:“我们好说,骑着马跑,但士兵实在太累了,我们怎样动员?”
孙传芳说:“长官一定要给士兵做出表率,从我带头,今夜一律步行,违令者,军法从事!”
紧急集合号吹响了,全营集中在村头的打谷场上,孙传芳冒雨讲了必须连夜追击的原因:“正因为大风大雨,敌人才会放松警惕,放心睡大觉,这是天赐的良机,今天的多吃苦多跑路,就是为了明天盼少跑路、不跑路,大家听我的指挥,和我一起行动,一定能胜利,如不听从我的指挥,我也不为难你。们,现在就出列,脱下军衣回家去!”
士兵们都表示:“愿听从营长指挥!”大雨瓢泼,孙传芳带头步行,一步一滑,向前走去,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前行。
全军在风雨之中,跌跌爬爬,经过七个小时的行军,凌晨三点,终于赶到目的地,并完成了对白朗军的包围。突击队趁夜幕爬进寨墙、发起攻击。火光冲天,白朗军没有防备,顿时大乱,双方混战一处。义军也不愧久经战阵,不久便开始勇猛顽强地抵抗。孙传芳军有四门管退炮,对准抵抗最烈处,一起开火,土堡垒被炸飞了,白朗等在残部保护下,杀开一条血路,向商城方向逃去。
天明时分,孙传芳传命全营休息一个小时,又踏上长途追击的小路,终于在第二天中午赶到商城。白朗军未及喘息,北洋军又迫到眼前,双方血战一场,白朗部损失惨重,但还是冲开一条血路,乘乱逃出。后入鳢家集南面高地,据险死守,并商议突围办法。2月21日,王占元下令发动攻击,激战竞日,互有损伤。
白朗军碰上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再加上对方武器精良,火力猛烈,在战斗中伤亡很大。23日,白朗带两三千人,李鸿宾带三千人分头突围。王占兀下死命令,勿使一人漏网。孙传芳指挥炮兵,用火炮瞄准高地人群密集处猛攻,终于打退了白朗军一次又一次的反击,突围未成。白朗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一路偷袭光州。王占元大惊,急令回师援救光州,白朗军遂化整为零,分数股逃出包围圈。在一个大风大雨的夜晚,白朗全军在信阳以南二十里的双河镇越过京汉铁路。
是晚,在信阳的豫南围剿司令部中,王占元总司令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犒赏孙传芳等有功人员。等天明时分,接到手下报告,白朗军已越过京汉铁路,兵分两路,向湖北应山、安陆及随县西进。王占元自知失职,却谎报军情,向袁世凯邀功:“白狼进犯铁路,我军迎头痛击,贼军大败,伏尸遍地,仅悍酋数人步行,敝衣杂入避难人民中逃去。”

前言/序言


《民国风云录:政客、军阀与时代洪流》 导言:乱世的交织与个人的命运 民国初年,中华大地历经剧变,从帝制的覆灭到共和的艰难探索,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权力更迭的暗流与社会变革的波涛。这是一个英雄辈出、也充斥着权谋与血腥的时代,无数风云人物如同潮水般涌上历史舞台,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国家的命运。本书将视角投向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那些在权力中心挣扎、在历史夹缝中求生的重要人物群像,通过对他们政治生涯、军事活动及其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入剖析,展现民国初年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侧影。 第一部:旧秩序的瓦解与新势力的崛起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并未带来即刻的安定。取而代之的是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袁世凯的铁腕与共和的困境: 袁世凯,这位从北洋旧臣蜕变为民国“大总统”的人物,其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他如何利用旧有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试图将共和体制导向他所期望的集权模式?本书将详细梳理他从掌控北洋军到称帝复辟的政治轨迹,分析其背后的权力逻辑和外部环境的催化作用。我们将探讨他的外交手腕,如何应对列强的压力,以及他在经济、军事改革上的尝试与失败,这些都构成了共和国早期最深层的制度困境。 “二次革命”的余波与地方势力的萌动: 袁世凯倒台后,权力真空迅速被各地军阀填补。南方革命党人的努力与失败,暴露了他们缺乏稳固的军事基础和统一的政治纲领的弱点。我们将聚焦于孙中山先生后期致力于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分析其与各地旧派系、新军阀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路线分歧如何影响了统一大业的进程。 第二部:北洋体系的内部权力斗争 北洋体系,这个由袁世凯一手构建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在其创建者逝世后,迅速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主要派系,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残酷内斗。 皖系与直系的角力——“府院之争”的深层解读: 府院之争不仅仅是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更是北洋体系内部权力分配和利益集团重组的集中体现。皖系以段祺瑞为代表,主张强硬的中央集权,而直系则更倾向于与南方以及英美势力建立联系。本书将细致描摹这些政治精英如何利用国会、财政以及军事部署,相互倾轧,直至爆发决定性的冲突。 奉系的崛起与关外的布局: 张作霖领导的奉系,作为一支具有地域色彩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力量,如何逐步渗透关内,成为左右北方政治局面的关键因素?我们将考察其在东北的统治模式,包括对经济的掌控和对地方士绅的拉拢策略,以及他如何在外患(日俄)与内忧(中央政局)之间寻求平衡。 第三部:地方实力派的复杂生存之道 民国时期的政治版图并非只有北洋系这一个维度。长江中下游、西南边陲以及东南沿海,各自孕育出具有强大地方控制力的军阀。 西南各省的独立倾向与“护法”运动: 孙中山在广州的护法运动,体现了南方对中央权威的抵制和对宪政的追求。然而,支持护法的西南军阀(如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昌等)各有其地方利益诉求。本书将分析这些地方实力派如何“打着革命的旗号”维护自身独立地位,以及他们与广州政府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决裂的复杂关系。 东南沿海的经济与军事重镇: 浙江、福建、江苏等地的实力派,他们往往更注重经济资源的掌控和对外通商的利益。他们对中央政局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谁能带来更稳定的税收渠道和更少的军事干预。通过分析这些地方军事强人的行动逻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中央权力衰弱之时,地方的“自保”心态是如何成为割据局面的重要支撑。 第四部: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和政治理想家们,在见证了武力争夺的残酷后,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思想界”的呐喊与对军阀的批判: 知识分子群体,如陈独秀、胡适等,他们如何看待军阀混战对“民主”和“科学”理想的践踏?我们将梳理当时报刊杂志上关于“造就现代国家”的论战,分析他们对政治精英的道德审判,以及这种批判对社会思潮产生的影响。 经济基础与军事扩张的恶性循环: 军阀的生存依赖于枪杆子,而维持枪杆子又需要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本书将探讨军阀们如何通过盐税、关税、烟土等方式榨取民脂民膏,这种依靠掠夺维持的统治,如何加剧了人民的痛苦,并最终使得任何统一的努力都难以建立起坚实的社会基础。 结语:历史的教训与时代的印记 民国初期的历史,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运作、理想如何被现实扭曲的教科书。从袁世凯到后来的北洋系大佬,每一个角色的沉浮,都与他们对国家大势的判断、对自身力量的认知以及对他人利益的权衡紧密相关。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细致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激情与混乱并存的时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了解他们的选择,就是理解现代中国形成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民国时期某位重要人物的书籍,在众多选择中,一本名为《细说北洋:孙传芳》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孙传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作为北洋军阀时期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军阀的崛起、政治的博弈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感到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孙传芳的生平事迹,更能深入地剖析他的政治思想、军事策略以及他在那个混乱年代的生存之道。我想了解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军人成长为一方势力,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他又在怎样的困境中走向了衰落?对于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这本书能否提供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解读?我还希望作者能够注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那个时代的人物群像,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孙传芳的了解非常有限,大概停留在教科书上“皖系军阀”的标签,以及他后来被施剑翘刺杀的那个轰动一时的新闻。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细说北洋:孙传芳》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封面上那张孙传芳的老照片,眼神深邃,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似乎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我非常好奇,这位“五省联帅”究竟是怎样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他的治军之道有何独到之处?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又是如何与其他势力周旋、制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他的政治生涯,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要挖掘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关于他个人生活、性格特点的描写,比如他的家庭、他的爱好,甚至是他的一些小癖好,这些细节往往能让人物更加丰满,也更能帮助读者理解他的行为。毕竟,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选择和命运,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史怀有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左右时局的人物。孙传芳,“五省联帅”的名号,总让人联想到那个时代雄踞一方的权势。我最近入手了这本《细说北洋:孙传芳》,还未开始细读,但从目录和序言来看,它似乎试图勾勒出孙传芳从默默无闻到权倾一方,再到最终走向衰落的完整脉络。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他治军的策略,以及他在那个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如何凭借有限的资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多方势力中周旋、制衡。我想了解,他是否有着超乎常人的政治远见,还是仅仅凭借一时运气和强硬手段?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史实记载与故事性的讲述,能否让我们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壮与传奇?这本书,希望能为我揭开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孙传芳,也让我对那个北洋乱世的理解更加深刻。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北洋时期的历史都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个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独特且关键的时期,政治动荡、思想活跃、英雄辈出。孙传芳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无疑是理解那个时代的一个绝佳切入点。我尤其关注的是,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面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是出于纯粹的权力欲望,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他的战略眼光如何?他的军事才能是否被高估或低估?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谜团,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孙传芳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史料的,是否存在一些新的解读或者未曾公开的史料?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严谨的态度,但又不失可读性的笔触,带领我走进孙传芳的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思考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启示。

评分

一直对民国风云人物的故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却又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枭雄们。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孙传芳的书,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看目录和扉页的介绍,就足以勾起我的无限遐想。孙传芳,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总是与“五省联帅”的威名联系在一起,他的军阀生涯,他的起起落落,他的政治博弈,都仿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史料记载,更希望能够触及他内心的挣扎、他的决策依据,以及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是如何交织缠绕的。我期待着作者能用生动的笔触,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的孙传芳,让我能够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风云变幻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品味那个枭雄的传奇。我对书中对孙传芳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的分析尤为期待,也想知道他如何在一个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游刃有余,又在怎样的困境中走向衰败。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兴趣,更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次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