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正版现货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创客教育
  • STEAM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教学
  • 学科素养
  • 创新思维
  • 实践能力
  • 教材
  • 教辅
  • 中国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邮电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3404
商品编码:1073724417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字数:235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当前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创客和创客教育都还是正在建构中的概念。本书从来自创客教育一线的老师、专家和机构的角度,为大家重点解读3个问题: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该怎么做?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创客教育观点、创客教育课程与活动项目、校园创客空间案例以及相关资源,相信这些信息能为全国各地关注和参与创客教育的教育管理部门、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作者介绍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是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的简称,是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来源于民间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相关优秀企业代表。 




关联推荐
创客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指南
媒体评论

 刚刚起步的创客教育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也没有形成严谨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实施措施。我们认为,创客由来已久,创客运动推动着教育系统内基于创造的学习的发展。·任友群_ 华东师范大学·

■ 创客教育具有综合性、体验性、趣味性、协作性、艺术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刘诗海_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 目前创客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需要深入研究创客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兴趣小组还是校本课程实施,是否需要与其他学科相关联。创客教育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具有促进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潜在可能性。·黄荣怀_ 北京师范大学·

■ 在创客运动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祝智庭_ 华东师范大学·

■ 创客教育应该关注无用的学习,关注个性化的造物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源自生活、是否有趣并能打动人。·谢作如_ 温州中学·

■ 创客教育的关键是学习,学习即智造,智造即学习。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环境,建设人人皆创、处处可创、时时能创的众创社会。·管雪沨_ 常州天宁区信息中心·

■ 创客教育的出现是我国创客文化、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也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吴俊杰_ 北京景山学校·



目录

目录:

导读

第1 章 遇见 002

1.1 初识   002

1.1.1 结合文化  003

1.1.2 基于兴趣     003

1.1.3 项目学习     004

1.1.4 数字工具     004

1.1.5 倡导造物     004

1.1.6 鼓励分享     005

1.1.7 跨学科    … 006

1.2 初心   006

1.2.1 李大维:让孩子把创新实践当爱好  … 007

1.2.2 叶琛:Mind+ 背后的教育梦  ……… 007

1.2.3 谢作如:陪着孩子玩创客      008

1.2.4 管雪沨:6 万小学生实现趣味编程  … 008

1.2.5 吴俊杰:霞光初现  009

1.2.6 周茂华:原来我就是创客      009

1.3 愿景   009

1.4 大家谈        012

1.4.1 任友群    … 013

1.4.2 刘诗海    … 013

1.4.3 黄荣怀    … 013

1.4.4 祝智庭    … 014

1.4.5 田保华    … 014

1.4.6 付志勇    … 014

1.4.7 李大维    … 015

1.4.8 叶琛    …… 015

1.4.9 潘昊    …… 016

1.4.10 肖文鹏     016

1.4.11 谢作如     016

1.4.12 管雪沨     017

1.4.13 吴俊杰     017

1.4.14 余翀     018

1.4.15 philosophinana 018

1.4.16 Mitch Altman 019

1.4.17 @STEAM & Maker 教育圈  ……… 020

2 章 溯源  021

2.1 准备期·2012     022

2.1.1 景山·零起点 ……… 022

2.1.2 在0 之前     027

2.1.3 回望2012     032

2.2 探索期·2013—2014 …… 036

2.2.1 温州·亮相     037

2.2.2 回望2013     040

2.2.3 常州    …… 043

2.2.4 名教·吴俊杰 ……… 047

2.2.5 柔软地改变教育·谢作如      048

2.3 发展期·2015—2016 …… 049

2.3.1 专家委员会     050

2.3.2 制汇节·教育日 …… 051

2.3.3 上海嘉定·辨析 …… 051

2.3.4 百城百校·创客教育直通车      053

2.3.5 元宵定义·从0 到1  054

2.3.6 英文版    … 057

2.3.7 中国创客教育联盟 … 059

2.3.8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客教育联盟国际合作的倡议    … 060

2.4 我们这5 年·路线图 ……… 060

2.5 觉醒·十三五    … 061

2.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062

2.5.2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2016—2020 年)        063

2.5.3 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065

2.5.4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066

2.5.5 在第二次课程教学改革第二次研讨会上的讲话    … 066

2.5.6 教育部装备中心2016 年工作要点  … 067

2.5.7 上海·创客式学习 … 067

第3 章 践行·案例     069

3.1 行动   069

3.1.1 课程    …… 070

3.1.2 媒介·装备     071

3.1.3 环境    …… 078

3.1.4 活动    …… 079

3.1.5 机制    …… 079

3.1.6 方法论    … 080

3.2 温州中学创客空间     082

3.2.1 空间选址     082

3.2.2 设备配置     083

3.2.3 师资队伍     085

3.2.4 课程设置     085

3.2.5 创客项目     086

3.2.6 感悟    …… 088

3.3 常州虹景小学创客课程基地  088

3.3.1 背景    …… 088

3.3.2 目标    …… 088

3.3.3 内容与方式     089

3.4 深圳二高创客空间     095

3.4.1 三步走    … 096

3.4.2 四特点    … 098

3.4.3 项目分享     099

3.4.4 思考    …… 102

3.5 3D 打印(中学版) ……… 103

3.5.1 预期    …… 103

3.5.2 原则    …… 103

3.5.3 课程建设     104

3.5.4 功能分区     105

3.6 感悟   106

第4 章 活动  107

4.1 温州市举办首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      107

4.2 常州市举办中小学生创客邀请赛      108

4.3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创客马拉松大赛  …… 108

4.4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 … 108

4.5 深圳创客周·创客教育论坛  109

4.6 STEAM 创客教育专家论坛·2015 佛山  … 124

4.7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 教育论坛·2015 嘉定    … 126

4.8 佛山市教育创客培养计划首期创新班  ……… 129

4.9 东莞市科普中心:“创客+”(Madlab)·2015 东莞     130

4.10 “创客教育直通车”“百城百校”行动  … 131

4.10.1 缘起    … 132

4.10.2 组织单位     132

4.10.3 活动内容     133

4.10.4 长期规划     133

4.10.5 巡游时间表·路线图     … 134

4.10.6 示范课程体系 …… 134

4.10.7 试点校申报 ……… 135

附录1 创客与创客文化  ……… 136

附1.1 创客与创客精神·创客从哪里来?  ……… 137

1.1.1 创客来源与创客精神  137

1.1.2 对骇客(Hacker)精神的继承  …… 138

1.1.3 对极客(Geek)精神的发展  ……… 138

1.1.4 对工匠(Craftsman)精神的传承  … 138

1.1.5 开源精神:开源(Open Source)   140

1.1.6 创客基因:互联网+  142

1.1.7 动力:创意当实现 … 142

附1.2 创客空间(Maker Space)·自由地撒野       143

1.2.1 国外创客空间介绍 … 143

1.2.2 国内创客空间介绍 … 145

附1.3 创客文化(Maker Culture)·交流与分享    ……… 147

1.3.1 国外创客活动 ……… 148

1.3.2 国内创客活动 ……… 149

附录2 资源礼包     … 153

附2.1 推荐书目    …… 153

附2.2 蓝皮书导图    … 155

附2.3 资源网盘    …… 156

附录3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  … 157

附3.1 DIYI届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简介      157

附3.2 委员简介    …… 157

 

 




《创新思维与实践: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前所未有,单一的知识灌输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素养的未来公民。本书《创新思维与实践: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正是响应这一时代呼唤,深入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一套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赋能青少年迎接未来的挑战,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教育理论,而是聚焦于“如何做”和“如何学”的实践性层面,为教育者、家长以及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和可操作的指南。我们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潜力转化为创造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机会的提供。 第一章:时代之变与教育之应 当前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社会结构变迁,这些宏观层面的变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其弊端日益显现: 知识的过时性: 许多知识点在学生毕业时可能已经不再是前沿,甚至被新的发现所取代。 被动学习的局限: 以教师为中心、以记忆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究精神。 “唯分数论”的误导: 过度强调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发展。 学科壁垒的阻碍: 僵化的学科划分,限制了学生跨界思考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而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必须从“教书育人”向“育人为本”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标准化培养”向“个性化发展”转变。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有用的、有创造力的、有责任感的”个体。 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石:好奇心、探索欲与批判性思考 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书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天然好奇心至关重要。 好奇心: 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非知识的唯一提供者。创造一个允许犯错、鼓励尝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乐趣。 探索欲: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尝试。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编程实践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真实世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探索能力。 批判性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精神和逻辑分析能力。不盲从权威,不轻信传言,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以及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考是创新的“刹车”与“方向盘”,它能帮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筛选、优化和聚焦,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创新点。 第三章:从“学”到“创”:项目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如何将抽象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本书重点推介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和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项目式学习(PBL): 定义: 以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挑战为驱动,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围绕一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制作和展示,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 核心要素: 真实性问题、深度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反思评估。 实践路径: 情境创设: 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项目主题。例如,设计一个社区绿化方案、制作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短片、开发一个简单的学习APP。 问题驱动: 项目的起点是学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团队协作: 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教师角色: 教师是项目的引导者、资源提供者和支持者,而非知识的直接灌输者。 成果展示与反思: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报告、演示、模型、作品等)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过程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PBL的价值: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探究式学习: 定义: 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通过交流分享来构建知识。 核心要素: 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整合、得出结论、交流分享。 实践路径: 开放式提问: 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鼓励质疑: 允许学生对课本内容、教师观点提出疑问。 多样化探究工具: 提供显微镜、科学实验器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多种探究工具。 引导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解。 分享与交流: 鼓励学生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分享探究过程和结果。 探究式学习的价值: 培养科学精神、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感。 第四章:跨学科融合与STEAM教育理念 现代世界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打破学科的藩篱,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跨学科融合: 打破壁垒: 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例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以结合地理、文学、艺术等元素,进行多角度的解读。 主题式教学: 以一个宏大的主题为中心,围绕主题整合数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现实情境应用: 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STEAM教育理念: 定义: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缩写。它强调将这些学科领域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何重要: STEAM教育不仅培养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跨界整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实践建议: 创客空间建设: 建立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电子元器件、各种手工材料等设备的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 跨学科项目设计: 设计融合科技、工程、艺术和科学的综合性项目,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自动浇水的植物种植系统,需要用到生物学、电子学、编程和设计知识。 鼓励尝试与迭代: 在STEAM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迭代优化自己的设计。 艺术的渗透: 强调艺术在STEAM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设计美学、用户体验等,使技术产品更具人文关怀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章: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除了项目式和探究式学习,还有许多教学策略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发散性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 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自由联想,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不进行评判。 类比联想: 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进行类比思考。 逆向思维: 鼓励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收敛性思维训练: 评估与筛选: 在发散性思维产生大量想法后,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标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估和筛选,找出最可行的方案。 决策制定: 培养学生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问题解决导向: 真实问题导入: 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多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复杂性。 解决方案设计: 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鼓励表达与分享: 演讲与辩论: 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锻炼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通过展示过程学习他人的优点。 同伴互评: 建立安全、支持性的互评机制,让学生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得启发。 第六章:评价体系的革新:看见成长,而非仅分数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难以反映学生在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的成长。 多元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进步幅度,而非仅仅是最终结果。 表现性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作品、项目成果、口头报告、演示等来评估其能力。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并从同伴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反馈。 关注能力而非知识点: 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否进行创新性思考,能否有效地与他人协作。 设计能够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开放性题目和任务。 建立成长性评价档案: 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展示其从起点到现在的进步轨迹,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这种档案可以包含学生的学习笔记、项目报告、创意作品、教师评价、自我反思等。 第七章:教育者角色的重塑:从传授者到引导者、协作者 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供方向,激发兴趣。 协作者: 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索,共同学习,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 支持者: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榜样: 教师自身也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习设计者: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第八章:家校合作:共筑创新教育生态 创新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努力。 家校沟通: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创新教育的价值。 家庭支持: 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支持创新和探索的氛围,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实践机会,而不是过度保护或施加压力。 共同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成为教育的合作伙伴。 资源共享: 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结论 《创新思维与实践: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一书,旨在为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导我们共同思考并实践一种更加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我们相信,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STEAM教育理念,通过革新评价体系,并重塑教育者和家长的角色,我们能够赋能下一代,让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不仅能够适应,更能引领,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和未来的建设者。这本书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教育的参与者,共同踏上这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极强的可操作性上。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可以立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工具和框架。我注意到书中有许多图表、流程图和检查清单,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接收的效率,让复杂的步骤变得一目了然。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学习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来说,这种“干货满满”的呈现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很多书中提到的理念,我已经开始尝试在日常工作的小项目中进行验证,初步的反馈是积极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推荐价值的信心。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真正能够陪伴我们成长、并在关键时刻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致,封面采用了当下流行的简约风格,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出品。拿在手里有种扎实的质感,纸张的选用也很有考究,字迹清晰,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侧面看,书籍的装订也非常牢固,看得出制作方在细节上没有马虎。拿到手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这种对实体书的喜爱,很多数字阅读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对于这种具有专业性和指导性的读物,实体书的便携性和在书架上陈列的价值感,都让人倍感珍视。整体而言,从触碰到视觉的初印象来看,这本书在制作工艺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

评分

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对行业生态的深刻理解。它似乎没有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模块进行探讨,而是将多个相关领域进行有机整合,描绘了一幅完整的行业图景。这种宏观的视野对于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观点时的平衡性,他既能清晰地表达主流的看法,也愿意花篇幅去探讨一些新兴的、甚至是有争议的流派,并没有采取“一言堂”的武断态度。这种开放而包容的学术态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不再局限于已有的认知框架中去思考问题,而是学会了多维度地审视和评估一个议题。

评分

我花了几天时间深入阅读了这本书,发现它的叙事逻辑非常严谨,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作者在论述问题时,总是能从宏观的视角切入,然后层层深入,细致剖析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显得自然而然,仿佛是精心编织的逻辑链条,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或牵强附会之处。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阐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实例来辅助说明,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理解其精髓所在。这种行文风格,既保持了学术的深度,又兼顾了可读性,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读完一章,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作者的观点,那种被清晰的思路引导的感觉,是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接地气,充满实践热情的类型。它不像一些官方报告那样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向你分享他的“独门秘笈”。行文中不时穿插着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富有洞察力的评论,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仿佛作者就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这种“知行合一”的文字力量,是推动我继续阅读下去的最大动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页文字背后所倾注的心血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真切关怀,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理论指导,更像是一份凝聚了实战智慧的行动指南,让人读完后心里有底气,手上有方法。

评分

评分

图书不错的,对创客教育有整体了解

评分

图书不错的,对创客教育有整体了解

评分

快递太慢!

评分

快递太慢!

评分

快递太慢!

评分

图书不错的,对创客教育有整体了解

评分

快递太慢!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