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思想家:隋唐

中国历代思想家:隋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王寿南 编
图书标签:
  • 隋唐思想史
  • 中国思想史
  • 哲学史
  • 历史
  • 隋唐
  • 思想家
  • 文化
  • 学术
  • 中国文化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8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938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台湾商务印书馆学术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0
字数:4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台湾学术文化重点出版项目,百位学者联袂编撰,还原历代思想家在中华思想传承中的成就与影响,指导:钱穆、王云五、屈万里、萨孟武等,审阅: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萨盂武、王尔敏、张朋园、陈鼓应、张玉法等。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思想家》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原名“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等)与王寿南教授共同担任主编,两岸学者联袂撰写,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套著作对于读者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重点引进项目,此次以简体字出版,对文中的古今地名对照、注文体例和文字错误等作了必要的订正,并将原25分册按历史年代合并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和现代等凡7种14册。
原版本的卷头语和三篇序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该书系的出版缘起和有关情况,简体版将其主要内容附于书前。
该书关于中国历代思想家的选取立意及某些作者的观点,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为便于参考研究,仍保留其原貌,在书中加编者注予以说明;个别之处,有所节略,但不改动原书之观点。

目录

智凯
吉藏
杜顺
王通
玄奘
慧能
法藏
韩愈
罗隐
杜光庭

精彩书摘

(4)“位妙”,是在实践修持当中,所创立的阶位,这亦分为四教的不同,即藏教立声闻七贤七圣位,缘觉不立位,菩萨乃有三阿僧只劫(阿僧只译为“无数”,劫译为“时分”)的行位。通教即说:三乘共十地。别教即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但进入初地,始能断无明证中道的。圆教:五品弟子位、六根清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位。所谓五品弟子位是外凡,六根清净才是内凡十信位。然圆教胜过别教的伟大处,即是:圆教的初发心住,即就能灭无明证中道,以示现八相成道,得自由自在的教化于十方世界,这是智凯强调圆教的初住,就能成佛的圆满义,但对于设立第二住的诸位,乃属针对实践修持,就能展开证取中道的实用论,故位位融通相即无碍的境界。
智凯更曾强调藏教和通教的位次,乃局限于断证界内,故属粗位,别教的登地所证,虽是妙谛,但由渐次而从浅人深,且曲径迂回的历经行位,还在能入门,兼带方便,故不能称为纯妙,唯圆教即从初发心至果觉,其教证具是实法,契符妙行,而能直趋宝所,故称为位妙。
(5)“三法妙”,是指三轨,即真性轨、观照轨、资成轨。真性轨是:法体不妄不异的真如性德;观照轨是:破妄情、显真理的真如理德;资成轨是:理、性相辅相助的妙用性德。故三法轨同时是一体,即是法界一切法的根本理体,而智凯在三轨中,方便为区别显示体与用,而规定真性轨为体,其他两轨为用,但体用却不是隔别,乃是即用即体;即体即用而圆融无碍的。
……

前言/序言


千年回响:中国思想的璀璨星辰 中国的思想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了无数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从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到宋明理学的巅峰,再到近现代的转型与革新,无数杰出的思想家以其深邃的洞察、不懈的探索,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为世界思想宝库贡献了宝贵的财富。本书《中国历代思想家:隋唐》旨在深入剖析中国思想发展脉络中,最为关键、最具活力,也最富于变革意义的隋唐时期。 隋唐,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这个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空前活跃。这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为思想的活跃与交流提供了沃土。在此之前,中国思想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潮、佛教的传入与融合,以及儒家思想在与佛教、道教的碰撞中不断调整与发展。而隋唐时期,则是在吸收了前代思想营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整合、创新与发展,并为后世宋明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隋唐时期的思想家及其著作,而是力求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展现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全貌。我们将首先审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状况,探讨这些外部环境如何深刻影响了思想的生成与传播。例如,隋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思想的统一与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唐朝的开放包容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思想,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的思想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与社会功用。 接着,本书将聚焦于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与思潮。我们将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经历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势地位,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相对沉寂,到了隋唐,儒学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尽管佛教和道教的势力依旧强大,但儒家学者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积极回应新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挑战。本书将重点分析唐代儒学大家们如何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解读,如何回应佛教的挑战,如何调和儒家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将会探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在统一儒家学说、规范官方经学地位上的重要作用,以及魏徵、房玄龄等在政治思想上对儒家君臣关系的阐释。 与此同时,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其在中国发展的高峰。佛教不仅在教义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艺术审美乃至政治伦理。本书将详细介绍唐朝佛教各大宗派的兴起与发展,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我们将分析这些宗派的代表人物,如智顗、法藏、慧能、善导等,是如何在继承印度佛教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的哲学观念,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体系。例如,智顗的“一心三观”思想,法藏的“性起”说,以及慧能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核心思想,都将在本书中得到细致的阐述,并分析它们对当时社会及后世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隋唐时期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本书将考察道教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我们将关注道教如何吸纳和融合民间信仰,如何构建其自身的神学体系,以及如何在政治上获得官方的支持。我们将分析道教经典,如《道德经》、《庄子》等,在隋唐时期的传播与解读,以及一些道教人物如孙思邈等,如何在医学、养生等方面为道教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儒、释、道三大主要思想流派的论述,本书还将关注隋唐时期其他重要的思想现象。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哲学思辨,例如关于“有”与“无”、“理”与“气”的初步探讨,这为后来的宋明理学奠定了基础。我们也会关注隋唐时期在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涌现出的思想光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哲学观念。例如,诗歌的繁荣不仅仅是文学的成就,也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感悟。史学著作的编纂,也体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思考。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我们将注重思想家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思想场域中,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的过程。我们将努力呈现隋唐时期不同思想流派之间,以及同一流派内部不同人物之间的论辩、融合与创新。这种互动性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思想发展的动态性与复杂性。 最后,本书还将探讨隋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将简要梳理隋唐时期形成的思想格局,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持续生命力。我们也会触及隋唐时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思想如何走向世界,对东亚乃至更广泛的文化圈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历代思想家:隋唐》是一部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展现隋唐时期思想图景的著作。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思想家及其思想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中华文明思想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中国古代智慧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本书将带领您穿越千年,聆听那些不朽的智慧之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思想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开始翻阅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时,就被作者那种冷静而又不失激情的叙事口吻所吸引。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写法,而是试图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思潮中,为读者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主线。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老道的历史向导,穿梭于那些思想交锋的前沿。作者对于复杂概念的阐释,总是能用非常精准且富有洞察力的语言进行概括,即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例如,他对某一时期哲学流派之间微妙张力的分析,简直可以用“抽丝剥茧”来形容,让你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对人类思想演进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将深奥理论“翻译”成大众可懂语言的能力,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上,显示出作者对于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的完美平衡。它不是将每一个思想家孤立地介绍,而是将他们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中去考察其思想的生成机制和历史影响。这种“大历史观”的运用,使得阅读体验具有了极强的连贯性。比如,当你读到某个思想家对前代学说的批判时,你能够立即回溯到前代的思想脉络中去理解这种批判的必然性。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跳跃感,让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全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阅读体验是流畅而又引人入胜的。

评分

这本书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确实是下足了功夫的。我注意到其中引用的不少一手文献和不太常见的史料,这让我的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以往阅读同类主题的书籍,往往流于对二手资料的转述,观点相对保守。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进行了大量的原始文本的研读和比对,这使得他的论述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每次读到关键的历史人物的语录或论断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是其他论著难以比拟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内容的绝对信任感,仿佛所有的论断都有坚实的基础支撑,绝非空中楼阁。这对于想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或者真正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宝库。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中透露着厚重感的封面,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快餐读物。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排布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疲劳。特别是那些历史人名和古籍引文的标注,做得极为考究,显示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从目录和导读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功力。这种对实体书的重视,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年代,更显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对古典韵味的保留,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是相当高的,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绝对不适合走马观花地浏览。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句子,甚至需要查阅附录中的背景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深意。这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思考的习惯。但正是这种略带挑战性的阅读过程,才更显出其价值所在。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主动参与到与历史思想的对话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读完一个部分后,那种“脑力激荡”后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感觉自己的思维也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打磨了一番。这绝对是一本需要“慢读”并反复回味的力作。

评分

读书节买了一大堆书,要不是基本都没货了,还要花更多钱,感谢京东下架大部分图书,给我省钱了。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原版本的卷头语和三篇序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该书系的出版缘起和有关情况,简体版将其主要内容附于书前。

评分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评分

包装优良

评分

看着便宜,收藏先,146拿下一套,价格没得说。

评分

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评分

这个是我早就想买的书,这次狠狠心买下,了了一个心愿。很精美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法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