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近代唯心论简释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近代唯心论简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麟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近代史
  • 唯心主义
  • 学术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名著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6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427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三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近代唯心论简释》是贺麟的一本论文集,为其前期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既精通费希特、黑格尔、康德、斯宾诺莎等西方哲学大家的哲学思想,又从小受宋明理学薰陶而颇有心得,因而能够写作这本融合中西两种哲学传统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比较了中西哲学的异同,认为两者可以相通。作者提出了 “比较的能成一系统的”(胡绳语)、自己的“唯心论”,形成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新心学”哲学思想。作者的这些努力使得传统的中国哲学具有了现代性,为中西哲学交流打通了一条路径。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一 近代唯心论简释
二 时空与超时空
上篇 论时空
论时空为自然知识所以可能的先天之理或法则
证时空为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先天之理或标准

下篇 论超时空
附:论时空——答石峻书
三 知行合一新论
四 宋儒的思想方法
五 怎样研究逻辑
六 辩证法与辩证观
七 斯宾诺莎的生平及其学说大旨
一六六〇至一六六三年斯氏住莱茵堡
一六六三夏至一六七〇年斯氏住乌尔堡(Voorburg)
一六七〇年至一六七七年斯氏住海牙
八 康德名词的解释和学说的大旨
引言
康德哲学重要名词的翻译与解释
结语
九 论意志自由
十 论道德进化
(一)逻辑上道德进步的历程
1.费希德的道德进步观
2.黑格尔的道德进步观
(二)事实上道德现象的演化
十一 文化的体与用
十二 五伦观念的新检讨
十三 西洋机械人生观最近之论战
引言
机械论与非机械论之根本差异
机械论者之五大论据
非机械论者之五大论据
新机械主义者之折衷观
机械主义与伦理学
十四 评赵懋华《叔本华学派的伦理学》
十五 与友人辩宋儒太极说之转变
附录
最近五十年来的西洋哲学
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近代唯心论简释》代序)
关于《近代唯心论简释》自述
一个唯心论者的文化观
《近代唯心论简释》述评
何谓唯心论?
附:答谢幼伟兄批评三点
柏拉图认识论中之主体与对象
贺麟先生学术年表
逻辑之心和直觉方法——《近代唯心论简释》打通中西哲理的连环套

精彩书摘

漱溟先生最早即引起我注意直觉问题。于是我乃由漱溟先生的直觉说,进而追溯到宋明儒的直觉说,且更推广去研究西洋哲学家对于直觉的说法,遂使我对于漱溟先生所提出的直觉说,发生两个问题:
第一,直觉是不计较利害得失的态度,但究竟直觉尚计较苦乐,计较善恶否?西洋近代的功利主义就是计较苦乐,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的主义。因此反对功利的计较,意思即包含反对苦乐的计较。所以西洋直觉派的伦理思想家可以说是全是反对快乐论的。依漱溟先生反功利的态度,自然也必是应反对苦乐的计算的。但对于此点,他书中似无明白表示。而且在他初期的《究玄决疑论》中,对于苦乐问题,他曾有过通盘的计算。他认为人生苦多乐少,文明愈进步,知识愈增多,而痛苦亦随之增加——此说与章太炎先生俱分进化论之说相同——这也就是使他走入佛家出世一条路的一个原因。及他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期,他已经领略到孔颜的乐处,体验到仁者不忧的境界,认为绝对快乐可以达到,所以他又回到孔家的直觉生活。换言之,他认为快乐不可于理智中求之,而可于直觉中获得。凡有功利意味的快乐则反对之,而于带有禅说意味、道德意味、由涵养得来的精神意味的快乐,则认为是最高理想、最高境界。恐怕漱溟先生与功利派的人对于快乐的追求,只有方法上实质上范围上的区别罢。
……
探寻中国近代思想的脉络——一部勾勒心灵力量崛起史的力作 在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思想的激荡与变迁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篇章。从西方文化的涌入到传统价值的重塑,一批批先驱者在思想的战场上探索、辨析、争鸣,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深邃的精神动力。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所收录的《近代唯心论简释》,恰是一部深刻剖析这一时期思潮演进的关键之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名家理论,而是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近代中国唯心论思想发展的曲折历程,揭示了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意义与深远影响。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近代唯心论”这一概念的精准界定与深入解读。在西方哲学史上,唯心论涵盖了广泛的流派,强调精神、意识或观念在认识世界和存在中的首要地位。然而,当这一思潮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的思想土壤相结合时,便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中国化”过程。作者并未拘泥于西方哲学的原教旨,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挑战时,如何运用唯心论的视角来回应民族危机,如何从中汲取力量以重塑民族精神,如何将内在的精神世界作为抵御外侮、实现自强的根本。 本书的叙事,如同一幅细腻的人物画卷,生动展现了近代中国唯心论思想的几位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这里没有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对这些思想家的人生经历、思想渊源、核心主张及其相互之间的论辩的细致梳理,让读者得以窥见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语境下,为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唯心论体系而努力的。例如,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高呼“精神立国”、“民族精神”的学者,他们并非空谈玄虚,而是将唯心论作为一种改造国民性、凝聚民族意志的有力武器。他们深知,物质力量固然重要,但更为根本的是支撑一个民族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从传统儒学、佛教等中国哲学资源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吸收西方唯心论的精髓,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智慧的思想成果。 更重要的是,本书揭示了近代中国唯心论思想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发展路径。有的学者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与精神修养,认为个体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有的则更侧重于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弘扬,将唯心论视为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柱;还有的则将唯心论与科学精神相结合,试图在新的思想框架下理解世界和认识自身。作者以宏观的视野,将这些不同的声音和探索汇集在一起,展现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勃勃生机与求索精神。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清晰地勾勒出近代中国唯心论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近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备受屈辱。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的探讨不再是纯粹的学术游戏,而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息息相关。本书着重阐释了唯心论思想是如何被用来解释民族衰败的原因,如何为反抗侵略提供精神支撑,以及如何为建设现代中国提供思想启蒙的。这些思想家们,无论其具体的理论主张如何,都怀揣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他们试图通过唤醒人们的精神世界,来激发民族的生命力,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奠定基础。 本书对“简释”的理解,也颇具匠心。它并非一本艰深晦涩的哲学专著,而是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哲学思想呈现给更广泛的读者。作者在梳理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入历史史实和生动的例证,使得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而可感。这种“简释”,恰恰是本书的精髓所在——它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的流派,理解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力量的意义是否依然重要?在各种思潮涌动的当下,我们应如何汲取历史的智慧,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近代唯心论简释》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与历史洞察的力作。它不仅为我们梳理了近代中国唯心论思想的来龙去脉,更深刻地揭示了在民族危机与社会变革的洪流中,精神的力量如何成为凝聚民族、推动进步的关键要素。本书犹如一座思想的灯塔,照亮了近代中国思想探索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它让我们看到,中国近代思想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对西方思想的吸收与转化,更在于其在本土土壤上所孕育出的独特智慧与深厚情怀,以及那种面对时代巨变,永不放弃的精神求索。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一段重要的思想史,更能从中汲取启迪,思考精神力量在个人成长与民族发展中的永恒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科学哲学史的书籍,其叙事手法极其大胆,充满了对历史人物性格的侧写,与其说是严肃的学术梳理,不如说是一系列充满戏剧张力的传记片段的组合。作者对于那些科学巨匠们在发现过程中的挣扎、嫉妒甚至荒谬的行为,毫不避讳地进行了细致的描摹。这使得那些复杂的理论——比如关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公式。比如,他对某位物理学家在提出革命性理论前后的心理状态的刻画,简直就像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和光芒。这种将学术思想“去神圣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进入专业领域的门槛。它证明了伟大的思想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诞生于充满汗水、咖啡因和偶尔灵光一闪的人类大脑之中,这种“人味儿”的展现,才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

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东方美学思想的译本,其语言风格与西方哲学著作那种强烈的辩证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本书的文字,更像是一幅精心晕染的水墨画,意境悠远,留白甚多。它不像西方的论著那样步步为营、试图穷尽所有可能性,而是倾向于通过一种意象的叠加,来构建一种整体的、难以言喻的体悟。例如,书中对“空”与“有”关系的描述,并非用逻辑上的对立来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自然现象的譬喻,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叙事节奏,因为我的思维习惯总是试图在每句话后面加上一个明确的“因此”或“结论”。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求明确结论的特质,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与文本共呼吸的放松感。阅读不再是攻城略地,而更像是一场在山水间漫步的修行,每一步都有风景,但终点并不重要。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接触的某些社会学理论著作,其行文的冷峻与客观,让我体验到了一种近乎于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感。那些作者似乎刻意避开了所有可能引发情感共鸣的词汇,一切都建立在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严密的因果链条之上。举例来说,有一本关于现代性风险构建的分析,它将社会结构中的不确定性量化,把人的焦虑归因为系统失灵的预期值。这种写作风格,对于习惯了浪漫主义叙事的人来说,可能略显枯燥,但对于追求清晰界限和可操作性解释的我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它迫使你放弃寻找“意义”或“目的”,转而专注于“机制”和“运作”。每读完一章,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看穿了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直达底层运行的逻辑齿轮。这种对“去人性化”分析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立场宣言。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的另一套资料,是关于二十世纪初欧洲现象学运动的史料汇编,里面的论述风格与我预想中的那种温和、渐进的学术推进截然不同,充满了激烈的论战和观念的碰撞。那套书的叙事方式,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哲学家都像是一个手持独特武器的战士,在思想的战场上各据一方,试图攻克传统形而上学的堡垒。我特别欣赏其中对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那一号召的时代背景分析,它不仅仅是哲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焦虑的一种深刻回应。那种感觉就像是,当你凝视着一个不断后退的自我边界时,突然有人告诉你,真正的自我其实一直藏在你最熟悉的日常经验的褶皱里。阅读这些文字时,我常常需要频繁地查阅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科学发现,因为这些“外在因素”似乎也在无形中塑造着这些观念的表达方式。它让我意识到,哲学并非高悬于空中的纯粹思辨,而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生命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学术探险家的指南针,虽然我手里拿着的不是那本特定的书,但我最近读的几本有关近代哲学思潮的书籍,都给我带来了类似的震撼。比如,我刚啃完的关于康德后期思想演变的一部专著,那文字的密度和逻辑的严谨性,简直就像是走在一个铺满复杂几何图形的迷宫里,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否则就会在晦涩的论证中迷失方向。作者对康德“先验观念论”的阐释,并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简化的教科书式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矛盾与张力,特别是他如何试图调和理性与经验之间的鸿沟。读到其中关于“物自体”的讨论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那些哲学家们在书房里彻夜不眠、与自己思想搏斗的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反而是在我脑海中种下了一连串更深刻的问题,迫使我去追溯更早期的柏拉图主义影响,去对比黑格尔是如何“扬弃”了康德的二元对立。这种引人入胜的求索过程,本身就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它要求读者投入全部心智,去感受思想的重量和历史的厚度。

评分

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

包装精密,印刷精良!

评分

书外皮精美 内容也是一流啊啊

评分

印刷和装帧都很不错。

评分

阅读大师经典,向大师致敬!

评分

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

很好的书,正版价格也划算,满意!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评分

贺麟大大老乡一枚,顶礼参敬

评分

32岁:在张荫麟陪同下,贺麟前往清华大学访问了哲学系教师张岱年。后来张岱年与冯让兰举行婚礼,贺麟还临时充当了介绍人。春,《华北日报》主编邀请贺麟担任该报“哲学副刊”编者,贺麟为其撰《〈华北日报〉哲学副刊发刊词》,该文后收入《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1月,发表《斯宾诺莎的生平及其学说概要》,《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64期,1933年1月23日。该文后作为194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致知篇》一书的译者导言,又收入《近代唯心论简释》。3月,发表《黑格尔之为人及其学说概要》,《大陆》第1卷第4期,1933年3月。7月,翻译鲁一士( J。Royce)所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译文刊于《哲学评论》第5卷第1期。12月,发表《道德进化问题》,《清华学报》第9卷第1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