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植物病害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然灾害之一。植物被病害侵害后,造成枯死、溃疡等,影响观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建设、绿化和美化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植物和农作物的种植是人类生活的一项主要工作,但植物常常受到病害的严重危害。因此,开展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为提高广大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及城市园林工作者诊断、防治植物病害的实际工作能力,特编写《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本着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通过查阅、收集、整理、引用、实践总结,精心编写,多方征求意见,编成此书。
《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利用通俗而且专业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病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将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原理、经济学原理、遗传学原理引入到植物病害防控体系中,介绍了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第二基因对基因假说、阈值原理、病害管理系统、综合防治等经典的和新的理论。倡导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观点,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将植物栽培管理措施、生物控制技术、化学防治措施、物理机械措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安全有效地控制绿地植物的病害,保证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内页插图
目录
1 概论
1.1 植物病理学发展历程
1.1.1 定性-描述阶段
1.1.2 动态-定量阶段
1.1.3 理论-综合阶段
1.2 植物保护学的病因观
1.2.1 非生物因素
1.2.2 生物因素
1.2.3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关系
1.2.4 植物病害的防治
1.3 植物病害发生与流行生态
1.3.1 植物病害的定义
1.3.2 植物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4 生态条件对发病的影响
1.4.1 真菌病害
1.4.2 细菌病害
1.4.3 植物病毒病害
2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理论及学说
2.1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1.1 植物病害
2.1.2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2.1.3 病原物的致病性
2.1.4 病原物的生活周期和病害的侵染循环
2.1.5 侵染链和侵染环
2.1.6 病原物有性生殖
2.1.7 体细胞重组
2.1.8 异核现象
2.1.9 准性生殖
2.1.10 突变
2.1.11 免疫
2.1.12 过敏性反应
2.1.13 抗病
2.1.14 感病
2.1.15 耐病
2.1.16 避病
2.1.17 常发病(地方病)和流行病
2.1.18 生理小种
2.1.19 变种与专化型
2.1.20 生理小种、生物型的区别
2.1.21 寄主抗病性变异
2.1.22 病害流行的概念
2.2 植物病害的基本理论及学说
2.2.1 植物病害发生与流行的生态学原理
2.2.2 植物病害的系统观
2.2.3 植物病害发生及流行的遗传基础
2.2.4 植物病害防治和病害管理
3 植物病害诊断与鉴定
3.1 生物害源引起的植物病害表征与诊断
3.1.1 生物害源性植物病害
3.1.2 植物病害诊断
3.1.3 侵染性病害的表征与诊断
3.1.4 植物病害现代诊断技术
3.2 主要病原物所致病害的特点诊断
3.2.1 真菌病害的诊断
3.2.2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3.2.3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植物病毒的鉴定
3.2.4 植物及土中常见线虫的简要检索
3.3 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害表征与诊断
4 植物病害综合控制
4.1 综合控制定义
4.2 植物害源的多样性
4.3 植物害源的治理技术
4.3.1 植物检疫
4.3.2 农业防治
4.3.3 生物防治
4.3.4 化学防治
4.3.5 物理和机械防治
4.4 植物害源综合治理体系和效益评估
4.4.1 监测、诊断和决策
4.4.2 诊断和决策
4.4.3 植物和植物害源对治理技术的反应
4.4.4 综合效益评估
5 主要植物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病害循环周转的快慢,首先决定于病害的性质,病害有多循环、少循环或单循环的。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以有多次的循环,所以如果条件有利,病害就可以大发生。这类病害称为“单年流行”的病害。少循环和单循环病害,不可能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而需要经过若干个季节或年份才能积累大量的病原物群体造成病害流行。这类病害,称为“积年流行”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周转多少次,受许许多多的因素影响,也取决于病原物群体和寄主群体的相互作用。只有在各种有利于病害增长的因素的配合下,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范围内造成病原物群体极大地增长,才能导致病害全面暴发。
一般讲,能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流行的病害,病原物都是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在短期内发展快,波及面积大,发生程度重则造成的损失大。例如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饥荒;1950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小麦约60亿千克;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损失玉米165亿千克,价值10亿多美元,都是病害流行的典型例子。
少循环和单循环病害,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积累足够的病原物群体才能流行。如果不注意防治,这些少循环和单循环病害也会经过一段时期后在较大面积上发生较重。例如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发生的小麦腥黑穗病普遍而严重,就是长期不进行防治致使病菌大量积累的结果。
上面提到,植物病害流行需要各种有利条件的配合。各种条件是否配合得好,决定着病害是否流行及流行的迟早和程度(大流行、中度流行或轻度流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前言/序言
《植物生长的秘密:一份致富指南》 序言 在广袤的土地上,生命以无数种形式蓬勃生长,而植物,无疑是这颗星球上最慷慨的馈赠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氧气,更是装点世界、净化心灵的艺术家。然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背后,潜藏着无数等待被发掘的机遇。本书并非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一份充满智慧与实践的指南,旨在揭示植物生长的深层秘密,并指引您如何将这份自然的恩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无论您是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还是寻求转型升级的经营者,亦或是对土地怀有深厚情感的耕耘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第一章:洞悉市场脉搏,选择致富的“绿”叶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始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植物的世界里,这意味着要跳出“种什么都能赚钱”的思维误区,深入研究当下的消费者偏好、行业趋势以及潜在的增长点。 细分市场扫描: 哪些植物正在成为城市家庭的“新宠”?阳台绿植、空气净化植物、观赏性花卉,还是具有疗愈功能的芳香植物?它们的需求量如何?价格区间又是多少?哪些植物因为独特性或稀缺性而拥有更高的溢价空间?我们需要系统地梳理这些信息,绘制出一幅清晰的市场地图。 消费趋势解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健康、环保、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正成为主流。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提供健康解决方案(如可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兼具美学价值、能够带来独特种植或观赏体验的植物,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例如,家庭室内种植蔬菜(微型菜园)的兴起,便是对健康饮食和生活乐趣的双重需求的回应。 地域性与季节性考量: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文化习俗,决定了适合种植的植物种类和市场接受度。在某些地区,传统的花卉可能依然是主流,而在另一些地区,特色水果或经济作物可能更具吸引力。同时,季节性也是影响植物市场的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销售旺季,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创新产品的蓝海: 不要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植物品类。思考那些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潜力股。例如,功能性植物(如富含特定营养素的草本植物)、观赏价值极高的新品种、或者那些在特殊领域(如餐饮业、化妆品业、医药业)具有应用价值的植物。这些创新领域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空间和更低的竞争压力。 第二章:播下希望的种子:科学育种与高效栽培的艺术 选择了正确的“绿”叶,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们以最健康、最高效的方式成长。科学的育种和栽培技术,是提升产量、保证品质、降低成本的核心。 种质资源的智慧选择: 优质的种子或种苗是成功的基石。这不仅仅是选择外观漂亮的品种,更要关注其抗病性、抗逆性、生长速度、产量潜力以及最终的市场价值。深入了解不同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甚至可以考虑通过杂交育种或引进新品种,来创造具有独特优势的植物资源。 土壤与环境的精细调控: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了解您所选植物对土壤酸碱度、肥力、排水性、光照、温度、湿度等的需求,并进行科学的改良和调控。这可能涉及到有机肥的使用、精准施肥、覆盖保水、通风降温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水培、雾培等无土栽培技术,更是能实现对生长环境的极致控制,提高效率,减少病虫害。 高效的栽培模式: 传统的大田种植模式有其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温室大棚、垂直农场、智能种植系统等现代农业模式,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LED光源模拟自然光照,通过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精准供给养分和水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生长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资源利用率。 病虫害的“主动防御”: 面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我们不应被动等待,而应采取主动防御策略。这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良好的田间卫生、加强植物自身免疫力(如合理施肥、提供充足营养)、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防治方法,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到最低,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环保。 生长周期的优化管理: 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例如,通过调整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或结果时间,从而错峰上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从田间到餐桌:营销、品牌与盈利模式的构建 优质的植物产品,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和品牌建设,才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将产品卖出去,更是要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精准的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画像: 您的产品是面向高端消费者、普通家庭、餐饮企业、还是特定机构?了解您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的消费习惯、购买渠道、支付能力以及他们所看重的价值,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前提。 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独特的品牌能够让您的产品脱颖而出。这包括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一个富有吸引力的Logo、一段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以及贯穿产品包装、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统一品牌风格。品牌不仅仅是名称,更是消费者对您产品质量、服务和理念的整体认知。 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线上渠道,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营销、自建网站;线下渠道,如农贸市场、超市、花卉市场、直营门店、合作零售商;以及新兴的社区团购、订阅制销售模式,都可以纳入您的销售策略。根据您的产品特点和目标客户,选择最合适的组合。 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 定价不仅是成本加利润,更应考虑产品的附加值、市场稀缺性、品牌溢价以及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于具有独特性、高品质或特殊用途的植物,可以考虑采用溢价策略。而对于大众化产品,则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成本控制来赢得价格优势。 延伸产业链,创造复合收益: 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植物销售。思考如何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盈利点。例如,开发相关产品(如盆栽工具、土壤改良剂、植物护理指南)、提供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开展农场采摘体验活动、将特色植物用于景观设计或文创产品开发等。这些都能为您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更高的利润。 客户关系的精细化运营: 留住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更低。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客户忠诚度。可以建立会员制度、提供个性化推荐、定期发送植物养护知识、或者组织客户活动,与客户建立情感连接,让他们成为您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 结语 《植物生长的秘密:一份致富指南》为您提供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种植植物的知识,更是一套完整的商业思维和实践方法。从洞悉市场到科学栽培,再到品牌营销与盈利模式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植物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蕴含无限商机的宝藏。只要您愿意付出努力,运用智慧,并遵循本书所提供的方向,您必将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金色果实。请记住,每一次成功的耕耘,都始于一次勇敢的尝试,和一颗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愿您在这段奇妙的旅程中,不仅收获财富,更能收获一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