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青海年播音主持训练系列丛书:青少年播音主持训练教程(第2版)》自2007年出版以来,受到学习播音主持艺术的青少年朋友的欢迎。本次修订在保留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和梳理,对训练材料进行大幅度更新,从而使内容更加精练、实用。 本书内容包括播音发声、播音创作、播音文体、节目主持以及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训练方法。在精讲理论要点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并对其中的例句、例文进行分析和示范,便于学生训练和掌握。
《青海年播音主持训练系列丛书:青少年播音主持训练教程(第2版)》示范录音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和从事播音主持教学的高校教师录制,语音纯正,音色优美,表达到位,具有参考价值和欣赏价值。
本书是学习播音主持艺术的实用训练教材,也是练习语言基本功的工具书,有助于青少年系统地掌握播音主持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作者简介
陈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在南京电视台电视文化新闻《半山评弹》从事配音工作,兼任电视文化片《石头记》的编导及配音,后担任南京电视台文化访谈节目《三山雅集》的主持人。现为宁夏卫视财经节目《财富相对论》主持人。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南京广电集团评为“优秀团员”和“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毕业生”,并获“王刚精英奖学金”。
张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现任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传媒与表演系主任、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荣获“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B)比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曾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担任节目策划、配音工作,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节目从事策划工作。现任北京广播电视总台北广传媒公益访谈节目《真情手递手》主持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讲让我们说标准的普通话
一、理论基础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语流音变
二、实践练习
(一)平翘舌音不分—Z、c、s与zh、ch、sh、r
(二)鼻音与边音不分—n与l
(三)唇齿音与舌根音不分—f与h
(四)前后鼻韵不分—an、en、in与ang、eng、ing
(五)声调练习
第二讲让我们说好听的普通话
一、理论基础
(一)你的声音从哪儿来
(二)好听声音的标准
(三)口腔控制
(四)吐字归音
二、实践练习
(一)活动你的口腔
(二)吐字归音练习
第三讲让我们控制声音的动力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一)锻炼呼吸肌肉群
(二)训练气息下沉
(三)呼气控制能力训练
(四)气息的通畅持久训练
(五)换气训练
(六)气息综合训练
第四讲让我们的声音富于变化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一)音域拓展训练
(二)共鸣训练
(三)声音变化练习
第五讲如何准备稿件
一、理论基础
(一)广义备稿
(二)狭义备稿
二、实践练习
(一)诗词
(二)文章
(三)新闻
第六讲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之情景再现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一)片段练习
(二)文章
第七讲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之内在语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第八讲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之对象感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第九讲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之停连
一、理论基础
(一)如何确定停连的位置
(二)停连的方式
二、实践练习
(一)句段练习
(二)文章
第十讲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之重音
一、理论基础
(一)重音的确定方法
(二)强调重音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一)句段练习
(二)文章
第十一讲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之语气
一、理论基础
(一)语气的思想感情
(二)语气的声音形式
二、实践练习
第十二讲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之节奏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练习
(一)节奏的类型
(二)运用节奏的方法
第十三讲综合练习之文学作品朗读专项训练
一、理论基础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寓言童话
二、实践练习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寓言童话
第十四讲综合练习之新闻消息的播读专项训练
一、理论基础
(一)了解新闻的定义,明确播读的要求
(二)抓住新闻价值的线索,激发播读新闻的兴趣
(三)掌握新鲜感的语言特征
(四)把握新闻文体,重点处理导语
二、实践练习
第十五讲节目主持训练
一、理论基础
(一)节目主持艺术概说
(二)掌握常见节目类型的主持
二、实践练习
(一)将下列材料改编为新闻评论类节目
(二)将下列材料改编为服务类节目
(三)模拟主持
第十六讲即兴口语表达训练
一、理论基础
(一)说什么
(二)怎么说
二、实践练习
(一)素材积累
(二)思维训练
(三)阅读材料后,按照结构模式重新整理并表达
(四)运用模式即兴说话
友情提示
一、如何科学合理地练声
(一)练声的时间和地点
(二)练声状态和情绪
(三)练声顺序与内容
(四)学会保护噪音
二、体态语练习
(一)表情
(二)眼神
(三)手势
(四)动作
补充练习材料
一、诗词
二、文章
三、新闻
参考文献
CD录音内容目录
精彩书摘
(四)语流音变
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和“一”、“不”的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以及词的轻重格式。
1.轻声
在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如“妈妈”、“能耐”、“你们”等。但是,重叠名词绝不能读轻声,如:家家户户。
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如:
东西(Xi)——方位词,东边和西边的意思。如:有着“神州第一街”之称的长安街,也是北京市的一条东西轴线。
东西(Xi)——名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物,有时带有厌恶或喜爱的感情。如:这个小东西(猫)真可爱!
轻声只存在于词语和句子中。规律性强、比较容易判断的轻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如:好好的、看着、偷偷地、走得动、睡了、去过。
(2)语气助词“吧、吗、呢、啊”等。如:去吧、沉吗、还早呢、谁啊。
(3)名词和代词的后缀“子、头、们、巴、么”等。如:燕子、孩子、拳头、嘴巴、人们、怎么。
(4)叠音词或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弟弟、星星、伯伯、打听打听、收拾收拾。
(5)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上、下、边、面、里”等。如:脸上、脚下、南边、里面、下面。
(6)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来、去、开、起来、下去”等。如:出去、进来、躲开、跑起来、做下去。
(7)嵌在词语中的“一、不”。如:坐一坐、好不好。
(8)约定俗成的轻声词。如:眼睛、扫帚、事情、巴掌、葡萄、舒服、鹌鹑。
……
《播音主持艺术新论:理论与实践精要》 引言 在信息爆炸、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播音主持作为连接内容与受众的关键桥梁,其专业性与艺术性的要求愈发凸显。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听觉辨识力,更需要深刻理解传播规律,掌握多样的表达技巧,并能在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中游刃有余。本书旨在为播音主持领域的学习者、从业者以及对这一职业感兴趣的社会大众,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深入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我们力求打破传统知识的陈旧藩篱,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当代价值与发展趋势,并将其中的核心要义与前沿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构建一座通往专业播音主持殿堂的坚实阶梯。 第一部分: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播音主持的本质与发展演变 本章将深入剖析播音主持的学科本质,探究其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情感沟通、文化塑造的特殊媒介形式。我们将追溯播音主持艺术从早期广播、电视传播,到如今互联网音频、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革新、社会变迁对播音主持形态、内容、风格提出的新课题与挑战。重点将放在对“播音”与“主持”二者概念的辨析与融合,阐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定位与核心诉求。同时,还将探讨播音主持在当代社会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与伦理责任,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二章:声音的科学与艺术 声音是播音主持最核心的媒介。本章将从语音学、声学原理出发,系统讲解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剖析气息的运用、声带的振动、共鸣腔体的调节等发声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声音的艺术表现力,包括音高、音量、音质、语速、节奏、韵律等语音要素的科学控制与情感化处理。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准确传达信息,塑造人物形象,激发听众/观众的情感共鸣,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还将介绍声音美学理论,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训练,养成良好、健康、富有感染力的播音主持声音。 第三章:语言的魅力与表达技巧 语言是播音主持的思想载体和情感载体。本章将聚焦于语言的规范性与艺术性。首先,我们将强调普通话语音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词汇、语法、逻辑的严谨性,这是播音主持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此之上,我们将重点探讨语言的表达技巧,包括: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情感化表达: 如何将主持人自身的情感融入语言,通过声音和语气传递喜怒哀乐、热情、严肃、关切等多种情感。 逻辑清晰的叙事: 尤其在新闻播报、深度访谈等环节,如何组织语言,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使听众/观众易于理解。 情景化语言: 如何根据不同的节目情境、人物关系,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现场感与即兴性: 如何在突发情况或即兴环节,快速组织语言,保持流畅与得体。 第四章:传播学视角下的播音主持 本章将从传播学理论视角,为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更宏观的认知框架。我们将介绍传播的基本模型、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及信息编码、解码、噪音等概念。重点将放在: 受众分析: 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兴趣、价值观,以便精准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互动。 媒介特性: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介的特性及其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如何最大化利用媒介优势。 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 播音主持工作在引导公众认知、塑造社会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 互动传播: 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第二部分:播音主持的实践训练与艺术创造 第五章:新闻播报的专业训练 新闻播报是播音主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本章将系统讲解新闻播报的专业要求和训练方法: 新闻稿件的理解与处理: 如何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事实,把握新闻要素,识别信息重点,并进行有效的口语化转化。 播报技巧: 速度控制、节奏把握、情绪处理、语气强调等新闻播报的核心技巧。 临场应变: 突发新闻播报的技巧,如何保持镇定、准确地传递信息。 不同类型新闻的处理: 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不同类型新闻的播报风格与侧重点。 新闻鉴赏与模仿: 通过分析优秀新闻播报范例,学习其优点,并进行模仿训练。 第六章:访谈节目的主持艺术 访谈节目是播音主持展现沟通技巧、深度挖掘内容的重要平台。本章将深入探讨访谈节目的主持艺术: 话题选择与设计: 如何选择有吸引力、有深度的话题,并设计出引导性强、逻辑清晰的访谈流程。 提问的技巧: 设计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追问、引导性问题等,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倾听的艺术: 专注倾听,理解被访者的意图,并适时地给予反馈和回应。 控场与节奏把握: 如何在访谈过程中保持话题的焦点,避免冷场,并控制访谈的整体节奏。 建立信任与平等对话: 如何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轻松、真诚的访谈氛围。 深度访谈与即兴发挥: 面对不同类型的被访者和突发状况,如何进行深度挖掘与即兴发挥。 第七章:文艺节目主持的魅力展现 文艺节目主持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氛围的营造和风格的塑造。本章将探讨文艺节目主持的独特魅力: 情感表达与感染力: 如何通过声音、语言、表情等多种方式,传递真挚的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氛围营造: 营造欢快、热烈、温馨、庄重等不同的节目氛围。 舞台调度与互动: 如何与表演者、观众进行有效的舞台互动,调动现场气氛。 串联词的设计与运用: 如何撰写富有创意、衔接自然、风格独特的串联词,串联节目内容。 晚会、庆典、颁奖典礼等大型活动的组织与主持: 应对大型活动的复杂性,进行精细化的策划与主持。 第八章: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创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的载体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本章将聚焦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创新: 短视频/音频的播报与主持: 适应快节奏、碎片化传播特点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 直播的互动技巧: 如何在直播中与观众实时互动,处理弹幕,保持直播的吸引力。 个人IP的打造: 如何在新媒体平台建立个人品牌,形成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 跨平台整合传播: 如何将播音主持内容进行多平台分发和传播。 新技术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 如AI辅助播报、虚拟主播等,探讨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部分: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 第九章:播音主持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播音主持工作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章将强调播音主持的职业伦理: 真实性与客观性: 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 公正性与中立性: 在报道和评论中保持公正,避免偏见。 尊重与人文关怀: 尊重被访者,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法律法规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第十章:播音主持的自我提升与职业规划 播音主持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的职业。本章将为读者提供职业发展建议: 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 关注时事,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的精进: 持续进行语音、语调、语言的训练。 心理素质的锻炼: 培养强大的抗压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新论:理论与实践精要》不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对播音主持艺术的一次深度探索与理念更新。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精湛的实践技巧,培养卓越的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一名合格、优秀乃至杰出的播音主持工作者,用声音和语言,连接世界,传递价值,创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