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文選

布哈林文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 尼古拉·伊·布哈林 著,鄭異凡 編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布哈林
  • 蘇聯曆史
  • 政治經濟學
  • 曆史學
  • 哲學
  • 理論
  • 文選
  • 紅色經典
  • 蘇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0700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218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0
字數:4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布哈林文選》係“人民文庫”叢書之一種,該書收錄瞭布哈林不同時期的較有代錶性的著作,如《論帝國主義國傢理論》、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無産階級革命和文化》、《馬剋思主義者列寜》、《論托洛茨基主義問題》、《一個經濟學傢的劄記》等,為廣大學者和研究者提供瞭原史文獻。

目錄

齣版說明編者說明關於無産階級的任務和策略的提綱(1915年2月)論帝國主義國傢理論(1916年)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1919年)無産階級革命和文化(1923年2月5日)馬剋思主義者列寜(1924年2月17日)對反對派經濟綱領的批判(1924年)無産階級和藝術政策問題(1925年2月)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命運(1925年3月10日)論新經濟政策和我們的任務(1925年4月17日)關於閤作社問題的發言(1925年4月29日)到社會主義之路和工農聯盟(1925年)論過渡時期的規律性問題(1926年7月)在聯共(布)七月中央全會上的發言(1928年7月10日)一個經濟學傢的劄記(1928年9月30日)列寜和科學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任務(1929年1月20日)列寜的政治遺囑(1929年1月24日)十月的綱領(1929年3月23日)在聯共(布)四月中央全會上的發言(1929年4月18日)“有組織的經營混亂”的理論(1929年6月30日)附錄給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的信(1937年2月)後記

精彩書摘

  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1919年)  “歸根到底”任何理論都有實踐的根源。如果這句話對任何科學來說都是正確的話,那麼,對社會科學來說就“倍加正確”瞭。社會科學是推動一切的看得見的動力,在這裏,馬剋思的“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一原理錶現得特彆鮮明。  然而,理論要推動群眾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理論本身必須是正確的理論。而理論要成為正確的理論,它就應該滿足某些共同的“方法論上”的要求。  曆史性的要求就是對社會一理論學說所提齣的這種要求。這就是說,對社會發展的任何時期,必須按照它,並且隻有它所特有的那些特點來理解;昏頭昏腦地重彈“永恒的真理”,絮聒那些自由主義的有學問的笨牛們纔說得齣的令人作嘔的讕言是同真正社會科學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的。  然而,無論是資産階級的學者,還是已經土崩瓦解的第二國際“活屍”中那些誇誇其談的饒舌者,都不能理解這種實質上是深刻的、革命白勺辯證觀點。考茨基①就是他們的樣闆。  帝國主義時代一開始,曆史就嚮工人階級提齣任務:第一,理解發展的新周期;第二,對它采取這樣或那樣的態度。這時,考茨基終於驚慌失措瞭,而他那可憐的嘟囔,他那灑嚮德國無産階級的純真的(同時也是有毒的)美妙的聖水,在理論上是對馬剋思主義的齣賣,而在實踐上則導緻徹底的背叛。考茨基完全不理解帝國主義時代的特點,這個時代的特殊性質。他隻把帝國主義看成曆史的偶然現象,看成資本主義發展的某種“罪孽”和病態現象,而這種現象是可以用仲裁法庭和裁軍的符咒和公式,即從貧乏的資産階級和平主義那裏租來的公式治好的。結果如何是眾所周知的。不是彆人,正是考茨基用“敵人的入侵”來恐嚇工人,並贊揚謝德曼之流的政策——“保衛”資産階級強盜祖國的卑鄙政策。  現在,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又來到瞭。帝國主義發展的一直上升的麯綫,開始急劇下降瞭。資本主義瓦解時代來臨瞭,緊接著這個時代而來的,將是在內戰的苦難中誕生的無産階級專政。  這是一個使膽怯的卑鄙的靈魂感到更加“不舒服”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切陳舊的、腐朽的、過時的東西都將煙消雲散。在這個時期,布利丹的驢子②的理論也好,實踐也好,都無立足之地。在這裏,需要的是選擇和行動。  於是,我們看到戰爭期間一直舔(雖然是文質彬彬地舔)將軍們的皮靴的、鼓吹“小心謹慎”的考茨基,現在竟然操起攻擊布爾什維剋和嚮蘇維埃共和國潑汙水的崇高事業,為此,大受上司的贊揚。  ……

前言/序言

  後記  本書多數文章選自1981年人民齣版社齣版的三捲本《布哈林文選》,該文選由中央編譯局國際共運史研究室編譯,但當時譯文後麵沒有具體的譯者署名,因此本書選用的多數譯文無法確定譯者名字,隻好統一用“蘇山”的筆名,其中包括以下眾多譯者:鄭異凡、周邦媛、楊彥君、宋洪訓、王傢華、蔡愷民、夏道源、張海濱、李興耕等。對未能署名的譯者,謹錶歉意。  鄭異凡2010年12月
《布哈林文選》是蘇聯早期著名馬剋思主義理論傢、政治傢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思想遺産的重要匯編。本書精選瞭布哈林在不同時期、不同場閤發錶的具有代錶性的著作、文章、演講稿以及部分書信,全麵展現瞭他作為一個理論傢和實踐者所形成的獨特思想體係。 本書內容廣泛,涵蓋瞭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政治學、哲學以及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等多個重要領域。布哈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嚴謹的邏輯和富有創造性的理論探索,對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瞭豐富和發展,尤其在經濟建設、國傢理論、意識形態等問題上,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 在經濟學方麵,布哈林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進行瞭深入分析。他批判瞭國傢資本主義的某些形式,探討瞭如何通過市場機製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並對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進行瞭早期且富有啓發性的思考。他關於“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産”的論述,在當時具有開創性意義,引發瞭學界廣泛而持久的討論。布哈林並不迴避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可能齣現的復雜性和挑戰,他的分析往往直麵現實,力求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在政治學領域,布哈林對國傢、政黨、民主等問題進行瞭深刻的理論闡釋。他認為,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國傢並非立即消亡,而是需要經曆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演變過程。他對“官僚主義”現象的警惕,以及對工人階級掌握國傢權力的形式的探討,都展現瞭他對政治權力運作的深刻理解。布哈林在思考國傢與社會的關係時,強調瞭社會力量在推動曆史進步中的作用,並對如何實現真正的“無産階級民主”進行瞭不懈的探索。他對於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有著清醒的認識,但同時也始終懷揣著對更美好社會秩序的理想。 在哲學層麵,布哈林深受馬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影響,但也嘗試將其應用於理解社會曆史的演變。他對認識論的探討,以及對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分析,都體現瞭他作為一名理論傢的深度。他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認為理論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布哈林對人性的理解,以及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嚮的思考,也貫穿於其著作之中。 布哈林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本書收錄瞭他關於世界革命、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各國共産黨未來道路的論述。他積極倡導國際工人階級的團結與閤作,並對不同國傢麵臨的特定曆史條件下的革命道路進行瞭分析。他關於“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雖然在曆史進程中經曆瞭復雜的演變,但無疑是布哈林在時代背景下對馬剋思主義普遍原理的創造性運用。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刻性,更在於其展現的布哈林作為一位思想傢的勇氣和獨立性。在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他敢於挑戰權威,堅持獨立思考,不畏懼公開辯論,即使在麵對巨大的政治壓力時,也努力捍衛自己的學術見解。他的思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與現實的碰撞中不斷深化,體現瞭一名真正的馬剋思主義者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布哈林文選》的閱讀,不僅是對一位重要曆史人物思想的考察,更是對馬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不斷發展和演變的理解。布哈林的思想,在經曆曆史的風雨洗禮後,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對於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對於國傢與社會關係的思考,對於意識形態作用的認識,對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分析,都為我們理解當今世界麵臨的諸多挑戰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閱讀: 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 想要深入瞭解馬剋思主義在20世紀初的豐富發展,特彆是布哈林作為主要理論貢獻者的思想體係。 蘇聯史研究者: 想要理解蘇聯早期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復雜麵貌,以及布哈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和研究者: 尋求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國傢理論、意識形態等重要議題的經典論述和深刻洞見。 對曆史和思想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希望通過閱讀經典著作,拓展視野,理解20世紀重大曆史事件的深層動因,並從中汲取智慧。 《布哈林文選》的齣版,無疑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認識布哈林、理解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中的曆史傳承與理論藉鑒的絕佳機會。本書的編排力求係統性與代錶性,以便讀者能夠全麵把握布哈林思想的脈絡與精華。每一個選入的篇目都經過精心遴選,力求展現布哈林不同側麵的思想深度和理論貢獻。 本書的翻譯質量力求忠實原文,準確傳達布哈林的思想精髓,並輔以必要的注釋,幫助讀者理解相關的曆史背景和理論術語。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有機會與一位偉大思想傢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其思想的魅力與力量,並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布哈林的思想,是人類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認真研讀和深入體會。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布哈林豐富而復雜的心靈世界,共同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選篇策略非常值得稱贊,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脈絡清晰、重點突齣的思想發展軌跡。它沒有試圖將作者一生中所有的隻言片語都羅列進來,而是精心地挑選瞭那些標誌性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本片段。從早期的理論萌芽到中期對核心問題的集中論述,再到後期對實踐後果的反思——盡管這些反思可能被曆史進程所掩蓋——整個閱讀體驗就像是沿著一條精心規劃的路徑嚮上攀登。這種精心策劃的結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住這位思想傢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關注焦點和理論重心的轉移。特彆是對那些涉及方法論和認識論的篇章的選取,為我們理解其整個思想體係的底層邏輯提供瞭堅實的支撐,避免瞭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睏境。

評分

讀完這本選集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理解二十世紀早期那些激進思想的復雜性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盡管我可能對某些結論持保留態度,但作者的邏輯推演過程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尤其是在探討國傢職能與社會轉型那幾篇核心文章中,作者那種試圖在馬剋思主義框架內尋找齣路和調和矛盾的努力,體現齣一種高超的理論駕馭能力。他的論述並非簡單的教條復述,而是充滿瞭對現實的敏銳洞察和對未來路徑的艱難求索。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過渡時期經濟政策”的論述,那其中的權衡取捨,那種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拉鋸的張力,讀起來讓人感到曆史的厚重與無奈。這不僅僅是曆史文獻的堆砌,更像是一場與一位過去時代頂尖思想傢的深度對話。那種試圖用嚴密的邏輯去構建一個宏大體係的雄心,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反思其內在的缺陷與閃光點。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略帶復古的米黃色紙張,摸上去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每一頁都蘊含著曆史的重量。封麵燙金的字體在光綫下低調地閃爍著,透露齣一種學者的嚴謹與內斂。我通常對理論著作的實體書不太抱有太高的期待,總覺得它們在印刷和設計上過於草率,但《布哈林文選》的齣版方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號適中,留白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書脊的裝訂工藝看起來也非常紮實,讓人相信它能夠經受住反復翻閱的考驗。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不僅僅是商業上的考量,更像是一種對所選文本本身的尊重。初拿到手時,我甚至猶豫瞭一下,不忍心立刻拆開塑封,生怕破壞瞭這份初始的完美感。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而非僅僅是一本供人閱讀的工具書。這種實體體驗上的愉悅,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讓人在開始深入文本之前,就已經對作者的思想産生瞭一種敬畏之情。尤其是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的紙張和印刷氣味,是電子閱讀永遠無法替代的溫暖觸感。

評分

對我而言,閱讀《布哈林文選》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考古挖掘”過程,它迫使我跳齣當下流行的碎片化信息接收模式,重新沉浸於那種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耐心構建知識框架的傳統閱讀方式中。在今天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如此厚重、如此具有曆史厚度的文本,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一種必要的精神滋養。我發現,很多當代社會和經濟問題中看似新的睏境,其實在這些老一輩的理論傢那裏,就已經以不同的麵貌被深入地探討和剖析過瞭。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理論深度需要時間去沉澱,而對曆史經驗的審慎學習,遠比盲目追逐新奇的口號更有價值。閤上書捲時,我感覺腦海中仿佛進行瞭一次徹底的“邏輯重塑”,這種智力上的酣暢淋灕,是其他任何娛樂性閱讀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說實話,最初翻開這本書時,我有些畏難,擔心裏麵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德文術語的直譯和過於陳舊的政治語境,會讓自己很快就望而卻步。然而,令人驚喜的是,譯者的工作做得非常齣色,他們似乎深諳“信、達、雅”的平衡之道。對於那些在當時是首創或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概念,譯者不僅提供瞭準確的譯文,還在腳注中對背景進行瞭必要的解釋,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一領域背景的讀者,也能大緻跟上作者的思路。例如,在分析市場關係與計劃經濟的辯證關係時,譯者處理那些復雜的經濟學術語時,選擇的中文錶達既保留瞭原有的精確性,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這種高質量的翻譯工作,是讓這些跨越時空的思想能夠再次産生共鳴的關鍵橋梁。它讓原本可能被塵封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深刻見解,得以用一種清晰、有力的方式,觸達當代讀者的心智。

評分

評分

關於無産階級的任務和策略的提綱(1915年2月)

評分

一個經濟學傢的劄記(1928年9月30日)

評分

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命運(1925年3月10日)

評分

在聯共(布)七月中央全會上的發言(1928年7月10日)

評分

在聯共(布)四月中央全會上的發言(1929年4月18日)

評分

好書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無産階級和藝術政策問題(1925年2月)

評分

論帝國主義國傢理論(1916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