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會議組織者、主持者 相關閱讀:
內容簡介
湯素素,碩士,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曾任職於BMG(管理谘詢公司)、上海映姿商貿有限公司等。著作方嚮:引導技術類圖書、劇場類圖片。
作者簡介
湯素素,碩士,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曾任職於BMG(管理谘詢公司)、上海映姿商貿有限公司等。著作方嚮:引導技術類圖書、劇場類圖片。
目錄
第1章 看見無形:匯談很重要!
案例故事 發現“世界咖啡”:智力資本先驅會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2章 匯談作為一種核心流程:共創商業和社會價值
案例故事創造匯談的文化:坦帕灣,科學與工業博物館
案例故事 一路雙贏——賽諾菲·聖德拉堡公司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3章 原則一 設定情境
案例故事 從正式會議到匯談:墨西哥國傢社會事業基金會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4章 原則二 營造宜人好客的環境空間
案例故事 一種共同思考的係統:飛馬公司係統思考行動研討會
視角與觀察
案例故事建立在傳統的對話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問題的反思
第5章 原則三 探索真正重要的問題
案例故事 探索問題的世界咖啡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6章 原則四 鼓勵每個人參與貢獻
案例故事 每個聲音都重要,培養貢獻的文化:財務規劃協會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7章 原則五 交流並連接不同的觀點
案例故事 “和平咖啡館”:維多利亞大學法學院
視角與觀察
案例故事事情豁然開朗:菲爾丁研究院
問題的反思
第8章 原則六 共同聆聽其中的模式、見解及更深層的問題
案例故事 桌子中央有什麼玄機?北歐的可持續發展論壇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9章 原則七 收獲和分享集體智慧
案例故事 改革的播種與收獲:得剋薩斯州立聖安東尼奧分校EMBA項目
視角與觀察
案例故事部分與整體的結閤:財務規劃協會
問題的反思
第10章 世界咖啡流程指南:主持的藝術
案例故事 代錶姐妹同胞共商大計:身殘誌堅的非洲婦女
視角與觀察
“世界咖啡”主持指南
問題的反思
第11章 對話領導力:激發集體智慧
案例故事1 培養教育領域的對話式領導:波爾剋郡學校
案例故事2 成果就在人際關係裏:惠普公司
案例故事3 有生命力的戰略:共同發現未來——美國質量協會
視角與觀察
案例故事4 設計齣有助於匯談的基礎組織架構:美國菲利普莫裏斯公司
問題的反思
第12章 時代的召喚:創造一種匯談的文化
案例故事 用心是什麼意思?通過對話創造一種學習的文化:新加坡
視角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結語 我們該如何坐下來好好談談呢
後記 集體創造力的魔力
精彩書摘
《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
艾瑞剋:大傢好,我是艾瑞剋·沃格特。我在國際企業學習協會擔任協調工作,以前曾參加過硃安妮塔和戴維早期舉辦的智力資本對話。
蘇珊:我是蘇珊·斯科傑。我曾為納羅帕大學的瑪爾巴中心開發過領導力的課程,這種課程是將反思實踐和領導技巧結閤在一起的。
戴維·馬辛:你們可以從桌布上看見我們有美麗的圖示和塗鴉……
(他邊笑邊嚮小組展示第一輪對話中産生的圖示、想法和塗鴉。新到來的客人則開始加上他們的觀點。)
艾瑞剋:(對繪圖和筆記做評論)這太神奇瞭!在這桌子上齣現瞭和我們原來那桌相同的觀點。比如你們的桌布上寫瞭,問題要更開放,同時也要和大傢關心的重點有連接。與前一輪我們探索的觀點不謀而閤。我可以在這裏畫個圖嗎?(他拿起一支綠色的筆,在桌布上畫瞭一個小小的圖錶,上麵寫著“建構”、“範圍”、“假設”等詞語。)好瞭,雖然這有些粗糙,就這樣開始吧。
問題的建構部分是與問題的實際結構有關,它是否以開放式的問題來建構而不是一個是非選擇題或復選題呢?舉個例子,如果問題是:“我們必須應該把公司搬到阿爾伯剋基去嗎?”
……
前言/序言
《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 開啓一場關於深度聯結與共創未來的對話 在信息洪流與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能夠匯聚多元視角、激發齣創新火花、並最終形成強大集體智慧的有效途徑。人們渴望的不再是簡單的信息交換,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度理解、真誠連接,以及由此産生的能夠應對復雜挑戰、塑造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景。《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正是應運而生,它提供瞭一套係統而富有魅力的框架,旨在革新我們組織集體對話、促進深度協作以及共同創造的方式。 這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手冊,而是一份邀請,邀請讀者踏上一場發現與實踐的旅程,去探索如何構建能夠真正釋放個體與群體潛能的匯談空間。它深刻洞察瞭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從組織內部的溝通壁壘到全球性的復雜議題,從個人在團隊中的疏離感再到社會群體間的隔閡。《世界咖啡》的核心在於,它認識到人類最強大的力量之一,便是我們通過有目的的、有結構的對話而産生的集體智慧。這種智慧並非簡單纍加,而是通過碰撞、融閤、升華,最終孕育齣超越個體想象的解決方案和嶄新的視角。 匯談的力量:連接、創造與轉化 書名中的“世界咖啡”並非指一傢咖啡店,而是一種革命性的匯談模式。它巧妙地藉鑒瞭咖啡館那種輕鬆、非正式卻充滿交流活力的氛圍,將其轉化為一種結構化、卻又充滿自發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對話過程。想象一下,在一個精心設計的空間裏,人們圍坐在小型圓桌旁,每一桌都由一位“桌主”引導,大傢自由地討論一個核心議題的不同側麵。當一組人完成瞭一輪討論後,他們會輪換到新的桌子,繼續與新的夥伴交流,並帶著上一輪的思考和新的見解。這種“流動”與“重組”,正是“世界咖啡”模式的精髓所在。 它強調的“集體智慧”,指的是群體通過協作與互動所産生的、超越個體獨立思考能力的知識、洞察和創造力。這種智慧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主動生成和不斷迭代的。通過“世界咖啡”的匯談方法,我們能夠: 打破信息孤島,促進深度連接: 在傳統會議中,人們往往各自為政,信息流動受限。而“世界咖啡”則鼓勵參與者在輕鬆的氛圍中,與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人進行直接、坦誠的交流。這種跨越部門、層級、甚至文化界限的連接,能夠極大地促進理解和信任的建立。 激發多角度思考,孕育創新火花: 每一個小圓桌都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單元,參與者得以深入探討議題的不同層麵。當人們輪換桌次時,他們會將前一輪的思考帶入新的討論,與新的視角碰撞,從而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對議題的理解,催生齣意想不到的創新想法。 賦能個體聲音,實現參與式共創: “世界咖啡”的模式精心設計,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並且他們的觀點能夠被認真傾聽和記錄。這種高度的參與性,能夠極大地提升個體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讓他們更願意為共同的決策和行動貢獻力量。 應對復雜挑戰,形成清晰行動路徑: 麵對復雜而棘手的問題,單一的解決方案往往難以奏效。“世界咖啡”能夠在一個匯談過程中,匯聚多方的洞察,識彆問題的本質,並逐步梳理齣可行的行動方嚮。這是一種從混沌到清晰、從思考到行動的有力轉化。 “世界咖啡”的哲學基石:尊重、好奇與信任 《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一種技巧,更是在傳遞一種深刻的哲學。它認為,任何有效的匯談都必須建立在以下幾個關鍵基石之上: 對每個人的尊重: 承認並珍視每個參與者的獨特經驗、視角和知識。無論其職位高低、背景如何,每個人的聲音都同樣重要,都應受到傾聽和尊重。 強烈的好奇心: 鼓勵參與者帶著開放的心態去探索未知,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去發現事物隱藏的聯係。好奇心是連接不同思想的橋梁,是創新的驅動力。 深度的信任: 營造一個安全、包容的環境,讓人們能夠放心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可能不成熟、不完善,甚至與主流觀點相悖。信任是坦誠交流的前提,是集體智慧産生的土壤。 編織匯談的藝術:從準備到收尾的細節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瞭解“世界咖啡”的完整運作流程,從前期精心的準備工作,到匯談過程中的巧妙引導,再到後續的成果梳理與行動轉化,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智慧和匠心。 精心設計議題: 一個好的“世界咖啡”始於一個能夠激發思考、連接個體與群體利益的核心議題。書將指導讀者如何提煉齣既具挑戰性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 構建匯談空間: 物理空間的設計至關重要,它需要營造齣既舒適又利於交流的氛圍。書將提供關於場地布置、桌椅擺放、以及如何運用道具等方麵的實用建議。 遴選與培訓桌主: 桌主是“世界咖啡”成功的關鍵人物,他們需要具備引導能力、同理心和對議題的理解。本書將詳述桌主的職責、應有的品質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培訓。 匯談過程的引導: 如何在輕鬆的氛圍中保持對話的焦點?如何在不同輪次的討論中,有效銜接並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書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引導技巧,幫助組織者順利推進匯談。 捕捉與呈現洞察: 匯談的成果需要被有效地記錄、梳理和可視化。本書將介紹多種方法,幫助組織者捕捉那些閃爍著集體智慧的火花,並將其轉化為清晰的洞察和可執行的方案。 後續行動與整閤: “世界咖啡”的價值不僅在於匯談本身,更在於其能夠驅動實際的改變。書將探討如何將匯談成果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並確保其在組織內部得到有效落地。 超越會議,連接未來 《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是一份對人類協作模式的深刻反思和一次充滿希望的實踐指南。它適用於各種場景:企業內部的戰略規劃、社區的公共議題討論、非營利組織的募款活動、教育機構的課程設計、甚至是個體傢庭的重大決策。任何需要匯聚多方智慧、尋求共識、並驅動行動的組織或社群,都能從中受益。 這本書不僅僅教授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它點亮瞭一種可能性——一種通過有意識、有結構的對話,去連接彼此,去理解世界,去共同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可能性。它鼓勵我們放下固有的思維模式,敞開心扉,擁抱多元,相信當我們願意坐下來,帶著真誠和好奇去傾聽和交流時,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就將隨之湧現。 閱讀這本書,就像參加一場精心設計的“世界咖啡”匯談。你將被邀請進入一個充滿可能性與啓發性的空間,去探索如何成為一個更有效的溝通者、一個更有力的協作者、以及一個更積極的創造者。它為你打開瞭一扇門,讓你能夠看到並親手去構建那個由集體智慧驅動的、充滿活力的、連接未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