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身菩薩憨山大師以佛教智慧解《莊子內篇》,會通佛道
★ 北京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學者樓宇烈先生推薦
★ 依光緒十四年金陵刻經處刊本整理
新書預告:徐梵澄著譯選集(四種):《尼采自傳》《薄伽梵歌》《玄理參同》《陸王學述》
憨山大師注《莊子內篇》,創意於約萬曆十六年(1588年),最終剋成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前後長達三十二年之久,堪稱憨山後半生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師自言:“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予嘗謂老子之有莊,如孔之有孟。若悟徹老子之道,後觀此書,全從彼中變化齣來。”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華寺中興祖師。大師多纔多藝,通於史書,工於書法,長於詩文。一生著述頗豐,門人輯為《憨山老人夢遊集》,其中會通儒釋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中庸直指》《大學綱目決疑》《春鞦左氏心法》等。
北京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學者樓宇烈先生推薦:
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以儒、道的視角來理解和詮釋佛教的思想,以及以佛教的視角來理解和詮釋儒、道的思想,會通三教之論著,十分豐富。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顯現。然而如佛教明末四大師之憨山德清與蕅益智旭,以佛教禪意注解儒道兩傢根本經典的專著,則尚不多見。他們的這些著作,不僅對瞭解儒道的思想為人們開啓瞭一個新的視角,同時對瞭解佛教思想也給予瞭新的啓發,值得重視和研究。
崇文書局的同仁有見於此,發心把憨山德清的《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和蕅益智旭的《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等,這幾本以佛教禪意注解儒道兩傢根本經典的代錶性著作收集在一起,采用精良的版本,加以認真整理、標點,匯編成一套“禪解儒道”叢書,以便更多的讀者關心和瞭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這些特色的作品,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事。故此,我特嚮廣大關心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們推薦這套叢書。
莊子內篇注捲之一
逍遙遊第一
莊子內篇注捲之二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莊子內篇注捲之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莊子內篇注捲之四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附錄:憨山緒言
莊子著書,自謂“言有宗,事有君”,蓋言有所主,非漫談也。其篇分內外者,以其所學,乃內聖外王之道。謂得此大道於心,則內為聖人;迫不得已而應世,則外為帝為王。乃有體有用之學,非空言也。且內七篇,乃相因之次第。
其《逍遙遊》,乃明全體之聖人,所謂“大而化之之謂聖”,乃一書之宗本,立言之主意也。
次《齊物論》,蓋言舉世古今之人,未明大道之原,各以己見為是,故互相是非。首以儒墨相排,皆未悟大道,特以所師一偏之麯學,以為必是,固執而不化,皆迷其真宰,而妄執我見為是。故古今舉世,未有大覺之人,卒莫能正之。此悲世之迷而不解,皆執我見之過也。
次《養生主》,謂世人迷卻真宰,妄執血肉之軀為我,人人隻知為一己之謀,所求功名利祿,以養其形,戕賊其真宰而不悟。此舉世古今之迷,皆不知所養耳。若能養其生之主,則超然脫其物欲之害,乃可不虛生矣。果能知養生之生,則天真可復,道體可全,此得聖人之體也。
次《人間世》,乃涉世之學問,謂世事不可以有心要為,不是輕易可涉。若有心要名乾譽,恃纔妄作,未有不傷生戕性者。若顔子、葉公,皆不安命、不自知而強行者也。必若聖人,忘己虛心以遊世,迫不得已而應,乃免患耳。其涉世之難,委麯畢見。能涉世無患,乃聖人之大用也。
次《德充符》,以明聖人忘形釋智,體用兩全,無心於世而與道遊,乃德充之符也。
其《大宗師》,總上六義,道全德備,渾然大化,忘己、忘功、忘名。其所以稱至人、神人、聖人者,必若此,乃可為萬世之所宗而師之者,故稱之曰“大宗師”。是為全體之大聖,意謂內聖之學,必至此為極,則所謂得其體也。若迫不得已而應世,則可為聖帝明王矣。
故次以《應帝王》,以終內篇之意。至若外篇,皆蔓衍發揮內篇之意耳。——《莊子內篇注·大宗師第六》
整理說明
一、本書以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金陵刻經處刊本為底本。
二、原書為繁體竪排,文中已有分段;今改為簡體(為避免歧義,保留瞭若乾異體字、通假字)橫排,並依文義對原有分段予以細化,且施以現代標點。校正字詞有訛誤者,於腳注中標齣。
三、書中《莊子內篇》原文依據憨山的“注”進行句讀。
四、本書共七篇,金陵刻經處刊本分為四捲,即《逍遙遊》為捲一、《齊物論》和《養生主》為捲二、《人間世》和《德充符》為捲三、《大宗師》和《應帝王》為捲四。
五、《莊子內篇》中的每一篇,憨山分為若乾節予以注釋。為方便閱讀,本書在憨山所分的每一節前添加篇和節的序號,如“1。1”錶示《莊子內篇》原文的第一篇之第一節。附錄《憨山緒言》共79條,每條前添加序號。
閱讀體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細節考證上的那種近乎偏執的認真勁。很多我們平時不注意的古代用詞習慣,或者典故的本源,這本書都進行瞭細緻的追溯和解釋。這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尊重,更是對曆史文化傳承的一種責任感。它仿佛在告訴我,要真正理解“道”,就必須先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語言習慣。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注腳和旁批,為整個閱讀體驗鋪設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在理解那些宏大敘事的同時,也對每一個字眼背後的曆史重量有瞭更深層次的感知。這種紮實嚴謹的態度,讓這本書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大大增強,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評分作為一個對古代生活哲學懷有濃厚興趣的人,我尤其關注那些描述逍遙遊狀態的段落。這本書在對這種境界的描繪上,展現齣一種近乎詩意的還原力。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他沒有簡單地堆砌辭藻,而是通過對自然現象和個人心境的精準捕捉,構建起一個可以讓人神遊其中的精神空間。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乘著風,飄浮在廣闊的天地之間。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得益於作者對原文意境的深刻領會和精準再現,他仿佛能穿透文字的錶層,直接捕捉到先哲們在創作時的那種心境波動。這對於我個人而言,不僅僅是學習文本,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冥想訓練,幫助我暫時抽離齣日常瑣碎的煩擾,去體驗那種絕對自由的可能。
評分我最近在琢磨“齊物論”的精髓,市麵上的解讀版本很多,但總覺得少瞭點直擊靈魂的銳利感。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種流水賬式的注解,而是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引路人,你知道他要帶你走嚮何方,但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滿瞭意料之外的啓發。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現代的語境去觸碰那些跨越韆年的思想脈絡,既保留瞭原著的古樸和磅礴,又巧妙地避免瞭語言上的隔閡。讀起來,你會感覺到思維被不斷地激發,仿佛進入瞭一個巨大的迷宮,每轉一個彎,都能看到新的風景。特彆是對於那些哲學概念的梳理,那種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的論證方式,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瀏覽”的書,它需要你沉下心來,像品味陳年佳釀一樣,細細咂摸其中的迴甘,纔能真正體會到那份“無用之用”的妙處。
評分坦白說,我以前對一些玄妙的說法常常感到睏惑,總覺得似懂非懂,抓不住重點。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著實幫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貼近讀者的引導方式,將原本散落各處的思想碎片係統地串聯起來。每一部分之間的邏輯銜接都處理得非常自然,過渡流暢,使得即便是復雜的“德充符”等概念,也能被拆解得條理分明,讓人茅塞頓開。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極大地提升瞭知識吸收的效率。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耐心的導師,他知道我的知識盲區在哪裏,並有針對性地提供瞭最恰當的解釋工具,而不是直接塞給我一堆復雜的術語。這種教育學上的智慧,讓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充滿樂趣和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挑剔,封麵那種淡淡的墨香,初讀時就讓人心頭一緊,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筆觸下那種超然物外的氣韻。內頁紙張的質感也極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閱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更讓我驚喜的是,排版布局的處理,字體選擇得恰到好處,疏密有緻,使得那些深邃的篇章在視覺上變得友好許多。對於我這種初次深入接觸這類古籍的讀者來說,清晰的字跡和閤理的行距簡直是福音,它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文本本身蘊含的哲理,而不是在晦澀的字形上費力辨認。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者對經典應有的敬意與匠心。這份對細節的打磨,無疑為整個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愉悅感,讓人忍不住想一遍遍地摩挲把玩,光是擺在書架上也賞心悅目。
評分視角獨特,以禪解易。立意高遠。適閤專業人士。紙張印刷一版,校對水平也要提高。
評分這麼好的書,需要慢慢品讀。
評分1. “禪解儒道叢書”,以佛教解儒傢、道傢經典
評分物流很慢3-4天到,還有一批還沒到。有幾本書被拆開瞭,一看就知道是退貨的重新發給我,能不能重新包裝下ok?
評分還沒來得及看,不細評論,以免誤人子弟。
評分快速高效,質量不錯,包裝很好!善哉!善哉!
評分章太炎先生的得意之作,自謂此書“一字韆金”,“使莊生五韆言,字字得解”,“韆六百年未有等匹”。章太炎先生的得意之作,自謂此書“一字韆金”,“使莊生五韆言,字字得解”,“韆六百年未有等匹”。
評分大師的作品,以佛傢的思想提升儒傢經典的境界!必看!
評分難得啊,終於齣版瞭,謝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