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汉] 班固 著,王之光 译
图书标签:
  • 汉书
  • 历史
  • 中国历史
  • 古典文献
  • 汉代
  • 史学
  • 汉英对照
  • 大中华文库
  • 文化
  • 历史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940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832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中华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7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230年间的历史。全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约80万字。编撰者班固(公元32-92年),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它开创了中国断代史的编撰方法,以后中国历朝官修“正史”均沿用这个体裁,在中国历史著述上具有里程碑地位。同时,《汉书》以平实生动的笔法描述西汉社会生活,对中国古代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精选了《汉书》中的名篇共23篇,翻译成英文,以汉英对照形式出版。其中的英文是《汉书》的第1个英文选译本。

目录

第九章 晁错传
第十章 苏武传
第十一章 董仲舒传
第十二章 张骞传
第十三章 主父偃传
第十四章 霍光传
第十五章 鲍宣传
第十六章 扬雄传赞
第十七章 刘歆传
第十八章 儒林传序
第十九章 原涉传
第二十章 匈奴传赞
第二十一章 西域传序赞
第二十二章 外戚传序
第二十三章 李夫人传

精彩书摘

  《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原文】
  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蛛)[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馀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脩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册之曰: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盖俭者不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于庭,而颂声兴。夫帝王之道岂异指哉?或曰良玉不瑑,又日非文无以辅德,二端异焉。殷人执五刑以督奸,伤肌肤以惩恶,成康不式,四十馀年天下不犯,囹圄空虚。
  
  【今译】
  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和泥墙,虽然想很好地治理它,却没有好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接着就发生,命令一下达,欺骗跟着就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沸腾,抱着木柴去救火,只会越来越糟,没有任何益处。譬如琴瑟的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把弦折下来重新安装,才能弹奏;处理政事不行,坏得厉害的,必须破旧立新,才能治理。应当重新张设琴弦而不改弦更张的,虽然有优秀技工也不能调理好;应当改革而不改革的,虽然有大贤人也不能整治好。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说过:“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汉朝临政并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回头来进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也就会一天天到来。《诗经》上说:“适合于民,适合于人,接受天给予的福禄。”执政能适合人民,自然会得到天给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恒久不变的道,这是王者应培养整饬的。这五种道能培养整饬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来赞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会普及到国外,扩大到一切生命。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策认为很不寻常,于是又策问大夫们说: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天忙到日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难道没有共同的条理,一贯的主张吗?为什么安逸和劳苦有这样大的差别呢?那些勤俭的帝王连黑色、黄色的旌旗也不制作。可是到了周朝,在官门外筑了两座观望的台,乘坐用玉装饰的车,制造红色的盾和玉石做的斧柄,朝廷里排列着六十四人的舞蹈,到处响起歌颂的声音。帝王的道,难道意旨不一样吗?有人说:“良玉不需要雕琢,”有人说“没有文采就不能辅助德行,”两种说法是不同的。殷朝人制定五种刑法来防止奸诈,用毁伤身体的办法来惩戒邪恶。可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放弃这些刑法四十多年,天下也没有犯法的。监狱空荡无人。
  ……

前言/序言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图书简介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是一部精选自中国史学巨著《汉书》的权威性典籍,旨在为当代读者,尤其是对汉代历史、文化、思想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学者、学生及文史爱好者,提供一部高质量的、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便利性的阅读材料。本套装全两册,完整收录了经专家审定和精校的《汉书》核心篇章,并配以精准、流畅的现代英文译文,构建起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西的文化桥梁。 一、 典籍的价值与选择标准 《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及其家族耗费毕生心血编纂而成,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二十四史”的先河。它系统地记载了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建国至孺子婴之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约二百余年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历法、律令等各个方面,是研究西汉王朝兴衰变迁、社会结构、思想流变、地理物产的不可替代的原始文献。 本“选本”的编纂秉持了“精选、权威、实用”的原则: 1. 篇章的代表性与完整性: 选取的篇目均是《汉书》中对理解汉代历史脉络至关重要的部分。例如,必不可少的《高帝纪》、《文景二帝纪》勾勒了王朝的开创与初期盛世;《霍光金日磾传》等外戚宦官传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而《地理志》、《艺文志》则是研究汉代疆域、民族关系及学术源流的金钥匙。我们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汉代历史的全貌和深度。 2. 文本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选用的底本为清代以来公认的善本,经过严格的校勘工作,确保了中文古籍文本的准确无误。注释力求精准,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晦涩的词汇、典故和制度,使阅读过程更加顺畅。 二、 汉英对照的深度融合 本套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高质量的汉英对照翻译。翻译工作并非简单的逐字对应,而是基于对汉代历史语境、哲学思想、政治术语的深刻理解,力求做到“信、达、雅”的统一。 “信”(Fidelity): 英文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史实记载和叙事结构。在处理如“郡国并行制”、“察举制”、“盐铁官营”等关键的政治经济术语时,译者采用了国际汉学界普遍认可的专业术语,保证了学术交流的精确性。 “达”(Fluency): 译文采用了现代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了生硬的直译,使习惯于当代阅读的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班固的叙事节奏和论断。这对于希望将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学者而言,尤为重要。 “雅”(Elegance): 尤其在阅读如《叙传》或部分人物传记中带有文学色彩的段落时,英文译文也力求展现出古典文献的庄重与文采,避免了普通译本的平庸化倾向。 这种对照形式,使得读者不仅能直接阅读和研究原汁原味的中文经典,还能通过对照英文译文,反思自身对文意的理解是否到位,尤其有利于非母语读者和需要进行中英对比研究的学者。 三、 套装内容结构概览 本套装共分两册,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第一册:开篇立制与盛世图景 本册重点关注西汉的建立、制度的奠定以及早期帝王的统治。通常会收录: 《高帝纪》、《文帝纪》、《景帝纪》: 考察了刘邦开国的分封与中央集权博弈、以及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历史影响。 《项羽本纪》(或相关叙事): 展现了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是理解汉朝“德治”思想的参照系。 《萧何曹参韩信传》、《陈平原涉传》等核心功臣传记: 揭示了汉初政权的组织基础和人才构成。 重点选段的史论性部分: 关注班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角度,体现早期史学家的思想倾向。 第二册:帝国扩张、制度演变与文化总结 本册着重于汉代中后期的复杂局面、对外扩张以及文化思想的集大成。通常会包括: 《武帝纪》及相关外戚传记(如《卫青霍去病传》): 深入分析汉武帝时期对内集权和对外开拓(特别是对匈奴战争)的战略布局及其深远后果。 《食货志》选段: 探究汉代经济政策的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地理志》节选: 勾勒出汉代疆域的范围、郡县的设置及各地的物产风俗,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文献。 《艺文志》导论及核心篇目概述: 这是研究先秦至汉代学术思想流派、典籍流传情况的基石,展示了儒家“独尊”前后的思想格局。 四、 本书的适用群体 本“选本”因其权威性、详尽的注释以及高质量的汉英对照,成为以下群体案头的必备工具书: 1. 历史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者: 作为原始资料的便捷检索工具,尤其适合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 2. 高校文、史、哲专业学生: 是“汉代史”、“中国史学史”等课程的理想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同步掌握原文阅读能力和专业术语的国际表达。 3. 汉学翻译工作者: 优秀的英文译文提供了可靠的参照范本。 4. 文化历史爱好者: 对于希望系统了解西汉盛衰脉络,并能接触到最权威史料的普通读者而言,本套装提供了最高水准的阅读体验。 通过研读《大中华文库:汉书选》,读者将得以穿越时空,亲历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感受汉王朝磅礴的气象、制度的构建与文化的奠基,深刻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形态的复杂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汉书选》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双重语境”。对于中文读者而言,精良的校勘和注释无疑是如虎添翼,它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汇和典故,使得阅读原文时理解更加深入和精准。而对于国际汉学界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权威且易于理解的窗口。我注意到,英译部分的译者在处理一些关键的历史术语时,采用了非常审慎和考究的措辞,力求在保持原文意境的同时,符合西方读者的理解习惯,避免了常见的“翻译腔”或过度意译。这套书不仅仅是教材,更像是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它让《汉书》这部史学巨著的影响力得以跨越语言的障碍,真正触及更广阔的学术群体。

评分

坦白讲,在阅读了很多“快餐式”的文化产品之后,重新拾起这样一套需要沉下心来细品的书籍,是一种难得的心灵净化。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并非简单地将《汉书》从头到尾切块,而是根据历史脉络和主题进行了巧妙的重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更宏观的历史框架感。比如,它可能先选出几段关于外戚干政的材料,再对比皇帝的诏书,最后再看大臣的奏对,这种对比式的阅读引导,极大地提升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它要求读者去“思考”而非仅仅是“接收”信息,这对于培养独立判断力至关重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那位伟大的史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收获的远超书本本身的字数。

评分

这本“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的选本,真是让我对古代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它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就值得称赞。编者显然深谙《汉书》的精髓,挑选的篇章不仅涵盖了西汉中前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注重展现人物群像的复杂性。比如,关于晁错、主父偃的论述,通过精准的节选,使得那些政治斗争和权谋之术跃然纸上,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而是生动的历史叙事。阅读这些选段,我仿佛能感受到朝堂上的剑拔弩张,以及权力更迭时的暗流涌动。更难得的是,在翻译的辅助下,即便是对古代官制、礼仪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把握住文本的脉络。这种精心编排,让历史的厚重感得以保留,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初涉中国古代史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入门读物,也为深入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参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叙事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我最欣赏这套选本在文学性上的挖掘。历史著作往往被简单地视为史料的堆砌,但《汉书》本身就是文学的瑰宝。《资治通鉴》固然精彩,但《汉书》的“纪传体”结构,尤其人物传记部分的描摹,充满了张力与戏剧性。这套选本就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比如对游侠列传和酷吏传的精选,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和铁血手腕,读起来比许多小说都要引人入胜。通过对比中英文的表达,我甚至能体会到译者在力求还原“文采”上的挣扎与成功。这种既能满足史学探究的需要,又能提供文学愉悦的阅读体验,是很多纯粹的史料汇编所不具备的。

评分

我得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享受。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同类古籍的刻板印象,这套书的纸张质地温润,触感极佳,拿在手上就有一种宝物般的珍视感。尤其是那装帧的配色,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色调,让人在翻阅时心情无比平静。更让我惊喜的是,英汉对照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精妙。它并没有采用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左右并列或上下分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页面的布局,使得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切换非常自然流畅,眼睛不需要费力地在不同区域跳转。对于需要对照查阅的学者而言,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使得阅读体验从“学习”升华为一种“享受”,是值得收藏的佳作。

评分

书还没看,包装很笔挺,塑封俱在,到货很快,服务也好。其实我反对塑料包装,带来太大的环境污染。书反正是要拆封的,就是给人看的,现代人越是讲究,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污染。所谓卫生了自己,污染了整个环境。

评分

快递哥辛苦了 。

评分

¥38.20大中华文库:文赋·二十四诗品(汉英对照)

评分

屡试不爽。好朋友说什么也不能说话权健

评分

难得的版本,很好,长知识

评分

书质不错,服务很满意

评分

收到了,帮家里老太太买的

评分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书品正!

评分

书印刷精美,拿在手里很舒服,内容很好,可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乘着促销活动先囤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