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海宁·当代信札展作品集 编者:陈浩 西泠印社出版社 9787550817876

尺素海宁·当代信札展作品集 编者:陈浩 西泠印社出版社 97875508178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信札
  • 海宁
  • 尺素
  • 当代艺术
  • 西泠印社
  • 陈浩
  • 篆刻
  • 传统文化
  • 艺术作品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17876
商品编码:1179704229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尺素海宁·当代信札展作品集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版  次:1
页  数:169
ISBN :9787550817876
定价:58 元 本店价:45.82 元
折扣:【79】 节省:12.18 元
分类:  →  
货号:1630036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许行彬信札
马衡信札
张宗祥信札
郑晓沧信札
顾颉刚信札
郑逸梅信札
马君松信札
谭建丞信札
林散之信札
俞平伯信札
沙孟海信札
陈立夫信札
许姬传信札
赵万里信札
章克标信札
史东山信札
陈学昭信札
王凡西信札
王己千信札
吴祖刚信札
施南池信札
潘主兰信札
蒋孝游信札
赵宗孟信札
程森士信札
梁树年信札
陈左夫信札
吴藕汀信札
孙功炎信札
黄苗子信札
周退密信札
许国璋信札
杨石朗信札
钱定一信札
华君武信札
虞逸夫信札
吴甲丰信札
沙曼翁信札
周巍峙信札
徐定戡信札
饶宗颐信札
毕民望信札
殷白信札
田遨信札
叶一苇信札
张效祥信札
蒋启霆信札
郭仲选信札
蒋英信札
姜东舒信札
诸光逵信札
王伯敏信札
顾易生信札
冯其庸信札
张白怀信札
陈伯良信札
詹瀛生信札
刘江信札
钱绍武信札
张海鳌信札
沈鹏信札
林乾良信札
邵华泽信札
王廷风信札
刘纲纪信札
马世晓信札
吴振华信札
张肇思信札
张耕源信札
李玉成信札
薄松涛信札
周成奎信札
杨双华信札
沈掌荣信札
郭振有信札
章嘉陵信札
鲍复兴信札
王楚材信札
俞建华信札
王星琦信札
吴力达信札
高而颐信札
童衍方信札
黄悖信札
韩石山信札
吴磊达信札
陆康信札
韩焕峰信札
杨涤江信札
刘一闻信札
黄亚洲信札
刘涛信札
吴宪生信札
吴德健信札
李贺忠信札
郭超英信札
侯军信札
张世刚信札
萧高洪信札
梅墨生信札
洪亮信札
宋哲金信札
蔡乐群信札
应忠良信札
唐存才信札
马啸信札
陈新亚信札
吴香洲信札
朱祥华信札
张瑞田信札
唐吟方信札
章耀信札
丁政信札
查律信札
毛羽信札
高荣明信札
金心明信札
张文佑信札
蒋圣琥信札
申伟信札
白爽信札
车帝麟信札
范南山信札
徐右卿信札
梅疏影信札
蔡渊迪信札
谭然信札
后记 插图和节选
《墨韵丹心:近现代文人书信艺术探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集学术研究与艺术鉴赏于一体的专著,深入剖析了近现代中国文人书信这一独特载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其历史意义。全书以清晰的脉络和详实的史料,勾勒出二十世纪以来,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图景与笔墨风貌。通过对大量未曾系统整理的私人信札的文本细读与风格比较,本书力求揭示书信作为“心史”的独特功能,探讨个体情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书写策略,以及笔墨语言如何成为维系士人社群、传承学术思想的重要媒介。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时代的回响与书信的勃兴”、“笔墨的形制与书法的流变”、“情感的表述与思想的寄托”。 第一部分:时代的回响与书信的勃兴 本部分聚焦于近现代社会转型期,传统书信体裁在应对现代化、全球化冲击下的演变与发展。重点探讨了清末民初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交通的便捷,信件往来频率的激增如何催生了书信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功能分化。 首先,我们考察了知识分子群体面对西方思潮涌入时的文化焦虑与自我定位,书信成为他们往来论辩、互相砥砺的“思想角斗场”。选取梁启超、陈独秀等人的重要通信集进行个案分析,展示了政治理想的探讨、学术流派的争鸣是如何在书信中酝酿和爆发的。 其次,本书深入研究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维护。通过考察晚清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家、碑帖学家、金石学社的通信网络,揭示了这些“小圈子”在动荡时期的相互扶持与知识的薪火相传。特别关注了地域文化对书信内容和语言风格的影响,例如对吴地文化语境下文人交往模式的探讨。 第二部分:笔墨的形制与书法的流变 书信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书法艺术的生动实践场。本部分将书信置于中国书法史的脉络下考察,探讨了近现代书法“帖学”向“碑学”转化的浪潮在日常书写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细致比对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的“应酬”与“私教”书信,分析了他们行书的风格特征。探讨了在便捷性与艺术性之间,文人如何拿捏分寸。例如,一些学者在快速书写时,其笔墨结构如何自然地体现出魏晋风度与唐人法度的融合,展现出一种“不刻意而自成家法”的境界。书中配有大量高清拓片与摹本,用以比对清晰可见的时代笔法特征。 此外,本书还专题讨论了信笺、信封、火漆印等附属物在书信艺术中的地位。这些物质载体在颜色、材质、尺寸上的选择,往往是书写者身份、心境以及对收件人敬意程度的无声表达。对于信封上的邮戳、批注等“副文本”,也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探究其为书信研究提供的额外信息维度。 第三部分:情感的表述与思想的寄托 书信最动人之处在于其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坦诚记录。本部分回归到书信的“人情”层面,探讨近现代知识分子在家庭伦理、师生情谊、知交之乐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家庭伦理方面,本书分析了传统孝道在现代语境下的重塑。通过对父母子女、夫妻间的通信,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礼教与个人情感的拉扯与调和。这种私密空间的文本,往往比公开发表的文章更能展现文人的真实面貌。 在师生、友朋关系中,书信是“道”与“情”的平衡点。一方面是学术上的鞭策与指导,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生困厄的倾诉与慰藉。本书选取了数对著名的“笔友”案例,如文学家之间的互勉、哲人之间的质疑,剖析了他们如何在信纸上构建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精神依傍。 结语:作为“流散档案”的近现代书信 本书最后总结了近现代信札作为一种“流散档案”的独特价值。它们以碎片化、非目的性的形态存在,却共同构筑了我们理解那个复杂时代的立体图像。研究这些书信,不仅是梳理文人墨客的个人交往史,更是对一个民族在剧烈变动中如何维系文化血脉与个体尊严的深刻反思。本书旨在为艺术史、社会史及文献学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坚实的基础。 本书特色: 史料翔实: 引用了大量首次公开发表或分散于地方志、私人收藏中的一手通信资料。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文献学考订、书法艺术分析与社会文化史解读。 文本精审: 对信件中的特定词语、典故和行文习惯进行了细致的语文学辨析,还原其背后的文化语境。 图文并茂: 收录的信札图片精选自保存完好的原件,兼具史料价值与审美愉悦。 适合读者: 文献学、书法史、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研究人员及对传统文人生活与笔墨艺术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书法艺术抱有极大热情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呈现方式上独具匠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札作品进行图录式的收录,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察与梳理。通过对这些当代信札的精选与编排,我们得以一窥当代文人墨客在传统书信载体上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的延续。这种“信札展”的形式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人文关怀,它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手写信函所承载的厚重与温度是何其珍贵。翻阅其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每位作者在落笔时的心境起伏,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交织,远比冰冷的印刷品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看得出来编者陈浩先生在选材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去平衡艺术性、历史性和当代性。不同于传统书法作品集的侧重于技法分析,这部作品集更像是构建了一个当代文人精神交流的微缩世界。从行文的流畅度到不同书家风格的对比性,都能感受到一种清晰的脉络和叙事感。尤其是一些特定主题或人物信札的组合安排,极富巧思,仿佛在引导读者去探寻作品背后未曾言说的故事。这种整体性的考量,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层次分明,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细节的苛求,也能让普通读者在欣赏之余,获得对当代书信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从封面材质的选择到内页的排版布局,都透露着一种雅致与沉稳并存的气质。那种微微泛着历史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度,仿佛触摸到了那些遥远年代的笔墨痕迹。特别是字体排布,疏密得当,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极具美感的节奏感,让人在翻阅时不仅仅是在看内容,更是在进行一场视觉的享受。如果说内容是书籍的灵魂,那么装帧设计就是这灵魂的华丽外衣,而《尺素海宁·当代信札展作品集》无疑为这份灵魂穿上了一件足以衬托其价值的盛装。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品本身的尊重和对阅读者的体贴,让人爱不释手,即便是安静地把它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聚焦于“信札”主题的艺术画册,我原本有些担心内容会显得过于小众或沉闷,但实际翻阅后,完全打消了疑虑。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微观”与“宏观”的巧妙结合。它用一个个具体、私密的信件片段,折射出了一个时代文人群体的集体面貌与情感光谱。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日常的书信往来,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追求。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收藏了几位优秀书家的作品,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新视角——一种通过尺素方寸之间流露出的真挚与力量。它更像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侧记”,让人在敬佩笔墨功底的同时,也被文字中蕴含的人情味深深打动。

评分

这次的出版能够得到西泠印社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本身就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背书。西泠印社在金石书画领域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出版物往往代表着极高的学术水准和艺术品味。这种血统上的优势,使得《尺素海宁·当代信札展作品集》在影印质量上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信札原貌的还原度极高,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提按顿挫,乃至纸张的自然旧化痕迹,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这对于研究者和收藏家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因为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现场感”和“物性”,避免了数字图像带来的失真和扁平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