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集(套装共2册) 刘基 浙江古籍出版社 9787554007617

刘伯温集(套装共2册) 刘基 浙江古籍出版社 97875540076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刘伯温
  • 刘基
  • 明代文学
  • 古籍
  • 历史
  • 风水
  • 预测
  • 杂学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07617
商品编码:1179733824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刘伯温集(套装共2册)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版  次:1
页  数:855
ISBN :9787554007617
定价:120 元 本店价:93.6 元
折扣:【78】 节省:26.4 元
分类:  →  
货号:1628661
图书简介 刘伯温著作于明初即已梓行。嘉靖三十五年,樊献科等根据文章体裁*定编次为《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十八卷。隆庆六年,何镗等以樊献科本为底本,编定《太师诚意伯文成公集》二十卷。今通行本四部丛刊本《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二十卷,即系据乌程许氏藏隆庆明刊本影印而成。《刘伯温集(上下)(精)》以《四部丛刊》初编本为底本,并据明初本《覆瓿集》、《犁眉公集》、成化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钱谦益《列朝诗集》等校补,底本未收的作品,按体裁辑入各体之后。全书按文体分类,计二十六卷,行状、神道碑铭、《明史刘基传》及研究参考资料、各本序跋收入附録之中,并附年表。全书装祯设计考究、大气,繁体竖排,易于阅读。 作者简介 目   录 前言
苐一卷 郁离子
千里马
鲁般
玄豹
灵丘丈人
瞽聩
枸橼

天地之盗
省敌
虞孚
天道
牧豭
公孙无人
蛇蝎
神仙
麋虎
羹藿
九难
苐二卷 序
送高生序
双清诗序
郭子明诗集序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并诗》
赠弈棋相子先序
海宁州贾希贤义塾诗序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
谢病去官序
章秀才观海集序
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
槐阴读书图序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
送柯上人远游诗序
竹川上人集韵序
全婴堂序
郑士亨东游集序
照玄上人诗集序
送熊文彦归江西序
悦茂堂诗序(并诗》
送张山长序
牡丹会诗序
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觐
诗序(并诗》
赠医学录江仲谦序
赠徐仲远序三
王原章诗集序
送余希贤归江束序
送章三益之龙泉序
赠陈伯光诗序(并诗》
季山甫文集序
项伯高诗序
吕周臣诗集序
送宋仲珩还金华序《并诗》
送黄叔阳归金华
觐省序《并诗》
苏平仲文集序
送谢教授序
送钱士能之建昌知州序
送顺师住持瑞岩寺序
……
苐四卷 跋
苐五卷 说
苐六卷 问答语
苐七卷 解
苐八卷 文
苐九卷 铭
苐十卷 颂
苐十一卷 箴
苐十二卷 碑铭
苐十三卷 墓志铭
苐十四卷 速珠
苐十五卷 赋
苐十六卷 骚
苐十七卷 古乐府
苐十八卷 歌行
苐十九卷 四言古诗
苐二十卷 五言古诗
苐二十一卷 七言古诗
苐二十二卷 五言律诗
苐二十三卷 七言律诗
苐二十四卷 绝句
苐二十五卷 诗馀
苐二十六卷 春秋明经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插图和节选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选读:从先秦到明清》 一、 导论:文学之脉络与时代精神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图景。我们将不拘泥于单纯的文本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思潮的演变、体裁的兴衰,以及文学作品如何映照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 首先,我们将追溯文学的源头——先秦时期的《诗经》与《楚辞》。《诗经》以其质朴的现实主义精神,展现了周代社会的生活图景与民间情感;而屈原的《楚辞》则以其瑰丽的想象和强烈的个人悲剧色彩,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通过对这两部经典的深入研读,读者可以领略到文学如何从口头传统走向书面规范,并奠定后世诗歌的审美基础。 秦汉时期,散文文学异军突起。《史记》不仅是史学巨著,更是文学典范。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叙事张弛有度,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抱负,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生命的深刻关怀。同时,汉赋的铺陈与铺陈,展示了帝国盛世的恢弘气象与文人对辞藻的极致追求。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竹林七贤的超脱洒脱,以及山水诗的兴起,标志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平淡自然,返璞归真的意境,构建了一个远离世俗喧嚣的理想精神家园。随后,文学批评也开始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为后世文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无疑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本书将重点分析唐诗的多元化发展:从初唐的宫廷气象到盛唐李白、杜甫的“双峰并峙”。李白的浪漫奔放,饮酒赋诗,构筑了一个自由洒脱的文学宇宙;杜甫的沉郁顿挫,则将儒家“兼济天下”的担当融入诗句,使诗歌成为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中晚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则旨在恢复散文的实用性和力量感。 宋代文学的重心转向词。宋词作为一种更贴近市民生活和细腻情感的文学体裁,在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手中达到了高峰。苏轼的豪放词开阔了词的意境,打破了传统上对“婉约”的局限;李清照则将女性的细腻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宋代散文的典范——唐宋八大家(尤其侧重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等人的散文风格),体现了宋学对理性与条理的重视。 元代,戏曲的繁荣是最大的亮点。元曲,特别是元杂剧,以其生动的故事性、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口语化的语言,成为了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百态和民间疾苦。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最重要的文学载体。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的历史叙事,《水浒传》的侠义精神,《西游记》的神魔想象,《金瓶梅》的世情描摹,标志着古典小说艺术的成熟。清代小说则在《红楼梦》中达到了古代小说的巅峰,曹雪芹以其百科全书式的描绘,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必然命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同时,清代诗歌和散文,如桐城派的散文理论,也延续着对传统的继承与反思。 二、 分体精读与风格解析 本书将精选上述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逐篇细致的解读。 诗歌卷: 深入分析格律的演变,从五言古诗的自由到近体诗的工整,探讨意象的运用、韵脚的安排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例如,解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感,或“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冷意境。 散文卷: 重点区分“史论散文”、“说理散文”与“记叙散文”的特点。分析诸子百家的逻辑构建,如孟子的气势与庄子的汪洋恣肆。散文的精髓在于“文气”的贯通,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辨识并欣赏这种内在的驱动力。 小说戏曲卷: 不仅关注情节,更侧重于人物塑造的技巧。例如,分析《水浒传》中“群像”的塑造方法,如何通过动作、语言和环境烘托出人物的性格侧面;以及《红楼梦》中对“细节”的运用,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三、 文化语境与阅读方法论 理解古代文学,离不开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土壤。本书将穿插介绍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例如,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如何渗透入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而佛家的因果报应观念则如何影响了世情小说的叙事结构。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古代文学阅读方法论,帮助读者跨越时代的鸿沟: 1. 词汇辨析: 古代词语的意义与现代存在巨大差异,本书将对高频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进行辨析,避免望文生义。 2. 典故溯源: 许多精彩的诗句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典故或前人诗句的化用,掌握典故的来龙去脉,能极大提升阅读的深度和乐趣。 3. 章法结构: 分析传统文学作品的布局谋篇,如“起承转合”在不同体裁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把握作者的叙事节奏和情感推进层次。 通过本书的研读,读者将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培养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学共鸣能力,真正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思想的深度与艺术表达的精致。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变迁的社会经济史专著,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吸引我的是它那种微观叙事的视角。作者没有满足于从宏观上描述封建领主的权力结构,而是通过对几个特定庄园的土地文书、法庭记录和教会税单的细致爬梳,重构了一个个普通农民的日常生计和命运轨迹。通过对这些零散史料的拼凑,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徭役的沉重、歉收的恐慌以及教会的干预是如何一点点地侵蚀着底层民众的生活。这种“自下而上”的历史书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世纪的理解,打破了那种“黑暗时代”的刻板印象。它让我认识到,即使在看似停滞的时代,社会内部的张力与调整也从未停止,充满了细微而真实的挣扎与韧性。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研究一直感到有些望而却步,觉得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流派划分太晦涩了。但最近入手的一本关于达·芬奇生平及其艺术思想的传记,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位既懂艺术又擅长叙事的大家。他不仅仅罗列了《蒙娜丽莎》的创作细节,更深入挖掘了达·芬奇作为科学家、发明家和哲学家等多重身份对他的艺术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阅读体验极其流畅,仿佛有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你穿梭于佛罗伦萨的作坊和米兰的宫廷之间。书中对光影、解剖学在绘画中的应用讲解得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领略到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的精妙之处。它让我明白,伟大的艺术作品背后,是极其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无穷无尽的人文关怀的结合。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一部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精要的普及读物,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堪称一绝。它没有按简单的流派介绍顺序来组织内容,而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稷下学宫”的辩论场,让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在对话和交锋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儒家的仁义、道家的逍遥、法家的治术、墨家的兼爱,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在作者的妙笔下,相互映照,彼此补充,构成了一个宏大而自洽的古代智慧体系。特别是对名家和阴阳家的介绍,作者用现代的逻辑学和哲学概念进行了解构,使得那些古老的思辨不再显得高深莫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人清晰地看到,我们今天许多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治国理政的理念,早在那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深刻地探讨过了。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部讲述晚清改革与变革的史学著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同于那种堆砌史料的枯燥论述,而是采用了更具故事性的手法,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节点,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命运串联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为那些有识之士的壮志难酬而扼腕叹息,也为时代的局限性感到无奈。作者在分析中外冲突时,展现出一种超越国界的理性视角,既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深刻指出了其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滞后性。书中对于当时的思想交锋,特别是传统派与改良派之间的激烈辩论,描写得入木三分,仿佛能听到他们在朝堂上的唇枪舌战。这本书不只是记录历史,更像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救中国”这个永恒的命题,读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宋史》的装帧实在令人赞叹,那种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我特地选了一个阴雨天,泡上一壶浓茶,慢慢翻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书中的文字考据详实,尤其对宋代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的描绘,细致入微,让人对那个文人辈出、思想活跃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几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部分尤其精彩,作者的笔触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家的细腻,将人物的性格、抱负与历史的洪流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我尤其欣赏它在叙述战争和宫廷斗争时,并未简单地褒贬,而是力求展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教训至关重要。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是现在很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