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三字经》集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精华。总叙写道:“父母者,人之本,启后嗣,血脉承。阴阳合,夫妻亲,做父母,树榜样。父母正,父母教,父母戒,好家风。此读物,赠父母,遵其行,毕其功。”全书分“父母正”“父母教”“父母戒”“好家风”四篇,共3万余字,格式及行文上借鉴《弟子规》《三字经》的风格,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本书“三字经”部分共428行,5136个字,力求行文合辙押韵、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述了为人父母者所应注意的行为规范;本书每节附有一篇“心灵物语”,全书共有52篇“心灵物语”,以增强书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父母三字经》的作者向德荣、华伟芬是湖北省总工会退休干部,为创作《父母三字经》,四年多来,作者拜会了数百位家长及教师,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家庭教育类书籍,并数易其稿,反复修改推敲。
作者的独生女儿,2000年以总分675分、化学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2007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对其女儿的教育体会,作者在书中毫无保留地一一向读者讲述。
《父母三字经》武汉首发 三字经形式阐述父母行为
中国新闻网 2015-12-24 16:22:21
中新网武汉12月24日电 (记者 曹旭峰)12月24日,采用三字经形式阐述父母行为准则的《父母三字经》书在武汉首发,该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父母三字经》在格式及行文上借鉴《弟子规》《三字经》的风格,全书“三字经”部分共430行,行文合辙押韵、言简意赅。内容分“父母正、父母教、父母戒、好家风”四篇,3万余字,讲述了为人父母者所应注意的行为规范。
《父母三字经》作者向德荣、华伟芬夫妇是湖北省总工会退休干部。该书创作时间长达四年,他们拜访了100多位家长及教师,并参阅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大量国内外家庭教育类书籍,并数易其稿。
向德荣介绍,广大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总希望孩子受到 好的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成功教育孩子经验与方法,向传统文化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据了解,《父母三字经》书中的许多教育思路出自《大学》《管子》《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等古籍,广泛吸取了中华传统的思想精华,融入当今的教育特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实践,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终身影响。”向德荣说。
近年来,向德荣夫妇先后出版了《职工道德四字经》《工会工作四字经》《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公民道德三字经》《学生道德三字经》等书。其独女2000年以总分675分、化学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2007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体会,在该书中均有体现。
总叙 / 1
第一篇 父母正
1. 养而爱 / 3
2. 行而范 / 4
3. 言而信 / 5
4. 善而良 / 7
5. 勤而俭 / 8
6. 廉而洁 / 9
7. 省而改 /10
8. 知而行 /11
第二篇 父母教
1. 教之责 /13
2. 教之严 /14
3. 德立身 /16
4. 早启蒙 /18
5. 爱学习 /20
6. 爱劳动 /21
7. 爱祖国 /23
8. 讲礼仪 /24
9. 乐助人 /25
10. 守秩序 /27
11. 守规矩 /28
12. 谦受益 /29
13. 和为贵 /30
14. 慎交友 /32
15. 常思考 /33
16. 顺势为 /35
17. 保安全 /36
18. 嘱婚恋 /37
第三篇 父母戒
1. 戒侵权 /39
2. 戒隔阂 /40
3. 戒伤尊 /41
4. 戒窥私 /41
5. 戒宠溺 /42
6. 戒包办 /43
7. 戒嘲讽 /44
8. 戒冷落 /45
9. 戒唠叨 /46
10. 戒轻诺 /47
11. 戒哄骗 /48
12. 戒恐吓 /49
13. 戒指责 /49
14. 戒强迫 /50
15. 戒迁怒 /51
16. 戒脾气 /52
17. 戒打骂 /53
18. 戒争名 /54
19. 戒攀比 /55
20. 戒揠苗 /56
第四篇 好家风
1. 家文明 /59
2. 夫妻合 /60
3. 孝老人 /62
4. 家和睦 /64
5. 亲近邻 /65
1
总 叙
父母者,人之本,启后嗣,血脉承。
阴阳合,夫妻亲,做父母,树榜样。
父母正,父母教,父母戒,好家风。
此读物,赠父母,遵其行,毕其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老天给天下父母一个最珍贵的礼物——孩子,如同给了父母一台最高级的电脑,可惜并没有附带说明书告诉父母如何成为好父母。有人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只是受到了不幸的教育。”由此可见,父母给予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第一篇
父母正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指导者和引路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积极健康的思想、优良的道德品质、文雅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示范,与孩子一起成长。
31. 养而爱
孕之初,准母亲,新生命,因爱生。
十月胎,娘遭难,儿坠地,娘心宽。
小宝宝,搂胸怀,吸乳汁,枕娘腕。
尿湿毯,屎污被,恐儿啼,夜难安。
为儿净,娘愿脏,为儿暖,娘受寒。
曰慈母,手中线,曰游子,身上衣①。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母貌丑,儿不嫌,儿长相,母不选。
子成长,父母教,好习惯,应养成。
爱孩子,多陪伴,教孩子,身垂范。
父母亲,爱之源,互守望,家温馨。
爱无界,父母担,爱接力,代代传。
父爱山,母爱水,严而慈,爱生福。
为子女,遮风雨,洒阳光,引正途。
爱无私,创奇迹,学会爱,履职责。
拥有爱,日月明,失去爱,天地暗。
【注释】
①出自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意思是: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丝线,为远走他乡的孩子缝制身上的衣服,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而父母共同的呵护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父母共同的关爱中成长。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同时拥有父爱和母爱,得到的爱和教育也是完整的,这样的孩子比离异家庭的孩子要幸福得多。所以,为人父母者,当你们因为爱而将一个新生命带入这个世界来,请一定要珍惜家庭,维护好家庭的完整,给孩子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父母不仅要爱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爱、播撒爱,培育孩子优良的德行、才能和独立精神,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的逆境。
2. 行而范
父亲者,为子模,母亲者,为女样。
父与母,正家风,养正气,齐家人。
正思想,正道德,正言行,正举止。
身教者,胜言教,做榜样,身垂范。
上好德,下无隐,上恶贪,下耻争①。
打好铁,自身硬,上梁正,下梁直。
【注释】
①出自《孔子家语》:“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意思是: 在上位的人崇尚美德, 下面的人就不会干出不可告人的事; 在上
位的人憎恶贪婪,下面的人就会以争名夺利为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如果父母热爱读书,孩子耳濡目染下,必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孩子也必然会对集体、对同学有着关爱之情。但反过来看,比如,有些父母带着孩子闯红灯,在孩子面前随地吐痰;有些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不要说脏话,一边却因为琐事对同事、对邻里破口大骂;有些父母一边教育孩子讲诚信,一边却商量着如何欺瞒他人。潜移默化下,孩子也会沾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性。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改变孩子身上不良的习气,应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先教育好自己,然后才能教育好孩子。
3. 言而信
德之中,信为首,父母信,子女诚。
言忠信,行笃敬①,诚则明,明则诚②。
事非宜,勿轻诺,言必信,行必果③。
说出话,泼出水,诺千金,莫反悔。
言有信,子女敬,诚传承,兴家运。
【注释】
①出自《论语》:“言忠信,行笃敬。”意思是:说话要忠诚守信,行为要敦厚恭敬。
②出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意思是:自己诚信而后才明白,称之为本性;自己明白了而后诚信,称之为有教育。为人诚信就自然能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后也就会为人诚信。
③出自《论语》:“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
父母对孩子,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一定要及时兑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曾子的妻子要去集镇,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她去,妻子要他回去并许诺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妻子从集镇回来,曾子抓住一头猪就要杀,妻子说那只是骗小孩的话。
曾子说:“在小孩子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这就在教育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给孩子吃了。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格。孩子从小就应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父母教育孩子诚信时,一定要自己先守信用。
4. 善而良
人之初,性本善,居善地,怀善念。
仁而善,善而良,良而好,好而祥。
辨善恶,惧谗邪,明是非,知对错。
教以善,则成善,教以恶,则成恶。
行善事,种善因,积善家,有余庆①。
行恶事,种恶因,积恶家,有余殃。
善虽小,积极为,恶虽微,不可为。
常行善,福必近,莫施恶,远祸患。
有钱财,莫吝惜,济贫困,广布施。
【注释】
①出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积累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后代一定有享不尽的福;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后代必定遭殃。
一天晚上,一个小姑娘遇见一位盲人提着一盏灯笼在街道上行走,她感到很奇怪,便忍不住问盲人。盲人回答:“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明,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所以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对于父母来说,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传递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良好氛围,教育孩子崇尚真善美,让善良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播撒、成长和开花。
……
自序
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是孩子的栖息地、成长摇篮和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指导者和引路人。家庭教育是父母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才能品性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要想做优秀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优良的家庭教育。
《父母三字经》在格式及行文上借鉴《弟子规》《三字经》的风格,行文合辙押韵、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集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精华,分“父母正”“父母教” “父母戒”“好家风”四篇,讲述了为人父母者所应注意的行为规范。
作者独生女儿2000年以总分675分、化学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2007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对其女儿的教育体会,作者在书中毫无保留地一一向读者讲述。
本书创作时间长达四年多,作者拜访了数百位家长及教师,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家庭教育类书籍,并数易其稿。愿这本书成为父母们喜爱的家庭教育优秀读物。
向德荣 华伟芬
这本书简直就是给所有正在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人准备的一份厚礼。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读到的,当时我对育儿这件事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育儿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去陪伴。 其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我简直太有共鸣了。以前,当孩子哭闹或者生气的时候,我总是会感到烦躁,想尽快让他们停止,但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却告诉我,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和他们一起谈论感受,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真的太有用了,我现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在加深。 而且,这本书对“沟通”的理解非常深刻。它不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更是强调“听”的重要性。它建议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对待。我以前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可能更多的是在“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现在,我更愿意花时间去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天,听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这种高质量的陪伴,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另外,这本书还非常有远见地提到了“独立性”的培养。它鼓励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自己做决定,去经历失败,去学习承担后果。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点“控制欲”的妈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书里讲的道理非常清晰:过度的保护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我开始尝试着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甚至在一些小事情上让他们自己做主。虽然偶尔会犯错,但看到他们因此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我感到非常欣慰。 总而言之,《父母三字经》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了方向。它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落地的方法和真诚的鼓励。它让我明白,做父母是一场修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忙脚乱的妈妈,而是一个更有智慧、更有耐心、更懂得如何去爱的父母。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父母三字经》,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与其说是一种责任,不如说是一种修行。而这本书,就为我的这场“修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心法”。 它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尊重”的强调。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孩子似乎就应该无条件地听从。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它不提倡“命令式”的教育,而是鼓励用“商量式”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举个例子,以前我让孩子做某件事情,都是直接说“你现在必须…”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说“你觉得现在做这件事怎么样?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这种改变,虽然听起来很小,但带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孩子变得更愿意合作,而不是对抗。 而且,这本书对于“规则”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简单地说“要有规矩”,而是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规矩,以及如何建立和执行有效的规矩。它强调,规矩应该是基于爱和保护,而不是为了束缚孩子。它还提到了“一致性”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在执行规矩时,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我以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个误区,并努力去改进。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引导”而不是“控制”的理念。它鼓励父母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它提到了很多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来引导孩子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一起寻找答案。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变成一种负担。 另外,这本书在谈论“陪伴”时,也跳出了“多花时间”的简单概念。它强调的是“高质量的陪伴”,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状态,很多时候我只是在孩子身边,但我的心思却在别处。这本书提醒我,真正的陪伴,是心灵的交流。 总之,《父母三字经》是一本让我感到“如沐春风”的书。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最深刻的育儿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教育孩子,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懂得爱的人。
评分说实话,我买《父母三字经》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育儿书。但当我真正翻开它,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有效的育儿视角,让我对“为人父母”这个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同理心”的论述。书里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解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感受。我以前总习惯性地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觉得他们“不懂事”、“太麻烦”。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的心智发展和成人是不同的,他们的很多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非常合理的。它教我如何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即使他们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用心去感受”的指导,真的让我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少了很多。 而且,这本书对“情感连接”的重视,也让我茅塞顿开。它认为,牢固的情感连接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一切教育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它分享了很多增进亲子情感的方法,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阅读,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我以前可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滋养。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增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发现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也更愿意听我的建议。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界限感”的探讨。它不只是强调父母要有界限,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建立自己的界限。这包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请求,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界限。书里提供了一些非常具象化的案例和对话方式,让我能够更具体地理解和实践。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总担心孩子会被欺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比过度保护他们更重要。 此外,这本书还非常辩证地看待“惩罚”这个话题。它不是一味地否定惩罚,而是强调惩罚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它提出了“后果教育”的概念,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从而学会反思和改正。这比简单粗暴的打骂更有效,也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 总的来说,《父母三字经》是一本让我感到“顿悟”的书。它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饱含智慧的实践。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次双向的学习和成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的父母,而是一个更加自信、更加懂得如何去爱的父母。
评分这本《父母三字经》读起来真有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是个既需要科学方法又充满艺术的过程,而这本书恰恰就在这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也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贴近生活的方式,把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智慧娓娓道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耐心”的论述。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从吃饭挑食到不愿写作业,再到和同伴的争执,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心力交瘁。这本书没有要求父母做到“完美”,而是强调了理解和接纳。它提到,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可能都有我们未曾察觉的原因,比如身体不适、情绪波动,甚至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探索。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了,也找到了一个更温和的方式去面对那些让我头疼的时刻。不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尝试去倾听,去引导,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而且,这本书在强调父母的“爱”的时候,也融入了“规矩”的重要性。它不是简单地说“爱就够了”,而是把爱体现在立规矩、树榜样上。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言传身教”的那些章节,简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所以,与其空洞地讲道理,不如自己先做到。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启发,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意识地去扮演好“榜样”的角色。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需要“改造”的对象,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父母去认识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它不是推崇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鼓励我们去发掘自己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这对于那些习惯于将孩子与他人比较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而不是强迫他们走我们认为“正确”的道路。这种改变,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 总而言之,《父母三字经》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真诚的话语,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它没有复杂的理论,没有高深的心理学名词,只有最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最深刻的家庭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有了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育儿路上的种种挑战,也更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宝贵瞬间。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书能让你在翻阅之间,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那《父母三字经》绝对算得上。我向来不是一个容易被“心灵鸡汤”打动的人,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句句实在。 最让我心生敬意的是,这本书对“父母的自我成长”的关注。它没有把焦点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强调了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以及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它认为,父母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就是合格的父母了,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成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母的“成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它在谈论“期望”的时候,也非常有深度。它不鼓励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和遗憾强加给孩子,而是引导父母去识别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潜能,并支持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它提醒我们,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以前确实有很多对孩子的“规划”,总觉得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期望,反而成了孩子的束缚。 书里关于“榜样力量”的阐述,更是让我警醒。它没有空谈“以身作则”,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强调,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应该先成为那样的人。这让我更加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而且,这本书在处理“冲突”问题时,也提供了一些非常智慧的解决方案。它不回避亲子间的冲突,而是将其视为增进理解和学习的机会。它教我们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冲突后修复关系。这让我不再惧怕和孩子发生争执,而是将其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总而言之,《父母三字经》是一本能够陪伴父母一路成长的宝藏。它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公式,而是给予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育儿挑战的父母,而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成长的父母,并且更加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