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卖产品不会卖价值和服务?还在完*依赖几个品种生存?没创新能力?管理混乱?只会讲故事?没资源整合能力?……怎么办?
未来,中国药企如何在竞争能力、研发能力、仿制药营销能力、*球市场份额获取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
博瑞森医药营销系列图书推荐:
更多管理好书,请点击进入博瑞森图书:
本书为作者结合众多医药行业案例和本人实操的医药行业转型升级项目,专门为医药企业撰写的一本注重实战的药企转型升级书籍,以更好地解决行业内很多同仁在医、药方面研究能力强,但规划能力弱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发展自己或自己所在的企业。
本书主要从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转型、定位转型、运营模式转型和跨界转型五个方面阐述转型升级方法,并在*后给出了具体落地步骤及控制转型风险的方法,以帮助读者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减少风险。
史立臣,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
MBA,医药战略管理专家,医药营销专家,现为多家大型药企发展顾问、营销顾问。
曾从事一线医药营销工作十余年。
从事专业医药管理咨询工作9年, 成功为40多家医药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提供过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转型升级、集团多元化战略规划、保健品业务单元战略规划、大健康产业规划、集团管控、上市管理规范化、营销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营销托管、医药投资服务支持等专业医药管理咨询服务。
著有《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接受过包括凤凰卫视在内1000多次报刊和电视媒体采访,为药企和投资机构提供过100多次专业医药管理和投资培训。
第一章 药企转型新机遇 8
第一节 药企转型4大优势 8
第二节 8类药企难以转型成功 11
第三节 药企转型升级5大途径 13
(一)商业模式转型 13
(二)管理转型 14
(三)定位转型 14
(四)运营模式转型 15
(五)跨界转型 15
第四节 药企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16
第二章 途径1:商业模式转型 18
第一节 由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整体解决方案 19
一、只会卖药品的药企未来没有出路 19
二、药企如何进行产品组合 20
三、药企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路 25
第二节 由综合性药企转向以专科疾病为主的药企 41
一、向优势业务聚焦是全球药企的战略调整方向 41
二. 什么样的药企适合由综合性药企向专科药企转型 46
三. 怎样从综合性药企向专科药企转型 50
第三节 中药企业的转型升级 60
一、中药发展黄金机遇到来 60
二、日本如何发展中成药 63
三、在中药领域,德国药企在谋局 65
四、中国的中药企业在做什么 66
五、中药企业或中药业务单元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68
第四节 向创新药转型 79
一、中国药企创新药的发展机会 79
二、普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路径 82
第五节 由原料药企业向制剂企业转型 88
一、转型制剂成为原料药企业必然选择 88
二、原料药企业向制剂转型矩阵 90
第六节 由化学药、普药为主向以生物制药为主 96
一、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96
二、化学药、普药怎样向生物制药转型 97
第七节 由实业经营向资本加实业转型 99
第三章 途径2:管理转型 101
第一节 中国药企为什么要管理转型升级 101
一、看不清政策,看不清市场,摸着石头过河 102
二、药企治理结构混乱,内部钩心斗角,派系林立 102
三、人力资源管理粗放 103
四、战略管理缺失 103
五、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差异性大 105
第二节 药企的战略管理转型升级 106
一、要知道什么是战略及战略的特点。 106
二、怎样做正确的战略规划 107
第三节 药企的管控体系转型升级 110
一、药企管控现状 110
二、药企如何进行管控转型升级 113
第四节 药企的业务流程转型升级 119
一、真正的流程来自哪里 120
二、流程管理的主要作用 121
三、药企的流程管理怎样升级 121
第五节 药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 125
一、我国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25
二、我国药企对主要人才的需求情况 126
三、药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 127
第六节 药企的信息化、企业文化转型升级 132
一、药企信息化升级的意义 132
二、药企信息化升级的策略 132
三、药企企业文化现状 134
四、怎样提升药企的企业文化 134
第四章 途径3:定位转型 136
第一节 对医药企业来说什么是定位 136
第二节 药企怎样进行真正意义的定位 139
第三节 集团医药企业的管理定位 147
一、战略管理 148
二、资源整合 148
三、资本管理 149
四、风险管控 149
五、品牌建设 149
六、经营管控 150
七、企业文化 150
八、研发管理 150
九、产品管理 150
十、审计管理 151
第五章 途径4:运营模式转型 151
第一节 运营模式转型的意义 151
第二节 成本推动型转型 153
第三节 产业链整合转型 155
一、药企进行产业链整合的前提 156
二、药企进行产业链整合的目标 157
三、药企千万不要试图做全产业链整合 157
四、药企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模式 158
第四节 多元化转型 161
一、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真正多元化机遇 161
二、中国药企多元化发展向左走向右走 162
三、中国药企怎样进行有效多元化 165
四、我国医药企业多元化风险 169
第五节 轻资产整合转型 172
第六节 药企如何利用互联网+概念 174
第六章 途径5:跨界转型 179
第一节 医药行业的跨界现状 179
第二节 药企跨界可选择的范围 181
一、纵向跨界经营 182
二、横向跨界经营 183
三、斜向跨界经营 184
第三节 药企成功跨界转型的关键要素 185
第七章 药企转型升级战略构建模型 187
第一节 转型期医药企业如何制订真正的发展战略 187
第二节 基于资源竞争的战略规划是药企发展的根本 189
一、国内医药企业步入资源竞争时代 190
二、公共关系资源是竞争的关键 190
三、国内外医药企业的成功战略 191
第三节 转型期集团药企最适合的战略规划模型 191
一、很多集团药企在战略上的主要问题 191
二、转型期集团药企在多元化战略上主要问题 192
三、多元化医药集团转型期战略规划模型 193
第四节 转型期单体制药企业战略规划模型 194
第五节 保健品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模型 197
一、我国保健品业务发展现状 197
二、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主要的问题 197
三、影响保健品业务的几个关键因素 197
四、保健品企业或医药企业保健品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构建模型 199
第六节 医疗器械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模型 200
第八章 药企转型升级风险控制 204
第二章 途径1:商业模式转型
成功的医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分为6种:
(1) 由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整体解决方案。
(2)由综合性药企转向专科为主的药企。
(3)由没有竞争力的普药群向优势特色的中成药转型。
(4)由普药向创新药转型。
(5)由单纯的经营药品向药品为主、快消品为辅转型。
(6)由生产为主向研发为主转型。
第一节 由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整体解决方案
一、只会卖药品的药企未来没有出路
到目前为止,医药企业还没有脱离卖产品的思路:找产品卖点,找适应人群,找销售渠道,找推广方式。如果是临床产品就利用运作空间优势进行利润分配,如果是药店产品就加大店员培训等。
总之,最终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形成销售业绩就完事大吉。就是目前火热的控销,也是仅限于产品层面的思维。如果不改变这种单纯卖产品的商业模式,很难为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形成有效的升级动力。
如果单纯地卖产品不能为药企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医药企业就必须由提供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比如步长脑心通根据赵步长教授创建的“脑心同治”和“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两大医学理论造就了脑心通胶囊这个累计已经超过100亿元的大产品,而且热销20余年。
以岭药业创始人吴以岭教授以“络病学说”理论为依托把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构建成系列产品。尤其是通心络胶囊,成为国内心脑血管疾病前三大治疗性品种。同样,由于有治疗理论的支撑,通心络胶囊也是长久不衰,热销多年。
步长药业和以岭药业通过提供成套药品和解决方案的方式来承载药品销售,这类方法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桎梏。赵步长教授和吴以岭教授都是国内稀缺的专家人才,绝大部分药企甚少能有如此的优质研发人才资源。
但也不必气馁,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型资源,可以通过聘请的方式成为医药企业的研发指导顾问,承担研究课题,这是大型产品或重磅产品需要做治疗理论研究的做法。
其实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我们比普通消费者更专业,也就是说,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就是专家级别的。没有差异,这就需要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把现有产品进行重新定义。
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保健品让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并不是保健品销售有多好的卖点,也不是覆盖率非常高,而是保健品经营企业有着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即便这个理论体系是虚假的,但只要有健康知识讲座,那么就有很多老人参与。不管是会议营销还是电视台的养生讲座,都是先有一通健康理论支撑,之后过渡到具体产品,也就是说,先有整个对消费者“有益”的解决方案,之后才出现目标产品,中国保健品真实销售的80%就是这样用健康或疾病解决方案的方式销售出去的。
那么,医药企业可以借鉴上述两种做法,如果有很强的理论研发实力或研发资源整合能力,就走第一种,如果没有,就走第二种保健品的方式。
A企业做藿香正气丸,多年一直销售不佳。后来市场部对自产的两个产品藿香正气丸和黄连素进行搭配,形成治疗腹泻的一个经典组方。藿香正气丸是中药产品,侧重于消炎、镇痛,黄连素是西药产品,用于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疗效明显,这样西药治标,中药固本,标本兼治。二者组合后,A企业的两个产品当年销售额翻了两番。
还有一个治疗脚气的产品,店家推荐时就是用B企业的组合策略。第一个用于清洗,第二个用于除臭,第三个用于治疗,附带赠送一团纱布,顾客涂抹治疗药物后简单裹足,避免沾染。这个组合很贴心。
医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眼睛不要单纯地盯着产品,而是看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并加上整套产品,可能更适合消费者。
医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关键要有大格局、大观念,不能眼睛只盯着现在正做的事情,也不必过多地关注理论层面太多的书籍,而要从市场竞争、自身产品特性、自身能力要素、自身资源要素等进行综合评估,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机会点,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方面,不断优化,最终在这个方面做成顶级专家,这样医药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就成功了。
……
转型升级战略
新形势下的药企发展法则
国内外很多案例研究表明,成功药企的转型发展战略必须是动态的,因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医药、医疗和健康产业都处于调整期。在调整期内,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战略要件随时发生变化。很多药企转型战略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就是因为前期制订了静态战略,后期因环境和政策因素等导致静态战略无法适应新的情况,而药企又不能半年度、年度调整战略路径,以至于战略都被搁浅、蒙尘了。
尤其在医药、医疗和健康产业调整期内,又遇上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条件要素变化诡异,很多新的模式、新的思维层出不穷。这就更促使药企的转型发展战略必须在动态调整中进行,那种一旦制订好战略就完全遵循执行的做法会直接降低战略效率甚至失败。
所以,读者参用本书的内容,一定要学会动态参用,因境因时,变化参用。
静态战略规划已死,动态战略规划永存。
第三段: 《医药业的革新与重塑》这本书,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资深行业顾问娓娓道来。它更侧重于从宏观经济和政策层面,来解读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和方向。作者对国家医保政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解读,非常到位。他分析了这些政策如何深刻影响了制药企业的成本结构、盈利模式,以及市场竞争格局。书中对“价值医疗”理念的阐释,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地关注药物疗效,而是更加强调药物的成本效益比,以及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长期医疗负担方面的综合价值。这种理念的转变,对制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推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关于“国际化战略”的部分,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作者分析了中国制药企业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定位,如何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从而参与到全球竞争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但逻辑清晰,论证严谨,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行业大势的读者。
评分第一段: 《医药企业的变革之路》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半个月了。怎么说呢,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战略研讨会,只不过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医药市场中找到新的生命线”。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必须这么做”,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描绘了不同规模、不同细分领域的医药企业是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进行自我革新和价值重塑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技术驱动创新”的章节,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深入剖析了基因测序、生物制剂、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中的实际应用,甚至还点出了那些因为未能及时拥抱新技术而逐渐被边缘化的企业。读到这里,我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些国内外的医药巨头,他们的转型路径和决策过程,似乎都在这本书的逻辑线索中得到了印证。除此之外,关于“数字化转型”的部分也相当精彩,它揭示了大数据如何被用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数字营销触达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失微观的实践指导,让我这样的行业观察者,能对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第五段: 《药企的腾飞之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充满了韧性和希望的叙事。它更多地聚焦于那些在变革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具体企业和团队。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医药企业家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创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如何带领企业实现成功的转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人才战略”的篇章,它强调了吸引、培养和留住高端研发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精益生产”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对于那些追求成本效益的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关于“品牌建设”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分析了如何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有温度的品牌传播,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医药企业转型升级背后,那些普通人的努力和智慧。
评分第四段: 读完《制药行业的未来图景》,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医药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度探索。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前沿,它着眼于那些正在兴起或即将爆发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精准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基因编辑技术等,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颠覆传统的药物研发路径,如何为患者带来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数字疗法”的兴起,即利用软件、APP等形式来治疗疾病,这在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等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它不仅指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了制药企业在整个医疗生态系统中的长期价值创造,包括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可及的医疗体系,如何与患者建立更紧密的连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未来感,充满对科技进步的憧憬,但也保持了理性的分析,让我对医药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第二段: 最近翻完《制药巨头的破局之道》,颇有感触。这本书的笔触更为尖锐,直击医药行业多年来积累的种种困境,例如研发投入回报率下降、仿制药的同质化竞争、以及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作者毫不避讳地讨论了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却步履维艰的制药公司,分析了它们转型失败的原因,有的过分依赖单一品种,有的在战略决策上错失良机,有的则没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跨界融合”的论述,它不再局限于医药企业内部的优化,而是强调了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甚至保险行业的深度结合。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的跨界案例,比如一些制药企业开始涉足基因检测服务,或者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患者数据平台,从而实现从“卖药品”到“卖健康解决方案”的转变。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更直接地回应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当然,这本书的风格比较直接,有些观点可能带着批判性,但正是这种“不留情面”的分析,才更能触动人心,促使我们深入思考。
评分正版图书,包装好,还没来得及细看
评分还不错。都是接近现实的例子,有用
评分高等院校中药和药用植物类专业系列教材:药用植物学
评分行云流水 丹青妙笔 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 笔扫千军 笔下生花惜墨如金 点石成金 笔下生辉 一气呵成 字字珠玉 酣畅淋漓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言简意赅 完美...
评分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
评分好。。。。。。。。。。。。。。。。。。。。。。。。。。。。。。。。。。。。。。。。。。。。。。。。。。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东西质量也挺不错的
评分高等院校中药和药用植物类专业系列教材:药用植物学
评分一直在用这个品牌的东西,很放心!一直在用这个品牌的东西,很放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