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生伦理思想研究》介绍了,“民生”并非仅指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境况,而应从三个层面加以诠释,一是物质经济, 二是社会权利,三是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反映出从人的生存到幸福生活的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从哲学伦理学高度,深刻地论述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首先关切生活在底层劳苦大众的生存、生计与生活;进而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人格,以便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有尊严;高层面的民生应当归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必须要深刻揭示并不断消灭现实中的各种异化现象,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科学性特征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要求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努力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想。
李谧,男,陕西西安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价值与文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7项,出版专著:《风险社会的伦理责任》、《民生问题的伦理学阐释》、《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法国卷)》(合著)。在《社会主义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转摘。参编教材多部。
《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作者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漫步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以及 Mesopotamia 的文明遗迹之间。书中不仅仅描绘了这些古老文明在建筑、艺术、哲学、法律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更着力于探究它们走向衰落的原因。我特别被书中关于“过度扩张”、“内部腐败”、“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外族入侵”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曾经强大的帝国轰然倒塌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试图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规律,供后人借鉴。阅读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些古老文明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否仍具有警示意义?书中对不同文明在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融合与冲突的描写,也让我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这是一本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佳作,读来令人既增长见识,又引发深思。
评分《艺术鉴赏的入门指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对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总是抱持着一种“看不懂”的心态,觉得它们高深莫测,离我生活甚远。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亲切和易懂的语言,从最基础的艺术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讲起,逐步引导读者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审美取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现代艺术等几个重要艺术时期的详细介绍,作者通过精选的代表性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理念以及作品的象征意义。阅读过程中,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被引导着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书中提供的鉴赏方法,如“情境分析”、“形式分析”、“风格比较”,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去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它让我明白,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紧密相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了欣赏艺术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评分读完这本《民生经济学导论》,我才真正理解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并非割裂的两个概念,而是如影随形、相互促进的。书中系统梳理了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再到新古典经济学等不同流派对“民生”的解读,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实际政策中体现出的差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如何协同作用以保障民生,以及如何避免市场失灵对弱势群体造成的冲击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用大量的案例,例如北欧国家的福利模式、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佐证其观点。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经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政策设计、制度执行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内在逻辑。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均、医疗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历史上是否已有类似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碎片化的信息,更系统地审视经济现象背后的民生关切。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的书,对所有关心社会发展和个人福祉的人来说,都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认知心理学与学习效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学习困难户”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为学习就是埋头苦读,死记硬背,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大脑的学习机制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精妙。书中从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到提取,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人的认知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方法。作者提出的“间隔重复”、“主动回忆”、“联想记忆”等技巧,都非常实用,我在学习新知识时尝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情绪、动机、注意力等非认知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想要高效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方法,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书中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学习方法的书,更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优化自身学习方式的启蒙读物。读完之后,我对学习这件事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社会契约与公民权利》这本书,仿佛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人类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作者以深邃的哲学思辨,追溯了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以及“个人权利”的经典论述。但我更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梳理,而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近代的民主化进程紧密结合。书中对“公民权利”的界定,从最初的生命权、自由权,延伸到今天的参与权、发展权,这种历史性的演进令人深思。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在探讨“集体利益”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张力时,展现了极高的洞察力。他指出,在追求集体福祉的过程中,如何审慎地界定和保护个体权利,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书中对不同政治体制下权利保障状况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对民主的真正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读完此书,我感到一种责任感的油然而生,对于如何维护和拓展公民权利,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共同体的理想,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